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感恩教育的论文

2017-02-13

营造感恩气氛,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感恩,并不是要做付出与所得的价值交换,而是要更懂得尊重和珍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感恩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一:浅谈感恩教育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古训,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可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如此的难以施行呢?

这主要源于感恩情怀的缺失,具体体现在对父母不孝,对师友不敬,对他人不爱。究其原因有三:

首先,学生太自我。

面对“同学,你爱自己的父母吗?”这样的一个问题,可能每个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答“是”。可事实上却大有出入。现今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三代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的溺爱,学生的欣然接受,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跟同学谈得火热,回家却连跟父母谈谈心的时间都很吝啬,只愿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却想都没想回报别人。

其次,感恩体验浅。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在家大有除了学习,百事不理之势,他们自主生活能力不强,根本不理解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一篇《最让我感动的事》的作文题目竟然难倒了许许多多学生,遗憾的不是学生不会写,而是不知道使自己感动的事。 从父母、老师到同学,老师逐一点拨,有哪些事让自己感动,而很多学生却认为都是“应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感动。

最后,教育缺实效。

以往教育方式上的高、大、全,教条式,口号式,往往使学生知道感恩的道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该做什么才是感恩。

当今孩子感恩意识的缺失,其影响不容低估,其危害必然导致学生品质的自私自利、导致人情的冷漠、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而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骛远,而要教育学生从实在小事做起,诸如: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学会自理,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这些看似朴素的事中却蕴藏着深刻的人情味和感恩情怀。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将感恩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要从拓展学生生活半径,引导学生自主生活,充分体验,细致的要求,即通过学会生活来学习感恩,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中去。

一、牢固知恩: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丰富情感

(一)宣讲传统美德

学校利用班队课、晨夕会谈话,学习感恩古语古训、诗歌,每天中午利用小白帆广播站进行了以感恩为主题的广播,播出同学们的感恩演讲稿和感恩行动日记,对学生感恩宣传教育。

(二)挖掘点滴小爱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假期以感恩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有多少人为了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调查,有多少人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自己。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会体会到在自己的身边原来有这么多的人时刻在关注着自己,爱着自己,并为自己付出了许多,会进一步感受到要更加地尊重和爱戴身边的每一位关爱自己的人。

(三)树立身边典型

学校积极收集学生身边的典型人和故事,从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黄来女到校园中每逢五月,十月都要评选出的感恩之星,如孝顺小明星、自理小明星、礼貌小明星等,留下他们感人的故事,以身边人的典型做法,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懂得感恩。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学会感激老师,感激老师为我们导航,感激老师培育我们,让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一次真正的洗礼。

二、深刻感恩:鼓励学生自主生活,丰富体验

(一)开展小白帆生活学校

我们以小白帆生活学校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再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在“小白帆生活学校”,学生能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的阵地里,学生通过申请参加为期一周的生活训练,在为期一周的活动时间里,将由自己推选的校长、生活部长、学习部长、文体部长分管各项工作。这些推选出来的同学就成了家长,独生子女们成了一群兄弟姐妹,除了个体活动以外更多的是需要相互配合的集体行动。队员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生活在学校,穿衣、穿鞋、铺床、叠被等,一切自己能干的事情都有自己做,队员们面对的一切都是全新的生活,连买菜、做饭都得自己动手。第一次面对小商小贩讨价还价,第一次拿着大勺在大锅里一阵乱翻着炒菜。从生到熟,渐渐的,他们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掌握一些生活的技能技巧。

生活学校里,队员们都会尝试当老师的滋味,他们通过结对子,展现特长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发现自我的潜能。在这里,他们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感受集体的智慧,同时也能感悟到当老师的艰辛。

每一期生活学校都围绕一个主题集中开展二至三个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思索而悟理,明理而导行。体验赚钱艰辛的卖报活动是每一期队员都要开展的。清晨五点,小队员们就出发到武昌火车站去卖报,旅客们来去匆匆,很多人对我们的队员们不屑一顾。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们各施各计卖起报来,三个多小时的卖报经历,累的背后队员们体会到的是爸爸妈妈每天工作,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他们挣钱多不容易,以后再也不能乱花零花钱了。

一周里,队员们学会生活的技能,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服务同学、学会与人交往。家长们在一周之后反馈“现在孩子的动手能力变强了,会自己洗衣服,帮家里做点家务事,学习的自觉性也增强了,同时在家里也不任性了”。队员们在体验社会生活中,感悟生活道理,懂得感恩的真谛。

(二)倡导家庭施教

感恩教育的引导者、接受者要多元化。教师、家长的感恩行为是孩子的榜样模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有的家长只求付出不计回报,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索取,不知道回报。家长是孩子学会感恩的第一责任人,每个成年人心里,也应当深深地刻下“学会感恩”四个大字。所以,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引导者要多元化,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还要开发家长资源,共同教育学生。

1.开家长夜校,转变家长观念

学校以感恩为主题,开展了一次让学生唱主角的家长夜校,在这次家长学校里,展示了一年多以来开展感恩教育的成果。学生在各班班主任的精心组织下,或表演,或演讲,他们的一篇篇感谢爱的演讲,一封封表达爱的信件,还有一次次实践爱的行动日记,感动了家长。家长们纷纷表示对这样的活动感到满意,对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交口称赞:感谢学校,感谢班主任,感谢老师,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懂得用自己学习的进步、关爱的言行回报父母。而且,教育孩子的我们更加明白:在我们的这个社会中,无论是感恩教育的引导者还是接受者,都不是单一的角色扮演者,每一个人不仅要做感恩教育的引导者,同是也要做一位感恩教育的接受者。只要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像郁郁葱葱的森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感恩教育活动

