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粘黏十三枪”简介
太极枪身长、锋利、使用灵便,取胜之法精微独到,杀伤力大,为其他兵器难以匹敌,故称之为“百兵之王”。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粘黏十三枪”简介。
“太极粘黏十三枪”简介
太极枪身长、锋利、使用灵便,取胜之法精微独到,杀伤力大,为其他兵器难以匹敌,故称之为“百兵之王”。太极拳吸收枪技形成太极枪,有的人称之为太极杆,或称粘枪。据传杨露禅(1799—1872)曾传有太极粘黏十三枪,其中包括四散枪、掷摔枪和缠枪之一路。用十三个字表示太极杆的技法,也就是“太极杆十三字诀”:开、合、崩、点、劈、扎、拨、撩、缠、带、滑、截、挑。太极粘黏十三枪,即"太极十三枪”。据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的记载四散枪、粘黏四枪、掷摔四枪、缠枪一路。
其中对于“四散枪”,《太极散枪名称》和《太极散枪图解》作了记载。其动作名称如下:“第一枪:怪蟒钻窝;第二枪:仙鹤摇头;第三枪:鹞子擒雀;第四枪:燕子穿帘。”太极三枪包括:第一枪:分心就刺似怪蟒;第二枪:仙鹤摇头斜刺膀;第三枪:鹞子扑雀刺足式;第四枪:飞燕投巢刺面上。
“粘黏四枪”在杨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中没有名目,只有图解,由图解可见,“粘黏四枪”与“四散枪”类似,都是以“刺”为主的双人攻防练习。
所谓“掷摔四枪”,其名称为“采、挒、掷、铲”,有图解,它主要是对于“刺”的防御反攻之法。以“采枪”护胸,“洌枪”护腿,“掷枪”护肩,“铲枪”护喉。
“缠枪一路”取粘黏连随之意,以不丢不顶,轻灵缠绕为用,乃千变万化之总理。
董英杰在《太极拳释义》中对于十三枪的叙述为:
第一枪刺心,第二枪刺腿,第三枪刺膊,第四枪刺喉(以上为粘黏四枪)。第一枪刺心,第二枪刺膀,第三枪刺足,第四枪刺面(以上为四散枪,总上八枪为体)。第一枪探枪,第二枪挒枪,第三枪掷枪,第四枪铲枪(以上四枪为用)。第十三枪为缠(即如司令,万法可用)。
傅钟文所传“太极枪十三法”是十三枪连续的双人对练套路,名称依次为:平刺心窝,下刺脚面,斜刺膀尖,上刺咽喉;平刺心窝,斜刺膀尖,下刺脚面,上刺咽喉;挒,掷,崩,劈,缠。
李雅轩所传又把“平刺胸口,斜刺膀尖,下刺小腿,上刺咽喉”称为“四粘枪”,把“怪蟒钻心刺心窝,仙鹤摆头刺膀尖,鹞子扑雀刺脚背,飞燕投巢刺面门”称为“四离枪”。
李万成所传有太极十三杆套路,其名称顺序为:
绷(崩)一杆,青龙出水,童子拜观音,饿虎扑食,拦路虎,拗步,斜披,风扫梅,中军入队,宿鸟入巢,败势,狸猫扑鼠,手挥琵琶势。
除“十三枪”或“十三法”之外,《太极拳使用法》中还有其他说法,如:“枪分采、挒、靠、去、撮、掷。”单练对练用功纯熟,又变化各种秘法。有三转九花金鸡乱点头(身前后合劲)、遇敌必胜回马枪(败中取胜)、八步赶船追命连环枪(足尖点地)、拨草寻蛇枪(两膀左右分劲)、纷纷瑞雪梨花枪(练此不易)、绞龙摆尾扫地枪(在腿腕)、太上压顶枪(此枪自上而下)、圆转如意枪(从心所欲)。
十三枪外变出八枪,用功日久自得之。“你枪扎,我枪拉,你枪不动我枪发。你枪来似箭,我枪拨如电。你枪金鸡乱点头,我枪拨草寻蛇也不善”。
关于太极杆和戟的关系陈炎林在《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中说:“斯种扎杆,练法用法,含有画戟与大枪二种。近人若以之全为大枪者,实误。”戟,最早是由矛和戈组合而成的一种兵器,后来形制有所变化。如“方天画戟”就是戟的一种常见的重要形制(如图1)。
关于太极枪与太极戟,曾昭然在《太极拳全书》中介绍了杨澄甫对于戟的优缺点的论述。
曾昭然说:“澄甫师常答余问,谓戟之长处在易于缠敌之武器,且易占便宜,而对盾尤能发展其效用,因其有回钩,使盾无法防御也。然其短处在头部颇重,如秤砣虽小,可抵衡秤头方面甚大之重量,故两臂膀劲力非甚足,极难使用之并臻于灵活也。太极戟之式及攻守方法大致与太极枪同,所异者缠戟方法耳。其法甚简,只一回钩、一铲戟及一横摆而已。”
【单人用功法】
杨式太极枪的单人练习方法,最基本的就是“抖杆”,或称“扎杆”、“捅杆”。其目的首先是为了增长功力,其次是杆法的运用。练习方法,各人传授不一。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所传仅有二式,此外介绍了利用树木的练法。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中介绍三式。曾昭然《太极拳全书》中介绍四式。
【双人对练法】
杨式太极枪双人对练,亦称“黏杆”、“扎杆”、“缠枪”等。主要练习粘黏劲,为杆法应用之基础。分为“双人平圆黏杆”(如图2)、“双人立圆黏杆”(如图3)、“双人活步粘黏四杆”、“双人活步粘黏十三杆”等。
【双人活步粘黏十三杆】
双人活步粘黏十三杆,是将十三枪的动作综合起来的对练套路,最基本的顺序就是傅钟文所传“太极十三法”:平刺心窝,下刺脚面,斜刺膀尖,上刺咽喉;平刺心窝,斜刺膀尖,下刺脚面,上刺咽喉;拨、掷、崩、劈、缠。甲进乙退十三枪,然后乙进甲退十三枪,如此反复循环。双人活步若至功深熟练时,就可以不分顺序,任何部位都可以随意刺,方向也可以随时改变,化方也可以随化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