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升华
民主主义在政治方面是个永恒的话题,那写好一篇民主主义的论文必然显得个人出色的能力,那么如何写好呢?下面请看下小编为您准备的一些优秀的民主主义论文范文。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民族的经济实力,保障民族政治的稳定,增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感召力,有利于民族关系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保持社会内部各阶层和谐,促进社会稳定,这对完善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精神纽带具有积极的价值牵引和动力支撑,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精神纽带完善的重要保障。
建设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聚合力增强的内在诉求
聚合力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结构和内在层次。聚合力的形成源于民族凝聚力核心支柱与基本要素的组合。基本要素与核心支柱组合越合理,其聚合而成的合力就越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支柱是中国共产党。基本要素从物质文化而言,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主要体现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环保科技成就;从制度文化而言,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文明,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从精神文化而言,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体现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践证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聚合力的大小与强弱, 取决于民族凝聚力内核构成中核心支柱与各基本要素是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合理调整, 内核组合越合理, 其聚合而成的合力就越大越巩固。
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认为,民族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个要素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其中,物质文化是表层要素,是基础条件;制度文化是中层要素,是中介和调节点;精神文化是深层要素,是更高的上层建筑。民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核心支柱的引导和凝聚下协调发展,民族凝聚力的聚合力就会增强。回顾历史,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 由于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我们一直未能解决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 中华民族凝聚力内核构成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文化层次没能得到合理组合。改革开放以来,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再到“姓资姓社”的讨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最后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文明的确立;从反对个人崇拜,坚持民主和法治原则到“依法治国”的提出,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到“以德治国”,再到“以人为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构成的表层、中层和深层因素都实现了升华。这些升华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建设的具体实践,又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诉求,解决时代问题,体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增强了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聚合力。
当前,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当代中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不协调仍然存在。温家宝曾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5]像近年来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物质文化内部的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子,像城市化进程中一些生态环境被破坏。此外,“当前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相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是明显滞后的,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政治文明建设的滞后性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越来越明显。”[6]在这种境遇下,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和谐发展,亦即有利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三大基本要素的协调发展。
建设文化强国,客观上要求在推动物质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为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保证我国制度文化方向正确,少走弯路,推动民主法制稳步、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制度文化调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结合点作用;在推动精神文化发展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对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作用。这样, 物质文化发挥了其基础性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