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珠宝商的创业故事

2017-03-21

与义乌小商品一样,黄金加工和珠宝行业的发展也真实见证了义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发生的巨变。今天小编整理了三代珠宝商的创业故事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三代珠宝商的创业故事:

在商城义乌,工人西路和城中中路多年来一直是繁华之地,林林总总的黄金店将沿街打扮得珠光宝气。20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扔在这里,带走了他们想要的黄金首饰。如今,随着全国黄金交易市场的放开,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逐渐少去。但随着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到来,义乌黄金珠宝行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日渐齐全、高档甚至天价的珠宝首饰出现在这些或新或老的店铺里,再走入寻常百姓家。

与义乌小商品一样,黄金加工和珠宝行业的发展也真实见证了义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发生的巨变

第一代:躲躲闪闪的日子

躲到乡下去打金

年近八十岁的石光元老人是义乌最早的打金匠之一,如今仍耳聪目明的他十几年前就离开了这个行业,但提起当年的打金岁月,仍感慨万千。

上世纪80年代初,义乌的市场经济已经开始起步。但相对于发展势头迅猛的小商品贸易,黄金加工业仍是一片寒冬。由于国家政策不允许,有着一手打金绝技的石光元从来不敢光明正大地施展手艺。为了能继续做自己的打金手艺,石光元想到了义乌后宅一家远房亲戚。

在后宅黄宅村,远房亲戚帮石光元找了一间四面封闭的小房子。石光元就躲在小黑屋里偷偷加工黄金首饰,一日三餐都由亲戚送来。

“因为打金时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怕被人发现,只能在白天打,晚上做抛光等动静不是太大的工艺。”石光元说,当时做打金手艺的人还不是很多,因此加工费还算可以,打一付耳环或一只手镯能挣3元钱,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在黄宅村做了几个月后,政策开始松动。石光元离开了后宅回到城里,但仍过着躲躲闪闪的日子。一直到1985年前后,义乌市工商局将所有从事黄金加工的工匠集中到城中中路,石光元才有了自己的店铺。但几年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一行业,石光元盘掉了店铺,做别的生意去了。

第二代:艰苦创业的日子

故事一:送饭“偷艺”学打金

如果说石光元是第一代打金匠的典型代表,那么今年50多岁的黄金吐、曹淑仙夫妇当属第二代。黄金吐夫妇就是石光元当年到后宅乡下投奔的远房亲戚。看到石光元躲躲藏藏地打金,忠厚老实的黄金吐在替他担惊受怕的同时,也本能地意识到,打金可能是个赚钱的行当。

于是,黄金吐向石光元提出学艺的请求,但遭婉拒,这更激起了黄金吐的好奇心。于是,黄金吐借每天给石光元送饭的时机,偷偷观察打金的工序和技巧。

“那时候打金的手艺十分原始,连熔金用的喷枪都是用嘴吹的。”黄金吐说,嘴吹喷枪熔金看似简单,其实是打金中最难掌握的技术。因为要保持熔金的火焰持久不断,就必须学会均匀用气,而这一点,作为偷学者的黄金吐起初是怎么也做不到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正当黄金吐为难解熔金难题犯愁时,妻子曹淑仙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找来了一个废旧汽车轮胎,将喷枪的一端连接在上面。一边朝轮胎内不断充气,一边利用气压让喷枪持续稳定地工作。这招土办法不仅省力,熔金的效率也比用嘴吹高多了。

再后来,聪明的黄金吐夫妇又找到了汽油喷枪和脚踩风(一种用脚踩的小型鼓风机)等更先进的熔金工具,加工黄金首饰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一条做工精细的黄金,通常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而一条项链当时的加工费为5元钱,这对长期务农的黄金吐夫妇来说,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故事二:凳子当床 白天点灯

随着师傅石光元的离去,黄金吐夫妇也决定到义乌城里寻求发展机会。1986年,黄金吐夫妇带着两条板凳,背着一个装着打金工具的小木箱来到了义,他说:想发财就去万通商联找优质表带供货商!义乌城区。从乡下到城里,作为新入行的打金匠日子并不好过。“最长的时间是连着7天没有揽到一件打金的活,我和丈夫每天就吃从乡下带来的红薯充饥。”说起当年的艰难岁月,曹淑仙仍难掩心中的激动。曹淑仙说,为了能揽到生意,她每天都在义乌几个市场上转。后来,在一个亲戚介绍下,终于接下了一单业务。

接到业务后,黄金吐夫妇在义乌城区朝阳门附近找了一间小房子做加工场所。由于当时政策还没有放开,黄金加工只能偷偷摸摸进行,黄金吐将租来的小房子门窗全遮挡起来,大白天也要点着煤油灯干活。

