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本科毕业论文有关信用社

2017-05-26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在快速发展。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本科毕业论文有关信用社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本科毕业论文有关信用社篇1

浅析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与金融审计

摘 要:现代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创新,而信息系统的普及程度及其使用范围则直接制约着金融创新的手段。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并对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建设;风险防范;内部审计

审计作为监督的有效手段,是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工具,是风险管理的一道防线。如何构筑这道防线,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审计风险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

一、现今农村信用社审计风险的因素

农村信用社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员素质因素、管理因素、审计质量因素,也有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因素。

(一)审计人员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

目前,一部分从事审计的人员虽然不具备金融专业知识、任职资格、技术职称,但具有长期从事农村信用社审计工作的经验,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但对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对形成风险和造成危害的剖析,对金融和宏观经济运行影响的判断能力不足。另一部分则是具有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又有多年审计工作经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有丰富的审计经验并具有较强查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是金融审计队伍中的主导力量,但是所占比例很小。还有一部分则是有学历,而没有金融审计工作经历的新人,审计经验尚待积累,审计技巧和方法尚待掌握,完全适应金融审计工作,还需要一个实践和经验积累的过程。

(二)审计管理不科学,缺乏质量控制标准

就信用社而言,省联社、地区联社(办事处)成立稽查部门,基层信用社配备兼职审计员,审计人员并未能严格遵守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其审计行为随意性很大。加之审计任务接二连三,时间紧、任务重,审计重点不突出,造成审计走过场,审计面没达到,特别是专项审计项目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导致有的细节无法审计到;在质量控制标准上,审计对象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评价标准没有制定出科学的方法和内容,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缺乏责任的确认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没有非常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有些审计项目质量问题可能只有到出现问题时才能发现。质量责任追究仅限于查案件、追责任,失去了质量控制的作用。

(三)技术方法不先进

面对被审计单位庞大的金融数据,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的发展需求,虽然开展了计算机审计,但审计软件技术开发还未起步,后台数据的下载速度慢,有的数据不能随时下载,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增加了现场审计时间,同时加大了审计成本。

二、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内审对策

针对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风险防范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采取下列方面的基本对策:

(一)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信息系统风险防范工作的认识

郭道扬教授在他的书中指出:一定历史阶段的会计环境制约着这一历史阶段人们的会计思想认识水平,而这一历史阶段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又制约着这一历史阶段的会计组织、制度、理论、方法的发展,以及会计工作水平。作为内部审计工作者,将这一段话中的“会计”转换为“内部审计”同样适用。审计人员只有提高了对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思想意识,才会主动地去接受和吸收新的理论知识,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在提高自身审计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审计的整体水平。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信息系统风险防范技能的培训

一项工作的成败,除了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更多地取决于内部资源的整合程度,而其中人力资源状况则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必将对审计人员在风险防范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具备常规的审计基础知识以外,还须掌握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些知识和能力的拥有,除了需要长期的工作实践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不断地学习来获得。一是通过聘请外部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培训的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具体的审计案例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和讲解,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建立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加上其职业判断能力,作出相应的审计结论。而目前数据信息的取得,在一定程度需要依赖于其他管理部门,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其他管理部门往往

无法提供出 审计部门所确切需要的数据。通过建立审计信息 管理系统,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审计部门通过 网络或数据接口,使用中间 软件,可以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自主获取相关信息,并通过独立分析,及时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二是促进和加强审计部门内部的协调和管理,实现从方案设计到处理决定各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不仅有利于提高 工作效率,而且也为审计质量考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三是通过相应的权限设置,可以实现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审计方法、审计操作规程、审计 报告、工作底稿、审计最新研究成果等资源的共享,不仅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而且也为审计人员提供了比较切合实际的网络培训平台。

信息系统风险防范技术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随着银行卡、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业务的开通,农村信用社将面临更大的信息系统风险防范难题,同时也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去面对如何进行内部操作风险的防范,同时也要去面对外部风险的直接挑战。农村信用社应当如何去应对这些风险,这将是我们每个信合人都必须要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国锐.农村信用社的审计风险与防范[J].省联社 发展研究处,2010,(7).

[2]何广文.农村信用社改革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 财政 经济出版社,2004.

[3]闫永夫.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郭道扬. 会计史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金融本科毕业论文有关信用社篇2

浅谈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信社体制改革研究

【摘要】金融危机对中国 经济的影响从虚拟深入到了实体,从宏观渗透到了围观,从城市经济蔓延到了农村经济。而国家通过货币政策、价格机制和经济杠杆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危害进行防范和化解,特别是国家公共投入,旨在重振消费信心,刺激消费,从而恢复经济运行链条。而作为 农业人口占七成以上的 发展中国家,我国农村拥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金融潜力,因此,金融危机可以成为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和市场挖掘的一次契机。本文重点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典型是如何进行体制改革的。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村信用社;金融体制改革

一、金融危机对农信社发展的影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而金融危机必然波及到经济领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危机甚至衰退。金融行业无论宏观还是微观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或者主动缩小产业规模,或者开辟新的市场类型。而以立足县域经济、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农村信用社,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方面所遇到的瓶颈和问题,自然会在金融危机的效应下被放大。

