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怎样过中秋

2017-03-16

在北京,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中秋节又名"八月节"、"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从它众多的名目,便知道这个节日的重要性和丰富性。

老北京怎样过中秋

中秋节也称八月节,一度是从农历的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

老北京人最重祭月,体现了“花常好,月常圆,人常聚”的美好愿望。

提及北京的中秋文化,首先要提的就是“兔爷儿”。老北京的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玩兔儿爷就是这样一种既哄小孩高兴又把它当神敬的习俗,这就是“寓尊天敬神于娱乐之中”。

老北京每户家庭都要设坛拜月,供“月光码儿”,即印有“太阴星君”及玉兔捣药的纸像。供月,必在庭院,其供果必圆。西瓜切半,各雕莲花瓣形,取“花好月圆”之意,摆于供案两旁,间有时令鲜品,如苹果、沙果、秋果(大海堂)、槟子、石榴、柚子品种不厌其余,以示圆满、丰收,惟独各种梨因与“离”谐音而不上供。

此外,花筒里还要插上毛豆枝和紫红的鸡冠子花,毛豆是献给玉兔的供品,鸡冠花则是象征着月宫里的索练树。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

老北京也很盛行“玩月”。玩月有两种,一种叫文玩,就是赏月,写诗作画猜灯谜;另一种叫武玩就是到湖边,看月光投在水中;住四合院,院里有缸,盛满水,看着觉得不过瘾,捡起小石子往水里一扔,波澜四起。北京孩子还爱在胡同里追着月亮跑,那叫“追月”。

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供月少不了月饼,早年有以大月饼立在硬木座上当作神位用的,大月饼上刻有广寒宫前玉兔捣药的图案。一般家庭则以发面红糖大饼,上以麻果蘸胭脂点出红斑,谓之“团圆饼”,再配以“自来红”的中秋月饼,例由女主人上香主祭。

北京人常吃的点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间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从制作工艺上说,油炸、蜜饯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连饺子,也是春节供后的食品。

习俗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