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的散文读后感作文3篇

2016-11-10

刘墉的散文读后感作文1

读了刘心武的散文《错过》,我颇有感受。很敬佩他的这篇散文。我觉得他把人生看的很透彻。我也来谈谈我的看法把,可能无法和刘心武相提并论。不过对人生的参悟是由阅历决定的,我只能把我所想的大声讲出来。

时间如流水,机遇如薄纱,悄悄滑过你的指尖,拂过你的肩头,也许你自己都无法察觉到。

“错过”也许当时会给你带来消逝感和挫败感。也许你会悔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抓住呢?

其实年华似水。有太多的无法捕捉。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的一生在他出身时就已经注定。也许是我过于“迷信”吧。所以在我看来“错过”了,你只要能去意识,学会在下一次去把握,那么“错过”似乎也是一种“获得”。当然,如果上帝不再给你再来一次的机会,又何必让自己沉浸在难过悲愤当中呢?

如果错过了,那么就请让它彻底错过。

请记住是彻彻底底 !

我记得在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时,旁边插有一幅图片:一辆火车上挤满了拥挤的人,人们都托着腮帮朝窗外看。

当时老师说:这是人们在思家。

其实我不否定。可我更多的认为他们在思考“得与失”、“错过与抓住”。

坐在驰骋的列车里,身边的景物都是一闪即逝,连看都看不清,何尝谈把握呢?就像在这样科技发达的社会,有太多的错过,可是命运不允许你停下脚步去释怀过往,它推着你往前赶。因为不断缅怀“错过”的人总会在列车还未到站就下车,而坚持“下一次”的人最终在宁静的终点画上属于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句号。

独自一人、安安静静时是最容易鼓励教育自我的。我常常一人时会悄悄地对自己重复这一句话:一切顺其自然,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求都求不来。

所以,“错过”是注定,有时又何尝不是一种“得”呢

刘墉的散文读后感作文2

在当代文坛,刘心武是一位名人,不时在文坛内外引发震动。他曾写出了《班主任》《钟鼓楼》《飘窗》那样直面现实的小说;也曾写出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刘心武续红楼梦》那样引发热议的红学著作。而在最新散文集《风筝点灯》(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中,刘心武则以细腻敏锐的笔触,解析灵魂深处的温情与洒脱,书写坚守生命的智慧。

《风筝点灯》中收录了刘心武的散文新作。有刘心武对自己早年经历的回忆,也有与师友交往的记述、追忆,还有关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思考性文字。全书分“别生春天的气”、“阳台上的蝴蝶”、“有杯咖啡永远热”三辑,共30多篇文章。作家直面芜杂纷繁的众生相,将笔触伸向人的心理层面,探幽掘微、深入剖析,所生发出的见解不偏不倚,有助于大众对世道人心和社会公义的认知。全书文字生动细腻,真切感人,文风严谨,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淌着深入的思考和诚挚的情感,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

刘心武的散文,总是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感悟人生,饱含着浓郁的人情味。看似平淡如水,却耐人寻味。如在《风中黄叶树——关于逆境的随想》等篇目中,大至宇宙、人生、历史,小至树叶、水滴、云朵,甚至风吼、鸟鸣,刘心武都能找到切入点,加以生发,涉笔成趣。比如关于逆境,他写道:“不要颂扬逆境,颂扬坎坷,颂扬磨难,颂扬含冤,那样激励不了逆境中、坎坷中、磨难中和被冤屈、被损害的人。要做的只应是帮助逆境中的人走出逆境,只应是尽量减少社会给予人生的坎坷,只应是消除不公正给予人的磨难,只应是尽快为含冤者申冤。”读后,让人有深刻厚重之感。

