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父母的文章
祭奠父母,以文字的方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祭奠父母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祭奠父母的文章:清明祭祀双亲
清明节是中国二千多年来民间祭祀的传统节日。清明祭祀是一种生者对逝者的怀念与敬重。
清明怀故扫墓,在祭祀逝者时,感恩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护,感念父母的生养之恩,表达自己对亲人的诚敬之心等,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课,使灵魂深处的道德理性被唤醒。
风轻轻烟雨疏稀,情切切清泪几许。每年清明时分,我都要携妻回到故乡,在父母的坟前祭奠。跪在父母双亲的墓前,摆放几样小菜,点燃一对蜡烛,敬上三炷佛香,献上一束白花,焚一叠纸钱,洒几盅美酒,感念父母的生养之恩;寄托父母的无限哀思;缅怀父母的音容笑貌。
纸钱悠悠化烟去,清香袅袅寄哀情。望着忽聚忽散的烟火,看着飘忽不定的烛光,父母双亲的身影,如同胡杨树上飘落的花絮在眼前纷扬。红烛泪,纸钱飞,一声一句化香灰,坟前跪述思念情,寸草墓旁风雨吹。
每到清明时节,都是我思念泛滥的季节。想起那些尘封的往昔,点点滴滴,都像一股股清泉,滋润着我的灵魂。
岁月如梭,弹指间父母双亲相继去世已有二十多年了,思念如渴,牵挂流长。往事历历再现,一切又好似昨天。双亲的面容、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我闭上双眼除了泪水,还仿佛看到了冥冥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苍苍白发的父母,寂寂之中站在十字路口。还是当年常穿的布衣被风吹起,身影在风中瑟瑟发抖。也许他们正仰望苍穹,渴望知道人世间的儿孙们是否在今天想起了他们,儿孙们是否一切安好。
佛说:感恩方知足,关爱则付出,舍得方无悔,珍惜则幸福。此时的幸福不等同于享受,也许前者更偏向于心灵的陶冶,与实用的功利无关。
清明,踏青祭扫,仿佛人世间的哀与乐都交织在这一天。缅怀追思的心绪,清新明快的心境汇聚在一起。这一天悲伤的成份并不很多,相反,节日的气氛倒显比较浓厚,因为扫墓是与天堂里父母的一次聚会。
先让久违的父母品尝几样家乡可口的小菜,再干一杯醇厚的老酒,向他们告知家族里的悲欢信息,唠叨几句自己的心思,祈祷父母保佑子孙幸福安康。如此一来,清明祭祀对亲人的思念就变得更加真实了许多。
清明,除了祭奠赋予我们生养之恩的父母外,还应追忆些什么?在一片萦绕着惆怅与哀思中,理解了逝者如春花秋叶,寂寞轮回的自然规律,我的心情自然也就淡然了许多。
清明,故乡墓园下着泪雨的天空,不再是晴空万里,无数的亡灵等待着亲人的到来,那些再长的鞭炮,再多的纸钱,或许只是心灵深处赎过的表现。人死了,这些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活着时的尽孝,哪怕只是喂一口饭,梳梳头,与他们说说心里话,都可能像暖流一样流过彼此的心田。
与其死后祭拜,不如生前孝敬。生前尽了孝,心中无遗憾。善待吧,善待一切应该善待的人。我不想看见或听到阴阳相隔的悔恨,我讨厌那种虚情假意的作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应该重视当下,珍惜亲情,关爱家人,不要在将来面对他们的死亡离去时,再感到悲切和懊悔。
有位老者说过:“老小孩,老小孩,父母老了就是小孩,孝敬父母不如把父母当成子女。”我赞成这种观点。想想不是吗?中华民族的一代代传承到了今天,父母给予子女的何其多,而子女回报父母的却是何其少啊!有几个父母不是时刻惦记着孩子的,又有多少孩子在时刻惦记着父母呢?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无声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却是有声的、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牵肠挂肚;父母有病,子女问问看看,父母就已很知足了。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可不一定是父母的家。当今社会,人情世道都在变,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
现时社会飞速发展,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很大,父母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还是要少点交际,少点应酬,找点空闲,挤点时间,常回家看看。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的这种行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
我虽不信天堂之说,但心之深处,却难免不自觉地往那些虚无飘渺的事上联想,暗自祝福,愿天上也有一个人间,愿已故的父母都能安康快乐。
风飘飘纸灰飞扬,雨沥沥泪如泉涌。忽然间我发现自己老了许多,不知不觉中感到了人生的疲惫。蓦然回首,坟前那棵胡杨树已萌发出了无限生机,泛绿的枝条随风摇曳着,仿佛在向我频频招手,替天堂里的父母收下了我的深深眷恋。
祭奠父母的文章: 纪念父亲和母亲
父亲滕运检,字书阁,1901年2月15日生于辽宁省金县大李家乡石槽村许家屯,1967年12月7日病逝于大连市,享年68岁。母亲许馥芝,字秀室,1904年1月29日生于辽宁省新金县皮口镇,1994年8月8日病逝于深圳市,享年91岁。
父母均出生于贫苦的渔民之家,自幼聪慧好学,勤奋苦读,二十年代初,先后毕业于旅顺师范学堂。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父母在大连市和金县各地学校任教,漫漫几十年春秋寒暑,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为培养桑梓子弟,栉风沐雨,不辞辛劳。父母正直善良,爱国爱民,一生含辛茹苦,养育了子女八人,除五男不幸夭折,其余子女均成长为党和国家在国防、外交、教育、科研等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我们永远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殷切期望,父母的高风亮节,爱国热情,坚强意志和敬业精神,激励着子孙后代奋发向上,报效祖国。喜逢国家改革开放,父母终身眷恋的故乡欣欣向荣,富裕文明,子孙们亦在国内外大展宏图,事业有成,父母当因此而含笑于九泉。
望滔滔碧海,依巍巍青山,这一方热土就是我们的根。归来兮,亲爱的爸爸妈妈,请在这曾留下你们心血和情思的丰润大地上,安息吧!
