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政策,从"何以笙箫默看""互联网+"

2016-11-12

原本制作一部电影会有很多的“资源屏障”,现在来看互联网正将它们一一打破。

《何以笙箫默》就是一个互联网+影视的例子

“互联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互联网对于传统影视的改造也并非一朝一夕。

有望在五一档后冲破三亿票房的电影《何以笙箫默》就是一个互联网+影视的例子。网络文学的基因承袭,电影O2O在线购票选座的成熟,还有大数据创作、网络营销、网络窗口期、互联网资本跨界等诸多互联网因素,都是其在声势和票房上双丰收的动因。

《何以笙箫默》出品方乐视影业的CEO张昭表示,“现在线下铺好了,营销体系也基本做起来了,和乐视网整个线上的系统逐渐打通,O2O的体系已经建好了。”

而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则点明,互联网给了电影新的发展空间,原本制作一部电影会有很多的“资源屏障”,现在来看互联网正将它们一一打破,并且还在扩充着。

网络IP重生 大数据指引改编

IP,也就是知识产权。它可以延伸为指代具有商业价值的任何文化产品。去年,网络IP大爆发。《匆匆那年》、《十万个冷笑话》等等在电影市场都取得了票房成功。《何以笙萧默》更是一部从2003年起在网上连载,出版后畅销百万余册,网络点击破千万的强势网络文学IP。

网络IP有着“接地气”,经历了考验等多重优势,而高价值的网络文学IP更是通过点击量、出版量等数据的考验。

但平心而论,网络文学IP并非完全无阻的通行证。类似网络文学《花千骨》这些作品的影视改编权合约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经签订完毕,中间经历如此漫长的等待期,排除“雪藏”的可能性,也充分说明各家影视公司对这些“大IP”的消化过程并不如想象中的顺畅。后期改编难以满足已有粉丝口味、版权纠纷、雷同题材大量复制等待都是不容小觑的IP常见问题。

因此优秀的IP,还需要在后期改编上借力互联网的大数据属性。演员秦海璐就曾在2015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大数据给电影行业带来了很多影响。

互联网大数据和用户需求挖掘可以更加准确地捕捉观众的兴趣,制作方不用像押宝一样,而是能有所判断和取舍,也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在线售票选座成为新金矿

除了给IP改编提供支持,大数据在电影的策划、制作、营销等环节都日益重要。而大数据中的消费数据则让在线购票选座系统成为互联网+电影的新金矿。

2014年在线售票平台积累近3亿观影人次单年消费数据。阿里、百度等也纷纷布局,通过收购等方式将在线购票业务括入囊中。今年3月,在线售票的交易额已超过线下销售。海量消费者大数据已开始推动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变革:

大数据是投拍制作电影的新风向标,而院线可以根据在线购票系统提供的消费数据来调整排片,提高上座率;在线购票平台记录下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以便向其进行精准宣传。

大数据是在线购票对于上游的价值,对于下游的消费者来说,在线购票网站及APP比线下销售渠道价格更低,而且移动支付、在线选座非常便捷。

明显可以看到的是,除了互联网基因的影业公司,传统院线也在抢滩网上售票。万达院线2014年线上票房销售收入超过12亿,线上销售占比28.5%。2015年计划实现线上消费占比超过50%,对应在线票房销售20亿以上。

更多出口 更多盈利方式

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但互联网真的可以增加更多的可能。

营销出口来看,互联网参与到电影的宣传发行环节,无疑能帮助影片点燃市场。微影时代CEO林宁在北京电影节腾讯主题论坛上坦言:“《速度与激情7》在中国巨大的影响。在那一天我们投了一个朋友圈广告,整个市场被点燃了,那是一个疯狂的周末,每个电影院里都一票难求。”

的确,互联网的宣传效率非常高,而人都是有资讯恐慌的。朋友看了,自己没看,会产生资讯压力。互联网参与到宣传发行,将人们包裹在电影的资讯洪流中,自然会推高观影需求。

影片播映出口来看,互联网视频行业的成长也为影片制造了新的出口。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曾向记者透露,中国去年拍了700多部电影,但上线的只有200部左右。美国去年拍了400部,上线200部。美国那些没有上线的电影都在付费频道播出了,并没有浪费。

互联网的存在,让院线无法消化的影片有了播映渠道。互联网付费点播成了一个新的出口和盈利方向,而过去影片完全依赖院线票房收入的单一模式将被彻底颠覆。

以上就是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因你而精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