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宏观财务管理内容有哪些

2016-11-10

政府宏观财务管理是研究政府如何以整体经济为管理对象,利用其控制的资源,以维护市场合理性和纠正市场偏差,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那么政府宏观财务管理内容有哪些?

政府宏观财务管理内容:财政支出

1.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为目的,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大体包括行政、国防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和投资性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所形成的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典型的、纯粹的公共产品。就国防支出而言,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目前国防费的规模,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是偏低的。虽然从理论上看,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应该不断下降,但是由于党政机关的不断扩大,我国的行政支出却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文教科卫事业并非完全意义的社会公共需要,因此应当由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出资。政府应当负担全民性和基础性的出资,除此之外,原则上都是可以由社会公众出资的。如果政府财力充足,也可以兴办部分非全民性或非基础性事业。

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具有公共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并且强调开发性和战略性。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应当遵循市场运行规律,不应当影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也不应当对民间的投资选择产生影响。所以,政府投资性支出应以公益性和一部分基础性项目作为重点。此外,对国有企业直接加以投资,也是我国政府投资的重要领域。

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农业财政投资和财政投融资三类。作为投资性支出的重要项目,我国基本建设支出其规模总体处于增长趋势,应当加强可行性研究,建立投资后的评价制度,并加强投资决策的民主化。

农业财政投资的目的在于对农业实施扶持和保护的政策。由于农业社会经济效益大而直接经济效益小,对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依赖性强,并且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因此各国以立法的形式规定投资规模和环节,通过财政投资的方式加以扶持。农业财政投资重点在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财政投融资是为了实现产业政策,政府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者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政府投融资的典型代表是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具有两方面特点:业务职能的政策性、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

2.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促进社会公平而进行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资金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物品和服务,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

社会保障是指依据法律和法规,为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支出同时具有社会性功能和经济性功能。社会性功能主要包括:社会补偿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社会公平功能。经济性功能主要包括:调节投融资功能,平衡需求功能,收入再分配功能,保护和配置劳动力的功能。

财政补贴是政府根据政治经济形势及制定的方针政策,对指定的事项安排的专项资金补助支出。我国的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和财政贴息三类。价格补贴是国家财政在商品购销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对工商企业支付的补贴;在购销价格顺挂的情况下,对消费者支付的提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是指国家为了使国有企业能够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经营一些社会需要、但由于客观原因将出现亏损的产品,而向这些企业拨付的财政补贴。财政贴息是指国家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企业,对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也是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财政补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纠正不合理的价格结构,有助于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纠正市场缺陷,借以实现国家的社会福利目标。

政府宏观财务管理内容:财政收入

1.税收

其中:E T为税收弹性,T为税收收入,△T为税收收入增量,Y为国民收入(或者是其他类似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增量)。

当E T=0时,表明税收对经济增长没有反应;当E T=1时,表明税收与经济是同步增长的;当E T>1时,表明税收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当E T<1时,表明税收的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一般来说,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应该确保E T≥1。

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相同条件的纳税人,纳税相同。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方面。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两个方面。行政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节约征管过程的资源消耗,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应简化税制,使纳税人容易理解掌握。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给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2.国债

国债收入是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采用借款方式,从国内外取得的收入,其主要形式包括在国内发行的各种公债,向国外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国外商业银行的借款以及发行国际债券。除了筹集财政资金外,国债收入还具有弥补财政赤字,调剂国库余缺和调控经济运行等多种功能。

国债规模是否适度主要需要考虑财政对国债的承受能力和社会的应债能力两方面。财政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社会应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国债负担率和国债借债率。

(1)国债依存度反映特定时期中央财政支出来源于国债的比率,表示为:国债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中央财政支出额×100%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发达国家的国债依存度多在10%以下,发展中国家的国债依存度多超过20%;这一指标的国际公认警戒线为25%~35%。

(2)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表示为:

国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政收入额×100%

从国际经验来看,通常认为国债偿债率处于7%-15%的范围内是安全的。

(3)国债负担率是指当年国债累积余额与当年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关系,表示为:

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GDP×100%

国债负担率从国债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方面反映特定时点国债的规模,是通用的债务规模衡量指标。目前,多数国家都将60%的国债负担率作为控制债务规模的目标。

(4)国债借债率是指政府当年的国债发行规模与当年GDP的比例关系,表示为:

国债借债率=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GDP×100%

国债借债率反映了一国经济总量对国债新增的承担能力。目前西方各国的国债借债率大多稳定在5%~10%的水平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