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意义深刻的入队仪式,学校邀请了一年级的家长们也来参与活动,在起义门城楼上进行入队仪式,让家长亲手为自己的孩子系上红领巾并为他们送上入队礼。刚入队的一年级的孩子们也献给爸爸妈妈一份感谢礼和感谢话。一句句发自孩子们内心对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与艰辛的感恩的话语,润泽了家长们的心田。

三、学会报恩:细化学生养成教育,增强能力

(一)确立细则,引导报恩

学校拟定了感恩教育的主题词:“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学习上的事独立做;做一个自主能干得好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要做一个孝顺听话的好儿女,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主动做。”

(二)强化评比,鼓励报恩

学校利用不同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有意义的劳动节,让学生通过节日,为妈妈做饭,为妈妈洗洗脚,给父母写感谢的心里话,策划、参与一天生活情况。同学们受到教育后,深深地懂得了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等很多人的关心,教育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小事中为父母着想,从行动上孝敬父母、感谢父母。

多个班级以感恩、爱心为主题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二(4)班“感恩父母”、六(4)班“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班会,四(2)班学生已经两次给福利院的孩子送去御寒的衣物。

学校还通过让每一名学生拟定一份感恩行动计划,每一个班级有一本“一传一”的接力式的“感谢爱,传递爱”之感恩行动日记,通过这本日记,将每名学生的感恩情感和行动一传十、十传百,像链子一样传递下去,并评比出一批批校园感恩之星。他们的行动起到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效应。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听到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声音,看到了一个个性格发展和谐、懂得感恩的新一代正在成长。

(三)营造和谐,向往报恩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里流淌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随着学校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逐步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生活道路上,得到的帮助太多了,需要感激的人和事也太多了,要求学生即刻学会感恩似乎不很现实,但希望他们懂得感恩,从自己平日看似平常的生活经历上体会感恩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置身于温暖的家庭、多彩的校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让他们觉得幸福的事越来越多,自然就领会了感恩的真谛。

我们相信,从学会生活开始,从而懂得感恩,这些学会感激、经常心怀感激的莘莘学子,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脚步将会更加坚实。

有关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二:教育艺术课堂中的感恩教育

摘要:当今社会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转型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如何将中华传统美德的感恩理念融入德育课堂呢?笔者认为,当代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应从身边的生活情境出发,真正唤起学生内心的良知,并与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实现德育目标。

关键词:感恩教育;课堂教育;教育艺术

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常用“感恩图报”一词来教育学生为人处世之道。中国古代各流派都认为将“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理念育人。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正统思想的儒家学说则把感恩教育发挥至极致,如“忠为报君恩,孝为报亲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而当代社会,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感恩节”。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引入感恩思想迫在眉睫。

一、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知上的缺位

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如何能产生感恩之心呢?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父母过于疼爱孩子,尤其是家中有独生子女者更为甚之。凡事把孩子摆在第一位,家庭中其他成员和其他事情都必须以孩子的利益为首。学生在这种长期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获得的只有物质条件的无限满足,而忽视了感恩意识的形成。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提供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无须感恩戴德,反而会变本加厉地索取,导致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产生并且激化。

2.感恩的想法没受到过鼓励

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感谢的时候,父母往往回答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等类似的话语。在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父母认为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只要取得好成绩,就是对父母付出的全部回报。长此以往,孩子感受恩德的神经就会麻木,学生头脑中潜移默化地认为父母对他的爱是应当的,无须回报的,教师再开展相关的教育,其影响力会大打折扣。

3.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父母如果不关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很容易效仿父母。一些孩子不知道感恩,根本原因还在于父母。家庭的成长环境时刻传递给孩子无限量的信息,它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也往往重视学习成绩的评定,忽视了没有客观评价体系的德育教育。“唯成绩论英雄”成为对学生褒贬的决定因素。这种重学习成绩轻道德人伦的教育方法,是“啃老族”滋生的根源,也是和谐社会中最不和谐、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1.要学会理解他人

感恩教育要始终抓住达到学生“内省”这条主线,将感恩教育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部分放大,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从“要我做好”的初级阶段发展到“我要我学好”的高级阶段,促进学生的感恩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经常一起讨论父母和教师的辛苦与劳累、压力与待遇以及最大的人生期望等,让学生感同身受,使学生尊敬父母、老师,主动表达回报父母、老师,使学生心存感恩之心。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缘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帮助与彼此的承诺。在组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曾经开展过一次活动:让我们来做一回账房先生,这里有一张调查问卷,关于你父母一个月挣多少钱,而你一个月要用多少钱,希望每个学生认真如实地填写让他们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且为自己的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让他们懂得家务就是义务,不要在做家务后向父母索要报酬和奖励。爸爸、妈妈和孩子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访问敬老院、参加社会公益植树、打扫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只空洞地讲大道理,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让学生懂得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平凡的精彩的故事。我们要相信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能获得别人的赞赏,能获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范咏梅.简论师生关系[J].考试周刊,2008(23).

[2]黄艳飞.让学生积极地评价自己[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3]梁志军.用爱搭起师生心灵的彩桥[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有关感恩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

2.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3.“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4.谈谈中学生德育教育下感恩教育

5.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