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自我管理

2017-06-26

导语:在大学生活较为轻松自由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学生的懒散、迷茫无措等现象的出现,所以,我们很有必要通过对学生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锻炼他们的组织、自学、交际能力。

大学生如何自我管理

(一)目标管理。

目标是生命存在的轴心,偏离了轴心,生命便没有了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样达到,何时达到以及如何进行目标效果评价等。当然,目标应具有长期性,挑战性,例如,确立四六级英语考试,考研等目标。一个个目标的确立和完成,就构成了充实的大学生活。

(二)时间管理。

时间是最宝贵、最缺乏的资源。它是有内容和价值的。同样一个小时,玩游戏跟学习的效用是不等值的。当然,我们不反对娱乐,但绝对反对时间的铺张浪费。请谨记一条:我们所做的,是为了更好地接近目标,并将时间的弹性拉到最大。以此为尺度,我们可以确定,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免得虚度光阴。

(三)技能管理。

技能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大学阶段是在我们的一生中增长技能、积蓄能量的重要时期。技能有硬件和软件之分,硬件如学习专业知识,考取各类证书等;软件如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等。这些技能往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我们要未雨绸缪,设想自己正处于大四就业与考研的十字路口上,剖析自己何去何从,长处与短处何在,如何适应社会挑战。这样我们才能树立起危机感与责任感,有意识地逐步提高这些技能。

(四)金钱管理。

美国哲学家兼诗人爱默生把金钱看成一项管理工作,或是对人的挑战,因为金钱是把双刃剑,它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也可以消磨人的意志。很大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支配金钱,成为主宰它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树立金钱管理意识,建立帐目明细表,明确金钱的去向和投资方向,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把金钱用于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高上。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才,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父母,无愧于时代。

大学生如何自我管理

一、加大思想教育力度,树立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和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自我管理知识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和表现进行深刻的反省,进而树立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班级制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适应他们的发展学习需求,真正做到让学生自愿服从管理,并进行适当的自我管理,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组织活动、自我管理、交流学习的能力。把遵守纪律和道德准则与提高自身控制能力有效结合起来,在实践和教育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意识。

二、给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出学习方法

现在很多大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会出现迷茫、没有生活规划的问题,他们缺乏一个有效的指导,不知道自己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学会什么,该去做什么事,该去完成什么任务,这就导致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都处在无所事事、一无所获的状态。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时,,也需要对学生在大学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以及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行业方向等内容进行适当的传授和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他们的时间意识,在有限的大学生活中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邀请有经验的老生对新生进行一些学习经验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交流和传授,或者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展示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欠缺和不足之处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继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促使他们进行更为严格的自我管理,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完善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三、重点培养班干部,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

班级作为学院进行专业教育的基本单位,实现其整体的有效管理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内容较为繁琐,所以在对班级的管理和监督上可能有一些方面存在疏漏之处,这就需要学生内部进行自我管理。班主任和辅导员应该赋予班干部一定的管理和执行权力,使班干部能够对班里出现的一些事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自治中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效率。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学生干部进行严格的选拔和有效的培养对于班级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四、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和校园活动

通过在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学习以及出游等活动,在举办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的同时,要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在班级学生参与学校比赛时,可以调动班级其他学生对其进行支持和鼓励,这种方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增强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开展上述活动,能够有效地锻炼班委的组织、协调能力,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团结。

大学生如何自我管理

1.转变教育成才观念,给予大学生学业自主权

大学的教育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因此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大学生的真正全面的发展,我们就要真正尊重每个学生不同人生选择,不唯考试成绩论,不以死板的教学计划遏制学生的天性。从社会的角度看,要转变教育成才观念,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摆脱传统的灌输,而是让学生主动去体验获知;从学校的角度看,在课程设置、教学培养方面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给大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空间。学校应该设置完全选课制,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我管理学业。

2.树立以发展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新理念

树立以发展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新理念就是要熟悉大学生所处的发展时期的特点,关注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顺应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基本矛盾,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老师特别是辅导员首先要了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再根据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向大学生提出自我管理的要求。其次,引导大学生直接参与,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激发学生自我管理。

3.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活动过程中对自身主体地位角色、自我调控能力以及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反映出大学生主观意识中的主体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它包括主人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以及个性意识。通过提高大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最终成为社会历史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4.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实现以“管理”为目的到以“服务”为宗旨的转变,要求从“权力本位”观念转变为“权利本位”观念,倡导和强化高校的服务职能、为学生自我管理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环境。首先,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建立大学生自我支撑体系;其次,提供更多选择,为大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机会;再次,提供科学辅导,为大学生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

5.创新文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体现自我管理核心

学习动力的缺乏曾经长期困扰高校,也是在众多学生自我管理方法探索中大家关注的一个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文化素质课程学习中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中之重。高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高校学生通过历史追寻、古今对话、课题研究、实验训练、网络授课等学习形式将单纯的文化接受性学习提升为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

6.引导学生探索自我管理的方法

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高校老师指导与培养下,在长期的摸索与实践中形成的。引导学生探索自我管理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情境体验法。大学班级中的情境是丰富的,大学辅导员要善于抓住有教育意义的班会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二是组织变革法,就是改变班级的组织结构,让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三是角色互换法。就是让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轮流担任不同的职务,这样能够使大学生对自主管理有着更全面充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7.建立法律制度保障,依法进行大学生自我管理

建立和健全大学生作为高校主体的法律法规,使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和学校之间都可以找到法律法规所适用的内容和范围,将大学生自我管理作为法律确定下来,充分尊重作为教育参与者的学生权力的表达。高校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自我管理机制,健全高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制定有关学校、班级、宿舍等管理制度,让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在规范、引导大学生行为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学校管理活动的认同感和自觉维护意识,从而实现自觉约束机制。同时还要完善学校与学生协商对话制度,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利用校内各种信息、沟通渠道,利用传媒、校园网络、校长信箱等,建立充分表达民意的渠道,鼓励大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增强大学生管理自己、管住自己、管好自己的责任感,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