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败的励志故事
正面、积极的永不言败励志故事有助于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永不言败的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永不言败的励志故事篇一
美国畅销书《心灵鸡汤》策划人卡菲尔德说:“我们都熟悉‘预备,瞄准,射击’。但问题是太多的人一辈子都在瞄准,错过了射击的机会。”卡菲尔德提出的问题,有一定代表性。
在我周围,就有这样一个人。这个人,是我的一个朋友,很有才华,文笔很好,智商很高。有人评价说,这个人多才多艺。在没有走上领导岗位之前,他是一位“好参谋”、“好助手”;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尤其是担任“一把手”之后,凡事都极其慎重,左考虑,右权衡,左考虑“有不妥”,右权衡“会引起一些麻烦”,一件看似很简单的事情,迟迟不能作出决断。
本来这样一个“很全面”的人,却因为“瞄准”的时间过长,耽误了“射击”的最佳时间。我的另一位朋友,在一个单位,担任了近十年的“一把手”,因为“全面”,要照顾左左右右的关系,政绩上,并没有什么建树。有人说:“看来这位是马谡式的人物。”意思是说: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独当一面。只是“瞄准”,不去“射击”,虽不会“脱靶”,却总也打不到“靶心”上。这难道不也是一个悲剧吗?确确实实,我们在“射击”前,要有充分准备。也就是说,要“瞄准”,尽量准一些,然后,才去扣动扳机,这样,射出去的“子弹”命中率才高。
有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大家也要记住: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一个竞争很激烈的时代。机遇很多,但也充满了挑战。我们在抓机遇时,不能“放空枪”,这就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精神准备。在机遇来临时,快速“瞄准”,快速“射击”。世上每做一件事,都会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我们就可以“射击”;弊大于利,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在这里,“射击”是一种理智,放弃也是一种理智。做事左顾右盼,就会影响下决心。很多像我朋友这样原本很有才华的人,如果能够“该出手时就出手”,抓住机会“射击”,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或许可以大有作为。想创业就会有风险,成功往往总是藏在风险中。
每一次“射击”,都需要“瞄准”。如果每一次“瞄准”之后却不“射击”,虽然没有风险,却绝对不会有所收获。成功和失败,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谁能够不经失败就轻易成功?有人说:成功藏在九十九次失败之后。可能严峻的现实更残酷,有时候成功会在九百九十九次失败之后出现!这就是说:并非每一次“射击”,都有收获。谁见过百发百中者?就连奥运赛场上,不也有优秀运动员脱靶吗?一次脱靶,并不能说明你是失败者。杜丽在北京奥运会上,就是在先失利的情况下,经过再拼搏,再努力,才登上冠军领奖台的。
假如杜丽失利后,就放弃,那她真的就会成为一名败将。但是,在先失利这种不利情况下,杜丽及时调整心态,不背包袱,不留阴影,坚定沉着,最终战胜了“自我”,战胜了对手。事业,生活,工作,创业,恋爱,交友,家庭,不都是这样好事多磨的吗?哪儿有一帆风顺的成功?成功需要克服恐惧心理,更需要调整、放松,在瞄到一定精确度时,就要勾动扳机——射击。唯有“射击”,才能击中“靶子”,才能“射”出成绩,“射”出好成绩。
不要把时间、精力、才华、智慧、知识空耗在没完没了的“瞄准”上。要学会把握时机,把握瞬间,抢抓机遇,勾动扳机,“射”出人生道路上,事业上的“更高、更好、更强”。
要在“射击”中来证明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不要把成功的机遇,都空耗在权衡利弊的“瞄准”之上;要及时“射击”,好抒写人生最壮丽的一笔,最大化的实现人生价值。
永不言败的励志故事篇二
我有一位经商的朋友,出生贫寒,在事业上却十分硬气,从不接受身边人的“施舍”,全凭自己一手打天下。经过近10年的打拼,如今他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有将近20位员工、小具规模的公司。
一日小聚,我问起近来公司的发展状况,他如实“炫耀”了一番这些年多次起死回生的经历,言谈间,两眼放光,无比自豪。接着,他话锋一转:“其实我这不算什么,比我晚入行的小辈早已干成了大公司。说来惭愧,我几乎是最早起步,现在却最为落伍。”我做出惊讶的表情,他更加忿忿不平起来:“这些年来,我一直举步维艰。要是我也像他们那样做,四处讨好,左右逢源,我会不比他们强?”
