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良性课堂的策略论文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发展。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良性课堂的策略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析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良性课堂的策略全文如下:
营造健康良性的《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营造健康的课堂环境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场所是机房,机房中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带来的污染是影响机房环境的最关键因素,而减少这些电子设备的污染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具体注意事项有:机房的规模以实际需求为准,不要放置过多的备用计算机;选择计算机时尽量选择辐射噪音较小、且对学生眼睛伤害略浅的液晶显示器;规划机房课桌布局时,尽量避免学生面对显示器背面;不要将交换机放置在机房内,增大噪音污染。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彼此尊重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的[1]。高中信息技术每周两节课,一般两节课是排在一起的,所以,每周师生只会见一次面。要改变这种生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方面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注,可以从记住每位同学的名字开始。我以前走在校园里不会有学生主动和我打招呼,自己也不会主动和学生打招呼。现在走在校园里,主动打招呼的学生多了,课余时间来找我寻求帮助的学生也多了。这样的改变就是从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开始的。课堂上,当我第一次叫学生的名字提问而不是叫学号时,学生脸上的惊讶、欢喜深深地印在我脑中,原来自己的这一点点改变会让学生改变很多。
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习惯不同,认知技能的水平不同,其发展需求也不同。课堂中有这样几种情况:有些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敢兴趣,总想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无所事事;有些同学总是不按老师布置的任务做,而是做他们喜欢的,自己认为有用的任务。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做到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满足了这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改善自己的教学。
3 钻研教材,重构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由重视操作转向了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这一改变,改变了信息技术教材的命运,使目前的教材偏重于讲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教材中技术的痕迹越来越少。而信息技术是一门以技术为基础的学科,离开技术的支持是肯定行不通的。如果只是按照教材一味的讲授,那么学生对很多知识只能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缺乏实践的经验,也谈不上提升信息素养了。因此,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构建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一个重要问题。
4 优化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
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监督者,把握教学的全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措施。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实践内容很多,任务驱动是常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实践内容很多,任务驱动是常用的教学方法。设计好的任务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的效果。一个好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符合最适度原则。任务的容量、难度不能超越学生能承受的上下限,要处于最适度的状态;
(3)任务要具体可评价性,要设计具体的评价量规。
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大不相同。在教学中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发展,就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教学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1)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在设计基础任务之外,要设计扩展任务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2)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践素材。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相结合。学生在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时,都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研究性课题作为学生的练习素材,不仅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意识,提升了信息素养,同时也为学生的研究性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5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一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严重忽略了学生这个评价对象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根据生态学的原理,评价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良性化的评价应该让教师、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的特权,学生也应该是评价的参与者。教师的评价往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而学生的评价则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态度、学习的过程,是对教师评价的有效补充。在师生双方的参与下,评价结果才能更加客观、准确。因此,良性化的评价应该是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评价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通过上述策略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积极性,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良性健康的课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