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节的散文,关于春节的散文推荐
流光溢彩的烟花,清脆响亮的鞭炮,昭示着又一个春节的到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春节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春节的散文_关于春节的散文推荐:中国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尽管我们民族众多,幅员辽阔,但是千百年以来,还是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贴春联,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贴春联的同时,还要在屋门、墙壁、门楣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春节贴年画也很普遍,古朴稚拙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压岁钱,自古就有。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
守岁是春节最重要仪式。守岁的说法,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现在中国人的守岁,已经渐渐为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取代,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看节目,其乐融融。
爆竹是春节中最具有过年味道的标志,每当进了腊月,听到各处集市上不断响起的的爆竹声,人们常常会说:有年味了!春节的凌晨,家家户户开门都要燃放爆竹。爆竹是中国特产,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向长辈磕头,也是春节习俗中一个重要的科目,这个习俗,至今在我的家乡鲁西南依然十分流行。春节凌晨,晚辈先在自己的家里向自己的长辈磕头拜年,然后,由家中的长兄率领自己家的男性晚辈,去村里其它人家向长辈磕头拜年。这个习俗,有很多优点,一是体现了我们民族尊老的美德,再是促进了邻里的和睦。如果平时,家庭之间有了些小矛盾,春节凌晨人家的晚辈都来拜年了,这家也就一笑抿恩仇了。
初二走娘家,是我国春节习俗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已经出嫁的闺女,到了年初二,就带上烟酒点心,去看自己的爹娘了。新婚的夫妇,初二是小丈夫最重要的考试,老丈人会叫上本族的同辈兄弟作陪,检验女婿的酒量,检验女婿的礼数。已经结婚多年生儿育女的夫妇就不同了,因为大家都已经了解和熟悉,往往就不再拘泥于礼数了。
初五的时候不走亲戚,在我们国家很多地区都一直是严格恪守的清规戒律。民间关于这一点有很多说法。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封建时代的皇帝在这一天要走出宫门祭天地,下旨要百姓回避,时间久了,就演变成了初五不出门的习俗。
因为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各种各样的春节习俗还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所有的习俗,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于亲情的珍惜,对于自然的崇拜,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关春节的散文_关于春节的散文推荐:欢欢喜喜欢度春节
骏马奔腾辞旧岁,银羊报喜踏春来……送走了硕果累累的二0一四年,迎来的是信心满满的二0一五年……又一个三百六十五天的轮回,即将划上了圆满句号,迎着凊骨的寒风,踏着冰冻的土地,在这西域大地清净午夜,静静地等待春节的到来……
岁岁年年望相似,年年岁岁节不同……春节,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也是一个不同平凡的寓意……新年开始、新的气象、新的希望、新的祝福……
红红的灯笼高高挂,满满的吉祥冉冉升,一声声贴心的问候,一片片深厚的情意,福气多多快乐连连,万事圆圆一帆风顺……
张灯结彩新春来到,鞭炮声声人人欢笑,大江南北彩旗飘飘,长城东西歌舞升平,欢欣鼓舞喜庆大年,各族人民欢度春宵……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都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靓丽背景,抒发未来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形式多样”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辛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百姓对未来的希望……
除夕守岁,是最为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是在西晋周处的《风土志》之中: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屋里屋外明灯高照,围坐在客厅里面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不眠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十分之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以及喜事庆典,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结伴相邀,几个人一起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煮饺子,也有“炸饺子、烙饺子”,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包饺子,话话新春,其乐融融……
静静伫立窗前,举头远眺远处,高楼林立,一片繁荣,大雪过后,如洗天空,格外清澈,格外透亮……
家的牵挂,再远的路,也是近的……家的思念,再冷的天,也是暖的……家的味道,再淡的饭,也是香的……家的体会,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晚上二十点整,一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围坐在一起,欢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精彩纷呈,且年年不同,今年的节目中,有“优美婉转、跌宕起伏”的美曲,有“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表演,有“神秘莫测、精彩不断”的魔术……这些节目,看得一家人,目不暇接……
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放五彩缤纷的烟火,把夜空装饰得热闹非凡……人人争先恐后,个个不甘示弱,家家的鞭炮串串响起,户户的烟火冲向天空,小院里、社区内、广场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各族人民,有说有笑,一起度过了美妙、热闹的春节……虽然是三更半夜,虽然是冰天雪地,大家精神抖擞,欢乐兴奋不得了,毫无一丝丝睡意……
回首过去,各族人民,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各族人民,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各族人民,引吭高歌,一路欢笑……
点燃新的希望,放飞新的梦想,站在新的起点,迎接新的朝阳,拥抱阳光,拥抱明天……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新的盼望,新的努力,新的的目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点燃希望,写下理想,抱起祝福,在新的一年里,笑迎生活……
辞旧迎新,继往开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伟大祖国在整个世界展现辉煌,中国盛世日新月异康庄大道……
在新的一年里,祖国的明天,天空更蓝、流水更清、大山更绿、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有关春节的散文_关于春节的散文推荐:渐行渐远的春节
放假,再次回到家中,看到忙忙碌碌的身影,不禁扑簌簌,类往下淌。
过往,岁末之际,祖母、外祖母、母亲……总之家中女性就开始为过年而忙活起来。我于家中是三代最长,故被叫去帮忙,像一些烧柴、抬水之类最为常见。年幼的我显得聪明过分了些,经常草草了事,便忙去嬉玩。时常做错、丢落,得母亲一番批评,外祖母常常护我,所以躲去好多责罚。
现今,已是二九将近,家中才开始置办年货,往昔的早早蒸炸煮炒,也消失不见了,小年至除夕的忙碌之歌渐行渐远。问起老妈“二十三,糖瓜粘……后面的儿歌时”母亲也不知道何时就忘记了。往年这个时候祖母总会,悄悄的抓起几把糖,递给我,让我吃些玩去,不至于打扰到她们“工作”,不然当晚还得“加班”。
记忆中,“糖瓜粘儿歌”不知去往何处,剩下的,只有妹妹年前的大扫除;记忆中年末父亲掌灯写春联,经常逼着我去写,结果弄得到处墨汁,被母亲责罚,现在只是街头超市买上几幅;记忆中父亲杀鸡、宰猪、炖大肉,现如今菜市场里我烦躁的催促声声……
物是人非的时候,总让人感叹;人是物非之际,还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唏嘘。
城镇的改建,我离开了“古老的”四合院,住进了单元楼。每次回家的时候跟他讲:小时候抓蛐蛐、蚂蚱的事情,他比我还要激动;讲过年放鞭炮的喜悦,却只是眨眨眼。有时候实在没办法了,因为相隔十年差一道代沟。弟弟感觉无聊了,转身玩电脑去了。或许这个时候我应该感叹一番的。忙碌于我渐行渐远,再也没有了烧柴,挑水。记忆里的岁月,尘埃浸染,斑驳不堪。
曾忆否,岁末共团圆;曾记否,新年来岁守。
时间这条大河,流淌不息,冲刷着旧的风貌,带来新的欢笑。看着弟弟妹妹电脑前和朋友相互庆祝,聊得甚嗨,我转身进我房间,向我儿时的伙伴闻声现年好;看着祖母安安静静的听着母亲讲解着电视的情节,我转身走进厨房,做些许小菜、熬几碗粥汤。
春节依旧,过往的忙碌该落在我的肩膀上,看着渐行渐远的往昔,思绪回到眼前,品品我做的饭菜可香?
有关春节的散文:
1.春节优美散文
2.春节名家散文
3.春节团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