你们的孩子:
叙先、曙光、英俊、叙允、叙充、叙兜、叙兖、华俊
祭奠父母的文章:清明祭奠父母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在清新的和风细雨中飘然而来!随着节日的一天天逼近,思念的情结也不断加载,母亲离开自己牵肠挂肚的儿女已经快一年了,随着光阴的流泻和季风的吹拂,周围环境花开花落的交替更新,心态也渐渐驱于平静,可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不是淡忘,而是俱增。曾几何时,母亲在世时的这种情感还感觉不到什么,一旦失去了,这种寂寞的哀愁时不时的就漂浮上心头,母亲和蔼可亲、慈祥温馨的容颜如影视画面般萦绕于脑屏,记得有人说过;人的天性是在拥有幸福时不知道珍惜幸福,失去幸福才觉得幸福的可贵。没有经历这种痛苦感触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出个中滋味。
由于工作的缘故,远离家乡、远离母亲独自生活已有二十多年,自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虽然也经常性的去回乡下去探望母亲,但终归似过客般来去匆匆了,再也没有过去在家时受母亲监视,唠叨管教的那种感觉了,总觉得自己伟岸成熟了,读懂了人生哲学、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大字不识小字不认的一个乡下老太太能知道什么道理呢!和母亲间亲切的情感也逐渐地淡漠了,母亲也自然而然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它儿女孙子身上,似乎把自己亲生的儿子当作客人般来对待了,感觉中的亲情,柔情、温情总是从母亲无奈的眼神中时隐时现的流淌着,男子汉粗心的毛病是自己对待母亲总是从生活上关心,从物质上照顾,很少于情感上真正投入,如今细思,负罪的心理甚感不安,每当夜阑人静万籁俱寂之时,飘零的思绪和失落的感喟总是缠绕着魂灵,思念的情感不断的加深。
母亲!作为儿子深感不安,自感罪孽深重,愿你老人家的在天之灵,静静的安息!原谅你粗心大意、不解母爱亲情的儿子吧!
记得那是刚刚开春不久,多少年来身体素质一直硬朗的母亲,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的问题入院了,几天后看到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就出院了,一个七十六岁的农村老人,一生奔波劳累于农田,到此时像一架破旧的机器,全身的部件也都磨损的差不多了,所以一旦病入膏肓,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问题,这个部件刚修好,那个部件又出问题,心房纤膻外加胆囊炎,折腾的老人三天两头入院看病打吊针,说实在的,中国的所有农村老人,一旦被医院诊断出什么疾病,基本都是晚期了,所以也麻烦大了,还不因为穷困的缘故吗,和母亲商量,让母亲住在城里的儿子家,也好让我及时掌握病情,随时找医生大夫进行诊治,可母亲说什么也不同意,离不开自己的农村的老窝,眼看着母亲病情一天天加重,精神时好时坏,做儿女的又能如何,怀着侥幸的心理回单位上班,每当手机荧屏显示器出现老家的电话号码,我的心就直打哆嗦,回电话肯定又是母亲病情加重,医生告诉我,老人一旦使用起双氢克尿塞的利尿针来,肾功能就开始出现衰竭,药剂量的逐渐加大,也就表示着她们的时日不多了。
一天下午,老家又来电话,说母亲气喘的特厉害,嘴唇有些发紫,我火速赶往老家,针剂也打不进去了,央人立即找来氧气瓶插上氧气,就这样,母亲坦然自若地渡过了她人生最后的一天两夜,记得最后一夜的后半程,回光返照的母亲思绪完全清醒过来,和我谈了好多好多的话题,谈了她的几十年,谈了好多临终嘱咐,到第二天早上九时整,阴雨连天整下了一个星期的天空突然放晴,母亲也在此时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行程,无奈地离开了她的儿女。
在入夏以来温度接近40度的那一天,终于安葬完母亲的魂灵,等到客人散尽之时,我的人也像散了架似的困乏到了极点,庆幸的是母亲安详地躺在安葬父亲的墓地傍,为儿女劳累了一生的父母终于团圆了,天堂里有她们快乐的天地,冥府中有她们安息的府第。
母亲在世之时,感觉不到什么,一旦离别而去,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心里委曲了,灵魂寂寞了,空荡荡地无处可去,有母亲的日子里,无奈之时还可以去看望老母亲,现在能去那儿呢?离开母亲多年,自己总是为自己的儿女劳累,可每到母亲那里,母亲都是高兴的为自己做这样那样好吃的,从不让我自己动手的,说实在话呢,儿女也只有在自己母亲那里才永远是长不大的儿女,才只有在母亲那里享受到人间最珍贵的真情,才有温馨地回忆,是最幸福的,可惜我今生再也享受不到这份最为珍贵的情谊了。
父母亲虽然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地走完了他们的一生,也没有给我留下什么金银财宝万贯家财,可他们赐予了我生命,哺育了我成长,他们的恩情今生再也无法报答了,只有寄希望于来世了。
父亲!母亲!安息吧!
儿子永远记住你们的恩情,真诚做人,好好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