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股灾时代如何操作

2016-12-02

最近一个月,股灾是股市的重头戏,一直跌跌不休,现在已经触底了,可以说是股灾的后时代到来了,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后股灾时代如何操作。

创业板的故事是“并购”,以后依然是。而全球资本市场过往的事实是,真正的并购带来的壮大,成功的案例不足5%。这是一件皇帝的新衣。但客观讲,这件新衣并非不可取。合理的泡沫,会带来整个新兴产业布局的完成,从而带动经济转型的完成。期间会有大量的失败案例,但一定会崛起类似微软这样的伟大企业。我支持合理的泡沫。

但现在的问题,是泡沫被阶段性捅破了。由于捅破的速度实在太快,以至于形成了大面积的股灾。但这次股灾后,低估值并购有希望了。未来的收购,将更有价值。

现在市场多头在维持现有的估值不继续下破,但真正的问题是,股灾刚发生不久,上面有个天花板压着,现阶段硬往上做空间会有限,但往下做又有政策风险,这就形成了“上下两难”的局面。纯市场化角度讲,如果“向上做空间太小”,那么,市场的选择将必然是“向下做”,即所谓“市场底”。只有当更大空间的市场底被打出来后,再向上空间才具备了更高的可运作价值。

上下两难阶段,个股的表现则不同。之前的次新股,因为上面没有套牢盘,而成为投机资金的玩具不断击鼓传花。这其实是一个新的定时炸弹,在制造新的泡沫。而另一批个股,则提前创出了3373点以来的新低。

此轮牛市,是由“资产重置”带来的市场上涨。后续资金的态度,将成为市场走势的关键。目前我们看到的情形,是两融余额不断下降,配资源头被严厉控制(双手赞成),公募、私募均大量减仓,仓位很低。从悲观理解,可视作资金目前的谨慎。乐观去想,机构资金仓位低,但他们不会离开股市,只不过在等更好的时机买回。所以,后续市场真的要上涨,至少根本不缺资金。

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目前价位的“尴尬”。上有天花板,下有政策线。资金现在要大面积进场,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区域平衡”已经是最乐观的走势。但这种走势对波段大行情来说,缺乏大的价值。但对个股差异化表演,会带来较好平台。需要指出的是,个股主力不可能也只在10%-20%的空间里去“平衡”,它大概率会主动制造空间,上或下,则取决于态度。

短期预期来讲,不排除为了市场底更好的出现,市场可以先向上打出一段空间,但不会打太高。然后再重新下跌,但新低与否取决于市场共振。对波段交易者来讲,此阶段涨高了敢抛,跌狠了谨慎买,会是较好的策略。而无论指数是否会破位,较多个股恐怕反弹后依然会选择向下破位来提升未来更大的运作空间。中长线投资者现阶段可暂时去掉杠杆,同时对心仪个股越跌越买,中长期来看,应该可以获得好报。我对市场长线依然明确看多,但相当长时间内个股分化将是必然。

延伸阅读 诱发股灾的原因是什么

1.直接原因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认同的理论是股灾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 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 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和卖。股灾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 形成恶性循环, 令股价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2)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时,为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有潜在的接盘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盘者都消失了,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将股价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资组合保险依靠的是几乎没有限制的资金流动性,但流动性并不总是存在的,资金的流动性有时会干涸。在每个人都想卖出时,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行的。

(3)经济学家 Richard Roll 认为市场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但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 因此是因为市场全球化令在一个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动在一天内漫延全球股市。

2.引发条件

引发股市股灾的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