这让我想到“赢在中国”2008年第9期的比赛,一位选手谈到他的创业经历时说:“我们不靠天,不靠地,只靠自己。”而作为评委的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先生却认为,这不是一种正确的心态,一个人应该“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这才是一种大气”。
在我念大学的时候,遇到两位室友,他们一样的聪明,却有不一样的性格。一个室友在做习题时,从来不看答案,遇到再难的题目也坚持自己思考,这样他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有的习题仍然不能够解答。另一个室友碰到难题的时候,首先也坚持独立思考,但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仍未能解决,就会选择看答案。一个学年下来,看答案的室友“击败”不看答案的室友,摘取了年度一等奖学金。
的确,懂得依靠自己固然很好,懂得依靠别人更是一种智慧,人生天地间,不可能所有的事都能自己解决。接受外来的帮助并不等于依赖别人,而是一种积极的方法,一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正如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妨看看答案,从而获知破解的方法,以至于事半功倍,这样不更好吗?
一段时间后,我将一份从报纸上摘录下来的资料递给那位朋友:香港长江实业副主席李泽钜是李嘉诚的大儿子,这位现年44岁的李家大公子不仅在其运营的和记黄埔传统项目上颇多建树,同时控制着欧洲第三代移动电话网和世界最大的港口运营业。2003年,李泽钜入股加拿大航空公司,成为加航的最大单一股东,同年获选美国时代杂志“2003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朋友看了,默不作声,长时间静坐在那儿。是的,没有人会否认李泽钜受到了李嘉诚的指点和帮助,但也没有人会认为李泽钜今天的成就是躺在其父功劳簿上的结果。李泽钜没有生活在父亲“亚洲首富”的阴影之中,而是谦虚地接受父亲的影响和帮助,坦然地利用父亲给他带来的各种人际关系,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功。
自力更生能够励志,但借助他人未必使人堕落。一味地只凭一己之力,最多是一种硬气,而学会借助、整合来自他人的更多的“一己之力”,才是一种大气。
永不言败的励志故事篇三
关于财富与人的话题有人提出过这样的一个假说:在一个系统内,初始状态有富人也有穷人。然后,我们让系统内的所有财富重新平均分配给系统内的每一个人,结果会怎样?可以想象得到,只要一个小时以后这样的平均就会被打破。比如:有人拿着分到的钱去下馆子,而有的人用分到的钱去开馆子,一个小时之后,财富就又不平均了。一年以后,也许会长一点,五年以后,原来的富人还会是富人,原来的穷人还会是穷人,又回到了初始的状态。
经济学理论最大的特点是不能够做一个完全条件下的模拟试验,但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和每件事又都在不完全条件下做着检验。上述的假说永远只能够是假说,但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事例都告诉我们这个假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个假说告诉我们一个人最终是贫穷还是富裕不是运气,也不是所谓的机遇,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了富人的生活方式,选择了富人的价值体系,你就会成为富人。所以,有人说富人是有基因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会不会成为有钱人是天生的。这其实有一定道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往往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富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是怎样的?
我们还可以再提出一个假说:在一个完全公平合理的社会中,一个人拥有的财富的多少恰恰代表了他对社会的贡献的多少。
这个假说也是容易理解的,比如一个人工作了一个月,获得了10000元收入。在公平合理的条件下,这10000元的收入是他工作的报酬,也就是他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对社会做出了10000元的贡献。所以一个人赚钱的过程是向社会做贡献的过程。在这个月中他又消费了5000元。一个人消费的过程其实是向社会索取的过程。收入减去消费是他的结余,而结余恰恰是他对社会的净贡献。所以一个人积累的财富正好是其对社会做的净贡献。
富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是多元化的,但他们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和本质的特点。我们认为选择成为富人意味着你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生活更加自律。上述假说告诉我们富人意味着付出更多、索取更少。一个人拥有的财富等于他获得的减去他支出的。一个不懂得控制自己欲望的人,一个在生活上缺少自律的人,他对社会的索取就会失去控制,他的支出也将会失去控制,那么再多的财富也会挥霍一空。
承受更大的风险。投资学告诉我们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承担风险是创造财富的基本要素。要成为富人必须创造更多的财富,而要创造出超过常人的财富必须承担超过常人的风险。承担风险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受更大的生命的磨难。
承担更大的责任。电影《蜘蛛侠》中蜘蛛侠的伯父告诉他:能力越大意味着责任越大。现代社会财富其实意味着社会资源,拥有更多的财富意味着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也就意味着有更大的责任。所以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也就意味着其对社会的责任越大。
对于选择成为富人的人,你应该明白,选择成为富人绝不意味你一定会更加开心,也不意味你一定会更加幸福或者更加荣耀。而是意味着你将付出更多,承受更多,承担更多。
如果你享受这样的生活,那么你就选择成为富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