到了晚上,夫妻俩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就将带来的两张凳子并在一起当床。“因为租来的房子实在太小,根本放不下一张床。白天我们干活的时候,还得把两张凳子竖着叠上去。”曹淑仙说,这样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5年。

故事三:长辫子成“无字招牌”

1989年,黄金吐夫妇和义乌许多黄金加工经营户迎来了事业的转机。这一年,义乌市工商局灵活运用国家允许私人黄金加工的政策,将全市22家黄金加工经营户集中到城中中路39号。黄金吐夫妇也开起了金盛黄金加工店。

有了自己的店铺,黄金吐夫妇的经商才能开始得以发挥。黄金吐负责加工,曹淑仙负责揽活和送货。随着和客户接触增多,曹淑仙以其特有的热情和诚信赢得了普遍信任。从1986年开始打金起,曹淑仙就一直留着长辫子。后来,她的长辫子居然成了“无字招牌”,客户到店里委托黄金首饰加工,都要找到“长辫子”才放心。

“义乌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市场繁荣,与政府各部门灵活运用政策是分不开的,我们黄金加工行业也是如此。”曹淑仙说,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下,义乌的黄金加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甚至开始有了少量的私下黄金首饰交易。万商云集的义乌人流、信息流相当丰富,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自然不会忽视义乌黄金加工一条街的存在。由于义乌黄金首饰的价格比其他渠道便宜许多,来自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地的客商也慕名前来寻找“长辫子”。这些老客户与曹淑仙夫妇的生意,一直持续到2000年全国黄金交易市场完全放开。

故事四:

年老店的坚守

回顾进入黄金珠宝业20多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不善言谈的黄金吐夫妇说得最多的就是对老客户的感激。

现在,黄金吐夫妇在义乌市区开出了四家黄金珠宝店,其中三家交给儿子、儿媳打理,城中中路上开了15年的老店仍由自己照看。曹淑仙说,他们夫妻能做到今天的规模,靠的是坚守。十几年来,义乌的黄金珠宝店开了不少,但也关掉不少。关掉黄金珠宝店的人中,有的是因为耐不住寂寞。黄金珠宝行业看起来财大气粗,其实是一个利润并不丰厚的行业。许多人在进入这一行业后才发现,靠这行赚大钱并非易事,于是转投其他行业;另一部分关掉店铺的原因是因为不善经营,撑不下去了。因为,没有一群特别忠诚的老客户,生意很难有起色。

在黄金吐夫妇的老客户中,有不少是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这些客户直到现在到他们店里,仍然要找“长辫子”的曹淑仙。

对于将来的发展,黄金吐夫妇说不知道还要坚守多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手中这份家业迟早要交给孩子们打理。眼下,他们年富力强的儿子、儿媳已经开始独当一面,并做出了比父辈更好的业绩。这让老两口感到十分欣慰。

第三代:阳光灿烂的日子

跟随时尚潮流的步伐

相对于公公婆婆的不善言辞,年轻的金莉亚十分健谈。金莉亚和丈夫打理着古名、永盛两家珠宝店。从小就在黄金珠宝行浸染的金莉亚对这一行业相当熟悉。加上经常往返东南亚、香港等地,金莉亚对眼下珠宝行业的流行趋势了如指掌。

“义乌的黄金珠宝行业流行趋势发展很快,先是黄金,后来是白金和钻石,现在的热点是翡翠。”金莉亚说,几年前白金、钻石开始流行时,公公婆婆一时还不能接受,总觉得黄金才是最贵重的东西。但随后看到店里新进的白金、钻石货品卖得火热,他们才慢慢转变观念。

金莉亚告诉大家,义乌有着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发达的小商品经济不仅造就了义乌的繁荣,更成就了一大批富有阶层。手中有钱的义乌人以前都将高档消费放在了香港、上海和杭州,现在引进顶级的珠宝品牌,留住义乌人在本地市场的奢侈品消费有着巨大的商机。作为新一代的珠宝商,不仅要守住父辈传下来的祖业,更要结合不断变化的市场,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三代珠宝商的创业故事

下面是小编的推荐阅读:

第一次看到孙颖的网店时,真是吓了一跳。在网上卖各种型号的纸箱和气泡膜,短短一年半,毫不起眼的小纸箱就为她带来近30万元的财富!她是怎么做到的?

