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营改增税法改革对乡镇企业经营的影响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公平,国家通过税法改革措施调节市场经济发展,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是税收政策调控的有效方式,对乡镇企业经营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一、“营改增”概念辨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税制格局已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两税并存、重复征税的矛盾日益突出。“营改增”是指将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把产品和服务一并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不再对“服务”征收营业税,并且降低增值税税率。实施“营改增”,有助于深化产业分工、加快现代服务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融合,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对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营改增”对乡镇企业经营的影响
乡镇企业分布点多、面广,具有规模一般相对较小;经营范围广泛、涉及多个行业;技术设备比较简陋,现阶段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能容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因此往往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也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劳动生产率一般都比较低。
营改增税法改革实施以来,对乡镇企业经营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主要表现:
(一)税负方面。对一般纳税人而言,税率有所不同,所以服务型企业、交通运输业不同行业企业差异很大。个别行业受营改增的政策冲击很大,税负反而增加,比如交通运输企业调整之后增值税税率从3%增为11%,税率明显提高。但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小微企业而言,“营改增”之后实行税率3%,税收减幅大约40%,增加了生存机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二)财务方面。“营改增”后,企业整个会计核算体系随之改变,涉及会计科目增多,会计核算要求也相应提高,如果会计核算不准确、不规范,对税款的计算就很容易出现错误,进而引发税务风险。因此对乡镇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监管方面。“营改增”下,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例如,“以票控税”,实施对纳税人的发票或凭证的强化管理,执法机关根据税额发票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这也要求企业综合考虑,实行更多税务规划。
(四)竞争方面。由于全国不同规模纳税人的税率存在差异化,中小微企业受益更多,也提高了中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以天津市为例,实施“营改增”试点两年多来,乡镇企业总体减税约40亿元。2014年全市实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收802亿元,较上年增长574%,促进了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三二一”产业格局的加快形成。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实现地方税收400亿元,增长贡献率达46%。“营改增”作为一项减税政策,却成为税收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表明税制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
三、“营改增”背景下乡镇企业经营措施的调整
结合营改增对乡镇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提出企业经营措施的调整策略如下:
(一)充分用足税收政策,适时做好长远规划,优化经营模式。企业要进一步适应税法改革,立足企业发展,做好长远规划。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更新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升级,适当扩大规模,根据税负的变化适当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
(二)顺应税款抵扣关系调整企业构架。大型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内部的组织构架,可以通过适时调整以获取最大的税后价值,需企业仔细考虑。比如很多集团型制造类大型企业,可以将内部包括很多服务性业务机构,比如运输、仓库、研发、软件设计等分开设置。
(三)变更项目收益评估方式。“营改增”实际上改变了市场经济交往中的价格体系,把营业税的价内税变成了增值税的价外税,将从深层次影响到交易双方的利益。因此,企业经营期间要依据市场环境变化,对具体经营项目展开综合评估,提出更加合理的税收费用机制。
(四)健全财务核算,重视发票管理,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改进财务管理模式。
四、结论
“营改增”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体现着国家税法改革的必然趋势。广大乡镇企业要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实时调整现有的经营管理方案,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营改增政策的特点和优势,为企业自身创造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