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毕业论文

2017-05-27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本会计学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成本会计学毕业论文篇1

浅析作业成本会计

摘要:本文对作业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应用现状及改进影响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作业成本 会计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业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带来了崭新的作业管理理念与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及价值链优化提供了科技可行的方法与工具。经过20多年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作业成本会计逐渐趋于完善,帮助企业增加价值。

1 作业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

1.1 作业与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会计将作业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并追踪作业成本到最终产品、服务或顾客。它是汇集资源消耗的对象,包括:作业是以人为主体的;作业消耗一定的资源;区分不同作业的标志是作业目的;作业的范围可以被限定。

产品生产过程可以被看作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业的组合,成本费用的发生与作业相关,产品成本由作业成本构成。因此产品生产过程的费用消耗表现为作业的费用消耗,即作业成本。

1.2 作业链和价值链

现代企业可以视为一个为了满足最终顾客需求而建立的一系列前后有序的、能创造顾客价值的作业集合体。这个有序的集合体就是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就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同时有一定价值量和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直到最后将产品提供给顾客。最终产品是企业全部作业的成果集合,同时也表现为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课件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作业链同时表现为价值链。

1.3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指直接引起作业成本发生的因素,它是作业成本计算的成本分配标准。成本动因驱动成本产生,对产品成本结构起决定性作用。

作业动因是作业发生的原因,即产品或服务的最终产出量与作业消耗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反映了最终成本计算对象耗用作业的频率和强度,它是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产品、劳务或顾客的标准,也是沟通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的中介。

2 作业成本会计应用的现状

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它主要适用于基本实现生产自动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这类企业中,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所占比重很大,采用作业成本法后可以更清楚地反映制造费用产生的原因,从而便于确定制造费用新的分配方法,便于找出不能产生价值增值的成本消耗,借以降低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创造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而是通过这种方法彻底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许多固有缺陷,使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具有客观真实性。正是由于作业成本法具有这样的优点,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制造业在应用作业成本会计,而且一些公司、财务公司、商品批发及零售公司等也在应用。

据专家们的问卷调查资料揭示,在美国已经实施作业成本会计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11%;加拿大则占被调查企业的14%。这说明作业成本会计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西方很多企业,在应用新的成本计算系统时也存在等等看的想法。许多企业明知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扭曲了成本的真实数据,但由于缺乏人手或为了节约开支而没有采用新的成本计算方法。西方一些学者正在对那些实施作业成本会计的企业作跟踪,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成本计算系统的有效性及在现代制造环境下对成本计算系统的要求。

作业成本会计管理理论引入中国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经过一些学者的介绍和研究,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已被广泛了解。但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在中国实际运用、推广还存在不少的障碍。中国企业对作业成本计算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很多实施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的配套制度未能做相应改进和协调,影响了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的实施深度和广度。

3 作业成本会计对我国传统成本会计的改进及其影响

3.1 作业成本会计改进了成本概念,拓宽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作业成本会计通过作业这个核心,把费用与产品成本联系起来,形象地揭示了成本成形的动态过程,使成本的概念更为完整、具体。它还把作业、作业中心、顾客和市场都纳入了成本核算的范围,形成了以作业为核心的成本核算体系和管理体系。作业成本会计以作业为核心核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抓住了资源向成本对象流动的关键,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有利于全面分析企业在特定产品、劳务、顾客和市场及其组合以及各相应作业的盈利性差别。

3.2 作业成本会计可以提供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会计根据因果关系按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分配间接费用,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按单一的分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所造成的成本信息扭曲,提供的成本信息具有更强的相关性。

3.3 作业成本会计优化了成本形成过程及其构成。

作业成本会计通过对成本动因的分析,揭示了资源耗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指明深入到作业水平,对于企业供、产、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活动进行改进与提高的途径,从而有利于消除一切可能形成的浪费,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整体的经济效益。

3.4 作业成本会计提供了便于不断改进的绩效评价及责任考核体系。

传统成本计算忽视了可供资源与实际需用资源之间的差异,将未使用资源和非增值作业耗费的资源也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严重影响了绩效评价的客观性。根据作业成本会计的基本思想,绩效评价可以更清晰地反映作业、资源在增加顾客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贯穿资源流动始终的因果分析过程,便于明确与落实各部门的岗位责任,揭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非财务指标作为各作业中心绩效评价与考核的依据,从而调动各部门挖掘潜在的盈利能力,改善经营管理决策。

3.5 作业成本会计从企业战略出发进行管理控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作业成本会计重视整体持续优化作业链——价值链,注重价值链的分析和改进,在作业全过程中对产品设计、生产、质量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控制和完善,促进作业管理的不断改进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最终产品或服务能给顾客提供的价值,使整个企业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有助于持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成本会计学毕业论文篇2

论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对策

摘 要: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使世界产业结构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和信息型经济,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的变化,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使得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本会计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关键词:成本会计; 发展趋势; 电算化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一、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

成本会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专题论文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

但它也有不完善的一面:第一,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盲目使用,势必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成本会计分配费用的主观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仍未避免生产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专题论文尽管作业成本法不完善,但它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二、解决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者应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三、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分析成本。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

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完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