(一)“三农”大 环境受挫

现代经济背景下,农村产业和农村经济已经成为一个亚经济环节,为现代城市经济供应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因而对城市经济的依赖性愈发强烈,因而自身的链条式经营始终不得完善,产前、中、后的加工、服务、销售等渠道不畅通,粗放型农业仍占绝对主体地位。物价一旦上涨,农村产业的收益直线下降,农民的收入受到最直接的削减。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扭曲,必然引发农村金融市场的同向混乱,从而造成农信社需要面临更复杂和不确定性飙升的金融环境。

(二)信贷风险加大

金融危机首先造成的是企业倒闭和大量劳动力成本下降乃至失业,而最大的受害群体就是农民工。农民务工收入的减少,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的销售价格停滞甚至下降,经营成本上升,盈利空间受挤压,甚至出现亏损,还款资金来源难以保障,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系列的风险可能叠加并转移到农信社,案件“双降”及贷款收回不容乐观,大要案可能重新抬头,不良资产可能增加。金融危机加速了信贷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一损俱损效应,从而造成了农信社信贷风险的逐层加大。

(三)农信社体制改革风险加大

体制改革是应对危机的核心环节。当前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农信社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不仅与金融改革的预期目标相距还很大,同时也难以适应当下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为了实现我国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农信社的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但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于农信社的改革必然造成影响。一些关系到农信社整体发展规划的诸如产权问题、经营 管理与监督服务的统一问题等,都会在金融危机的放大效应下变得更加复杂而难以控制。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革除与金融市场和金融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所有制、经营管理方式等,而金融危机加大了市场和产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改革的对象和标准也呈现出多变的趋势,从而改革的风险加大。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推进农信社体制改革

(一)改革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农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金融市场不稳定和风险加大,客观上为产权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农信社必须定位为股份制农村金融 组织。农村信用社应该端正经营方向,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新型运行机制。具体方面可以通过这些手段来实现:首先要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方向和经营宗旨,即立足县域经济,服务三农。鉴于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的波及,农信社必须承担对农村经济的扛鼎责任,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强大的资金吸纳手段。其次是改革人事制度,加大农村信用社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心,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主人。岗位责任制是激励农信人积极开展业务的制度动力。鉴于金融危机影响下,小额农业贷款整体上疲软的趋势,就要激励业务人员通过业务项目创新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市场并进行市场细分,创新多样化的农村信贷服务项目。再次,就是要全面提高农信社财务干部队伍的素质,建立新的良好的选用人员机制。最后,改善信用服务工具,创新金融产品,努力提高资金融通效益。鉴于金融危机下,农信社的客源流失严重,盈利能力减弱的现状,农信社就需要积极改善信用服务工具,创新金融产品,寻找市场突破口,适时推进结构调整和业务布局,并拓展业务融资渠道。

(二)开辟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是农信社开发金融市场,实现金融创新的组织载体,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场地。开辟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就是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县域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对农信社组织形式进行分类的、有针对性的改革。

1.组建股份制农业银行。

这是针对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而言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金融产品及其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如若仍旧沿用旧有的体制和服务方式来支撑当前的金融市场挖掘,显然是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的。因此要解决农信社体制与服务方式与当前层出不穷的金融市场新形势不适应的矛盾,就必须在农村信用社基本制度保留的基础上,成立体制最具活力、最符合金融产业发展规律、适宜市场经济发展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

2.组建农村合作银行。

这是针对经济较发达地区而言。对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可以在现有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体制适中的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农村合作银行其内部组织体制、经营管理机制、外部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应区别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这种体制的合作银行能够整合较发达地区比较活跃的农村 社会沉淀资金和较为保守的融资渠道,并能够兼顾一些相对滞后的制度性风险防范手段,从而达到一种综合平衡的农村融资格局。

3.改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

这是针对欠发达或者贫困地区而言。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一,以集中优势兵力更好地支持“三农”,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促进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联合,组建中国农业信贷银行。第二,着眼于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政策性业务,农村信用社与农业发展银行合并,既解决了农发行基层无办事机构,难以服务到位的困难,又解决了农村信用社上面无“头”各行其是的局面,真正达到扶持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目的。第三,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在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 工作基本完成之后,为了壮大信用实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解决基层信用社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将基层信用社、联社合并为一级法人制,各基层信用社为联社的分支机构。

(三)建立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约束机制,切实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现代金融机构必然是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这一点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也必须贯彻。首先,要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和审慎经营的理念,明确市场定位,细分客户市场,严防死守,划定底限,科学判断经济形势,合理运用信贷资金,合理布局网点功能,根据市场需求,由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以内涵提高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其次,必须做到资本约束到位,从机制上推动信用社加快股份改造的步伐,杜绝超比例发放大额贷款,拓展充实资本的途径和渠道,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切实增强资本实力;最后就是加强和巩固信用社的法人地位,建立全面、系统的内控制度和管理流程,不断完善组织架构调整、薪酬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员工正向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经营风险、成本、资金的管理,严格落实授信责任制,大力推行履职问责制,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来解决贷款发放“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农信社尽管具有为支持三农而具有的特定的公共职能,但是终究是以吸纳和争取社会资金为目的,因而资本管理始终是管理的基本对象。农信社的主要经营风险也基本上来自资本的融通渠道和业务项目的市场定位。因此,掌握好资本管理的基本架构,就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陈磊,来珠.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影响以及对策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10(1).

[2]海村.金融危机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和对策[J].品牌(理论月刊),2010(6).

[3]张坚,吴健.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农村信用:改革发展路径的思考[J].新疆金融,2009(5).

[4]范静.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31-232.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