刘心武的散文充满了智慧的观察与醒悟。他不仅提供了细腻的生活枝节,而且直接指向精神的内核,当然,还有他观察世界的角度。如《炸酱面》,一碗面里时空交错,五味杂陈。“炸酱面于我便包蕴着生活的常态之美。人在沙漠中渴望生命之绿,头脑中未必浮现出风景名胜的修林茂竹,倒是很可能油然地显现着家乡最平凡,然而也是最生动的一角绿野。”而在《有杯咖啡永远热》中,世事多变,咖啡会凉,但有一杯咖啡永远是热的,那里面满溢着超越世态炎凉的宽厚与善意。这些都来自作家的切身体验和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亲切自然,读来令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刘心武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颂扬人性的真善美,揭示人性中的假恶丑,含有劝世的功能。如《萧红的神秘魅力》,写萧军为人潇洒,端木蕻良儒雅,骆宾基则是性情中人。在他们三人的家里别的方面差异很大,有一点却绝对相同——萧红的照片,大大小小,出现于各处,他们三位的妻子对此绝无意见,子女们也都安然接受。萧红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这三位绝非庸常之辈的男士在穿越炼狱后,仍丝毫不减对她的挚爱?而且,这份挚爱还能渗透到他们后来的家庭生活中,这其中究竟奥妙何在?读之,人与人的心灵交流令人深思,让人在细细的品味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刘心武为什么这么热爱散文随笔的创作?这是因为,对于他这样一个勤于思考,时刻关注社会人生的作家来说,散文随笔是最适合的载体,承载着作家对人生、人性的探寻,以及对人的灵魂深入细致的开掘。他在序言中说:“好文章要见作者真性情,而且最好能为时代留下真痕真影,努力地探测人性,却又不因时间的推移而霉变,甚至还能与最年轻一代的某些读者隔代共鸣。”在现实生活和写作里,刘心武都坚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个体生命的尊严高于一切。而这也是他带给我们的一句肺腑之言。

读完全书,感觉刘心武的语言朴实,似在拉家常,却也散发着文字特有的诗意。刘心武说:“希望读者能随便翻翻,设若有那么几篇能引出您的一叹一哂,一粲一颦,心弦微颤,思绪缱绻,我就满足了。”此刻,倾听一位智者侃侃而谈,能让我们静静地反省,心境渐渐变得更加纯净而美好。听一听刘心武的碎语,我们多少会得到一些启发和教益。

刘墉的散文读后感作文3

文章概括:一家人去果园采摘水果,果农说果子也会疼,摘果子前要先看看果把儿,来判断果子是不是熟了,摸一摸他再把他摘下来,这样果子就不会疼了。如果让果子疼着了,那么这个果子就会欠一点儿味道。从那以后,这一家人会知道:凡是世上称得上是果实的事务,都不该让他疼。

看完这篇文章后,才知道原来果子也会疼呀,我们不该让果子疼,是因为我们对自然的感恩。果园里的那些苹果、梨还有布朗,都是大自然的生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味,我们要去尊重并爱护他们。面对自然的礼物,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那么这些果子也会用他的最好的味道来回报我们对他们的尊重。

这世上的一草一木,鸟语花香,都是我们的朋友。这让我想起了一次在草原上骑马的事。那天我要去骑马,马主人告诉我,你在骑它之前要先与它亲近,摸摸它,和它玩一会儿,喂它些草料再骑上去,这样马就会很听话,让你玩个开心。我照做了,在骑马的时候,我们好像心心相通,它欢快地跑着,我轻拉缰绳,它便停下来,偶尔回头看看我,好像正回头冲我笑呢!原来,让马儿听话这么简单,只要你对它好,它就会用最细腻的爱作为回报。

这还让我想起课本后的一则小文的内容。那文章叫《驮水的日子》,讲的是一名上等兵要驯服一头犟驴,但他不象其他人一样对犟驴又打又骂,而是有耐心地容忍着驴一次次摔下驮水的桶,就这样日复一日,驴终于被上等兵驯服了,驴和上等兵也结下了深厚的情意。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把果子、马还有驴等等这些有生命的世间万物当作自己的朋友,那正是一个无比和谐的自然世界,也正是我最崇尚的庄子的理念:天人合一。这样的境界,使我对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有了另一种理解,这是一种相互的爱与对自然的感恩,是在那蓝天白云下我们与世间万物的深厚情谊。是呀,在这“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春天里,那姹紫嫣红的花朵,那婉转动听的莺歌,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无一不是这自然给与我们的恩宠,他们也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为我们付出的,是我们永远也回报不完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尊重那些称得上是果实的事务,不该让他们疼。。。。。。”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