陈氏太极拳的刚柔

2016-12-02

刚与柔是太极拳中的一个对立关系,是相对矛盾又统一的,并能相互转化。按照阴阳学中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的原理,阴代表柔、阳代表刚,因为阴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刚柔也是相互渗透的。练习陈氏太极拳强调先去僵求柔,然后再集柔成刚而后始能刚柔相济。下面是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陈氏太极拳的刚柔。

陈氏太极拳的刚柔

我们初学太极拳的人有的动作比较僵硬呆板,有的动作柔软无力,这两种现象都不能称之太极拳,真正的太极拳是应该做到“轻而不浮,况而不僵”每招每式都要做到刚柔相济。衡量刚柔以什么为标准呢?拳论讲:“纯队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队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尤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这就是说不能偏于柔或偏于刚。只有练到刚柔相济阴阳无差,才算是达到太极拳的高级境界。

陈氏太极拳的刚柔

陈氏太极拳的刚柔一、去僵求柔积柔成刚

一般初习太极拳的人,动作都比较生硬,所以,练习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是去僵期,也就是化硬为柔期。拳论讲:“极柔软,方能够极坚刚。”所以,在初习拳时要做到松柔,这样就去掉人本身的僵劲,强调是愈松愈好,越松得开越能把僵劲尽快去掉。等僵劲去掉以后,便达到经脉畅通、舒筋活络的目的。使原来比较僵硬的动作变得比较灵活,协调性也较好,这样,就产生了柔劲,同时就产生了内劲的感觉。到这个时候,就不能一味的求柔了。否则就要失之过柔,而是要求在松柔的过程中向坚刚逐渐过渡,就是“积柔成刚”的阶段。不能错误理解成练拳就只能柔软才是太极拳,应知道松柔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为了达到坚刚所做的一种手段。这里说的坚刚并不是那种硬刚。这个时期要多练一下发力,也即是从柔中产生的发力,这就符合太极拳松活弹拌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动作做到松沉、浑厚、连贯、飘逸。

陈氏太极拳的刚柔二、刚柔相济、运化八方

放松的目的是为更好的爆发。有的人平时练拳只知道松柔,而不练发劲,按照“柔化刚发”的原则,就等于只能化掉所加之力,而不能将其发出,也就是说只能消极的防守而不能有效的制服对方。拳论讲:“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这就是要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才能够运化八方。刚与柔从整套拳架来分运劲走式都为柔,发劲动作皆为刚,从一个拳式来分走劲过程为柔,劲走到了落点为刚。这就是所谓的“柔运劲、刚落点。”在练习陈氏太极的套路中要一直贯穿“刚柔相济”的原则,处处要表现出刚柔的互相渗透和体现一刚一柔的不断变化,即真正做到刚柔相济。

陈氏太极拳的刚柔三、以柔克刚,以刚制柔

从技击角度来讲,太极拳是讲究“以柔克刚”的拳法,柔如何去克刚呢?从一些事物的现象可以看出柔是可以克刚的。如风是无形的,是柔性的。但它一旦发作起来却是无坚不摧的。太极拳的以柔克刚即是练习以弱胜强,以小力胜大力的方法。太极拳为什么能借力打人,以小胜大呢?是因为太极拳是一个符合科学原理的拳法。如从力学上讲它就包括了螺旋力、杠杆、合力、率心力、惯用语性等。

太极拳技击讲究不与对方硬顶硬抗,而是运用省力的方法顺对方的劲路,来借对方的力打击对方。如对方用力推我左胸,我即向左转腰,避开其来力使其力落空再顺势一带,使其跃倒,这就是太极拳上的“借力打人,引进落空”。即对方推我时我不与其顶抗,对方便会顺其用力方向继续运动,我再在其运动方向上加一个同方向的力或改变对方运动方向的力,由于惯性原理,对方便会很容易跌倒。另外,太极拳强调“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这也正是太极拳以柔克刚的前提,所以说以柔克刚的技术多是在防守中运用。

太极拳虽不提倡“以刚制柔”,但如仔细想来,自己要先发制人,主动进攻时或在自己主动发劲攻人时,都要抢在对方没有作出反应之前。这些岂不是“以刚制柔”吗?所以,练习太极拳技击要必须具备“以刚制柔”的能力、才能谈得上“以柔克刚”。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