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励志故事
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不烦找一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励志故事来看看,那么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励志故事:你若顽强到底 一切皆有可能
上班坐地铁,刚踏上电梯,忽然看见旁边楼梯上有一位手拄拐杖的残疾人,正蹒跚着拾级而上,而这时电梯并不拥挤。站在电梯上经过他身边,我忍不住回望,那是一张青年人的面庞,顿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字:顽强!
上了电梯继续前行,旁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广告:几个年轻人埋头于堆成山的文件中,旁边一个年轻人手握酒杯,仰在椅子上,似在度假,广告语是“与其做梦,不如现在行动”。这让人联想到,这个年轻人若肯努力拼搏,那梦到的就是未来成功的自己,否则就只是做梦。
一个残疾人,一幅广告,看似是没有关联的两个事物,在此情景下却让我悟出一个道理:你若顽强到底,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艰难困苦,如果你选择顽强,那便是选择了“可能”,而“可能”就意味着“改变”。有人说,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要学会忍受。其实,人生本来并没有那么多的不如意要你来忍受。如果你顽强地强身健体,可能就不必忍受病痛的折磨;如果你顽强地学习,可能就不必忍受名落孙山的失落;如果你顽强地拼搏,可能就不必忍受碌碌无为的无奈……
然而,假如你选择妥协放弃,那一切皆是空话。曾看到微博上一名19岁的少年因受挫折,便微博直播结束自己的生命,令人惊叹不已:一朵本该顽强绽放的生命之花怎能被生活如此轻易击败?
还记得普希金著名的诗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两百年前的诗句,今日读来依然令人心情平静而又昂扬向上。因为面对不幸,人们总会有两种选择:妥协或顽强,而人们向往的总是后者,能给予人们力量以改变命运的也是后者。
青年人对于自己的不幸,总能找到抱怨的理由:没有优越的家庭,没有美丽的面容,没有过硬的关系。其实,你也总该找到不抱怨的理由:你有温暖的家,善良的笑容,健康的体魄,青春的活力……这些不都足以让你以一种顽强的态度去奋斗吗?
“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这是著名的残疾人励志演讲家尼克·胡哲在其自传《人生不设限》中的话。每一个第一眼看到尼克的人都会为他的身体之残缺而震撼,亦为其精神之顽强而震撼。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双臂和双腿的男人,顽强地面对上天对他的不公,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
尼克·胡哲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你用一种顽强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那你的人生就不设限!
年轻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顽强到底呢?
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励志故事: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
曾经有一位叫沃特森的人。到爱斯基摩人家做客。主人热情地招待他,但吃的东西都结了冰,想解冻食物,却不能在屋里生火,否则用冰砖造的屋子就会融化,所以只好在冰天雪地的室外烧开水解冻食物。沃特森由此便产生了把冰箱带到北极的灵感,因为冰箱可以冷藏食物。
于是沃特森为爱斯基摩人演示了冰箱的使用方法:把自己带去的啤酒和矿泉水以及他们刚捕获的猎物放入冰箱,将冰箱调到合适的温度。第二天,当他们打开冰箱时,那些东西都没有结冰,并且保存的完好无损。有了冰箱,爱斯基摩人再也不用烧水解冻食物了,省了许多时间和“燃料”,生活也方便了很多。他们都非常感谢沃特森为他们带来了冰箱。
沃特森深入到一个群体生活中,感受他们的切实需求。激发出他们对冰箱的欲望,从而与爱斯基摩人建立了更深厚的友情,真是一举两得。
2004年中国小伙高宏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爱斯基摩人储存食品很简单,随手扔到地上,食用的时候再用热水解冻。高宏在这句话中看到了机会,于是带冰箱来到北极,准备先赠送再销售。在与爱斯基摩人共同生活中,高宏发现爱斯基摩人狩猎量大,一台冰箱远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他还发现,北极事实上还是有冰箱的,但特别容易坏,原因是当地电压不稳定,也没有人修理。在深入了解了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消费习惯后,高宏回国带修理工和配了温控器稳压器的冰箱重返北极。
他把冰箱的使用方法拍成DV、并赠送中国的特色佐料,教爱斯基摩人使用冰箱并传授特色的中国厨艺。之后,高宏还把冰箱卖给当地的冰旅馆,并开设了修理公司。中国小伙凭借着差异化的人性营销赢得了爱斯基摩人的心。
高宏感受冰箱需求的同时着手解决爱斯基摩人冰箱使用中的问题,温控器和稳压器的使用、冰箱的维修、新功能的开发、中国特色的作料等,让爱斯基摩人感受朋友般的关爱,而非简单的买卖交易关系。他成功的把自己融入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中,同时将冰箱扎根于爱斯基摩人的生活。
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励志故事: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
有一个营销经理想考考他的手下,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人:出了门就骂,什么狗经理,和尚都没有头发,还卖什么梳子!找个酒馆喝起了闷酒,睡了一觉,回去告诉经理,和尚没有头发,梳子无法卖!经理微微一笑,和尚没有头发还需要你告诉我?
第二个人:来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和尚,对和尚说,我想卖给你一把梳子,和尚说,我没用。那人就把经理的作业说了一遍,说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失业,你要发发慈悲啊!和尚就买了一把。
第三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在庙里转了转,对和尚说,拜佛是不是要心诚,和尚说,是的。心诚是不是需要心存敬意,和尚说,要敬。那人说,你看,很多香客很远来到这里,他们十分虔诚,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如何对佛敬?如果庙里买些梳子,给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把脸洗干净了,不是对佛的尊敬?和尚话说有理,就买了十把。
第四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对和尚说,如果庙里备些梳子作为礼物送给香客,又实惠、又有意义,香火会更旺的,和尚想了想,有道理,就买了100把。
第五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对和尚说,你是得到高僧,书法甚是有造诣,如果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刻些“平安梳”、“积善梳”送给香客,是不是既弘扬了佛法,又弘扬了书法,老和尚微微一笑,善哉!就买了1000把梳子。
第六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个人和和尚说了一番话,却卖出了一万把梳子。 那人说了些什么呢? 他告诉和尚,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经常被女香客带是在身上,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成为她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还能为 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扬我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岂有不做之理?阿弥陀夫,善哉!善哉!大师双手合十,施主有这番美意, 老衲岂能不从? 就这样,寺院买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竟十分兴隆。当然,开光所捐的善款也不菲啊!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案例分析:
第一个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太厉害,用常理去考虑销售,是不适合做销售的。
第二个人是在卖同情心,这是最低级的销售方法 叫“叩头营销”,是不能长久的。
第三、四人为客户着想,可以说是“顾客满意战略”,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第五人不仅能够然顾客满意,还能迎合顾客心理,自然就不会差。
第六人就已经达到了物我两重天的境界,不是在卖梳子,而是在卖护身符,把顾客的价值最大化,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有初级销售人员才去卖产品本身,而正的销售卖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