逆向思维出新招

网上交易基本都不见面,需要通过物流渠道来完成。她每周至少要打30个包发货,需要包装箱30个、气泡膜和填充物若干。她曾告诉大家:“网上卖东西要靠邮寄、快递、货运等,不光是化妆品,绝大部分的商品都是用纸箱包装发出去。有些大卖家每个月需要的纸箱要好几百个呢。”

平淡的几句话里,蕴藏着一个不被人发现的宝藏。

孙颖,一如她的名字,聪颖能干。2004年她辞职后,在网上开了个小店叫“颖颖杂货铺”,卖点手机电池等杂货。那时的电子商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雾里看花。别人看她天天在电脑前折腾,好奇地问这样赚得到钱吗?孙颖咬着牙说——赚!其实,那时一没特色二没经验的杂货铺亏得厉害。

绷住了面子,孙颖也开始反思。一天,她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溜达,研究那些大卖家令人眼馋的交易量是怎么做起来的。无意间,她看到一个大卖家在向别人订购空的牛奶纸箱。要空的牛奶箱子干吗?她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去问了那个卖箱子的人。那人告诉她:“别人买箱子用来包装货品。”

一语惊醒梦中人!孙颖顿悟,她从中看到了一种可能。在费劲脑筋为买家提供产品的时候,为什么不反过来考虑网上数十万卖家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呢?

“三驾马车”拉动交易量

然而,与纸箱厂联系时,孙颖却碰了一鼻子灰。纸箱的利润本就很薄,主要靠走批量。而孙颖需要的货物不仅要量不大,还要重新制版生产。谈了整整一个星期,孙颖好说歹说,纸箱厂才勉强让步,但要求她订的第一批货不得低于1万元。

对于经营不善的杂货铺来说,花1万元去定下一批不知卖得出卖不出的纸箱还是有点困难的。换一个人,也许就此放下了这个念头。然而,商人的潜质和层次就此划分。不做,就得过且过;放手一搏,总有成功的机会。孙颖相信自己的眼光,咬咬牙拍板定货。

纸箱甫一上架,杂货铺正式更名为“颖颖纸箱铺”。孙颖的经营方向转到了为卖家服务上。

她仔细研究了网络的销售方式后,给自己定下三大原则:每天必去社区论坛灌水,保证发出去多少个帖子,吸引更多的卖家通过帖子上的店铺链接进入小店;主动与各个类别排名靠前的卖家联系,宣传自己的包装箱和服务、价格优势;充分利用产品推荐位充分造势。这三大原则看似不新奇,然而,在网络这一主要靠口碑、人气宣传的特殊平台下,起到了良好的收效。受够了邮局包装箱漫天要价的卖家们看到规格如此齐全、价格如此宜人的纸箱铺,纷纷前来光顾。

这三大原则就像三驾马车,拉着“颖颖纸箱铺”的交易量一路狂飙。

服务是王道

在现代销售理念中,顾客对产品是否满意和信赖,不仅仅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的质量。特别是网络平台,有时候一句话的语气轻重都可能直接影响口碑。

孙颖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她仔细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顾客的问题,重视交易中的每一个环节。有次一个北京买家买了一批打折邮票,却发现当地邮局不准使用。孙颖主动提出让她把邮票退回来,同时把货款还给她。买家很感动,之后,不但她自己成了孙颖的忠实顾客,还介绍来许多朋友。

然而,此时瞄到这一商机的人也慢慢增多。要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在服务上下功夫!孙颖自己承包了一家快递公司,专为纸箱铺提供运输服务,这一举动大大降低了纸箱的运输费用,下调到每公斤5毛钱!有谁做得到?她还会建议卖家在邮寄包裹时附上一张精致的小名片,既达到宣传效果,又能让买家觉得窝心。这种名片到哪里做呢?不用着急,孙颖联合了一家设计彩色名片的店铺,可为她的顾客提供优惠服务。

纸箱铺一路走来,孙颖也由一个稚嫩的网商成长起来。她的优质服务为她赢得了许多朋友。她津津乐道于一个故事:当她做到3颗钻石好评时,她的账号被偷了,那个小偷以她的名义向老顾客借钱。由于太信任孙颖,很多顾客根本没有求证,就直接把钱汇给了小偷。这件事给孙颖的触动很大。虽然很气那个小偷,但是顾客无条件的信任让她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到今天,孙颖已经是5颗钻石好评的卖家了。现在很多地区的邮局从她这里进货,当时拒绝她的纸箱厂随时为她保持10万元的库存量。而最早卖牛奶纸箱的那个人早已退出江湖。

人生的财富纸箱没有极限,装满钻石与空空如也之间,就看你有多少勇气,有多少能力和魄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