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一篇职称论文到底需要多少钱

2017-06-17

在期刊发表一篇职称论文大概需要多少钱呢?我相信网友们都这个问题感到好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这方面的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发一篇职称论文到底需要多少钱

在期刊发表论文的的费用一般看你是在什么类型的期刊进行发表。也是根据当时当地的物价水平而定的。

代写代发普通省级专业性强些的期刊一个版面,一般是2000元左右3个月左右发表,代写代发普通国家级专业性强些的期刊,一个版面一般是2800元左右4个月左右发表。代写代发统计源核心期刊(即科技核心期刊),1篇一般价格在3000-5000元,1个月左右录用,5个月左右发表。护理类的统计源核心期刊要7000元以上,发表时间半年以上。代写代发北大核心期刊(即中文核心期刊),1篇一般9000元左右,3个月左右录用,发表时间6-12个月,具体的期刊具体开价。代写代发南大核心期刊(CSSCI)1篇2万元以上,录用时间难说,看什么方面的,发表时间一年左右。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来选择在哪些期刊发表论文。如果你的时间比较紧急,可以联系代理,这样省事很多。但一定要注意这些网站所合作的期刊是否真实可以订阅,是否为国家正规刊物。最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期刊出版总署上查询是否存在该刊物,如果有的话就正规的刊物。否则就是非正规刊物。很多代理的网站没有实体,为此广大网友要注意是否为国家备案的网站,操流程是否规范等等。像论文发表向导网等大型网站经营数年与,可以参考。

记者职称论文赏析

记者创优有“三招”

【摘 要】记者要想寻找到好的新闻线索,写出好的新闻稿件,就需要平时做到处处留心,深入基层,沉下身子跑新闻,同时还要静下心来分辩杂音,从纷杂的信息中找真实、找角度、找亮点。

【关键词】深入基层 跑新闻 去伪存真

面对媒体间的竞争压力,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不断接触到的海量信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是做到心里想着新闻、脚下跑着新闻、耳里听着新闻,即平时做到处处留心,沉下身子跑新闻,同时还要静下心来分辨杂音,从纷杂的信息中寻找值得挖掘的新闻,做一名“三着”记者。

一、处处留心皆新闻

著名记者梁衡曾有名言:“记者就是报社的采纳员,‘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意思就是说,记者应该是个有心人,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凡事要多留心,要用眼、用耳、用心发现一切“声响”,处处留心皆新闻。记者也应该是个杂家,博学多识将直接影响其对每个新闻线索的价值判断,更容易拉近与被采访人的距离,交流起来更加流畅。除此之外,记者还要养成经常看报、上网的好习惯,有时候,从网上或其他渠道看到的一条报道,从新的角度去采访、深挖,也许能发现新的故事。以《淮北晨刊》2011年11月21日8版上刊登的新闻故事《穿越地域的热血传奇》为例,笔者在网站上看到张传富的姐姐张曼曼以“微博求助姐”为名发帖,为弟弟寻找救命的“熊猫血”。当时笔者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线索,于是立即联系淮北市中心血站,市中心血站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联系淮北市稀有血型志愿者,4位“熊猫侠”闻讯而动、紧急驰往救援,笔者也全程跟进,将一场跨越皖苏两省的爱心接力救助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这就与记者的“有心”和平时的知识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对于一般人来说, “熊猫血”一词也许了解不多,而且还会简单认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献血活动,可笔者却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献血,而且还跨越两省,意义重大。另外,在新闻标题的拟定上也能体现笔者的独具匠心,2011年,什么词最流行,那就是“穿越和传奇”,笔者在标题里巧妙地运用了这些时尚元素,生动形象。

此外,记者还要广交朋友,依靠“中间人”提供信息,点滴中积累新闻资源。所谓的“中间人”,包括:通讯员、邻居、朋友、亲戚、同学等一切记者能联系到的人。新闻是易碎品,有很强的时效性,而记者毕竟是单一的个体,如果不及时捕捉,新闻线索就会稍纵即逝,就会与新闻失之交臂。因而记者必须依靠外界的力量,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平台,把捕捉新闻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去。以《淮北晨刊》2012年1月29日7版刊登的《看守所里过大年》为例,这篇稿件的作者就是经常与看守所的通讯员联系,才得知的此线索。看守所里都是犯罪嫌疑人,他们的新年会怎么过呢,也能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看春晚吗?记者在除夕走进了淮北市第二看守所,目睹了在押人员过新年的的情景。这篇新闻报道满足了很多读者的好奇心,深受欢迎。

二、沉下身子跑新闻

好新闻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深入实际跑出来的,要想抓到好新闻,就要沉下身子多深入基层。尤其是在中宣部提出“走转改”之后,作为新闻工作者,就更要响应号召,从基层汲取营养,挖掘新闻资源,抓好细节描写。因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文中就呈现多少份量。只有记者“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才有可能第一时间发现好的新闻线索,才有可能用手中的笔及时记下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天上永远不会掉下馅饼,而守株待兔的好事只是一种传说。

2010年11月,笔者从本市红十字会获取了一条新闻线索,残疾青年闫学林希望去世后捐献眼角膜,便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线索。随后笔者通过多次采访,捕捉到了他生前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希望能“坐”在天安门前亲眼目睹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种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人间大爱,正是我们需要弘扬的时代主旋律,也是不断追求的时代精神。因此,笔者做出了“爱是你我的传奇”深度策划报道,从讲述闫学林的事迹和心愿,到与读者互动点评闫学林的精神、如何帮助他圆梦、发起义卖等,引燃读者心中爱的火焰。此稿刊发后,在社会上果然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夜之间,闫学林的名字在相城口口相传。报道期间,众多读者通过热线电话和短信,表达了对闫学林的敬意,并为帮助他圆梦提出各种建议。尤其是淮北日报组织的“为闫学林圆梦”活动当天,大学生和小学生志愿者一起走上街头爱心义卖报纸,淮北市红十字会、淮北市残联等部门也赶来慰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让相城洋溢在爱的暖流中。此稿件最终也获得了当年淮北市新闻奖二等奖。这条独家新闻的成功,靠的就是记者的脚板先行,俯下身子与群众心贴心的交流。

三、众说纷纭中去伪存真

好新闻必须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记者不能为了“引人眼球”,有意夸大新闻事实,过分强调报纸的转载率;或是在采访中不深入扎实,见到风就是雨,轻易放走事实真相,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放过细节把关;也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道听途说。记者要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尽可能多方面地了解情况,静下心来分辨杂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找出亮点。

民生无小事,批评报道由于跟踪社会的热点、难点,揭露假恶丑,针砭时弊,真正为老百姓说话、办事,因此备受读者的欢迎。要想把民生新闻中的批评报道做深做透,做出精彩,的确要大下功夫。面对每天接触的海量信息,如何静下心来分辨杂音,从纷杂的信息中寻找值得挖掘的新闻尤为重要。作为一名都市报的记者,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线索后,首先要深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全部过程,尽可能采访到每个当事人,给每一方平等的机会发表观点,必要时可以采取暗访的手段。

新闻报道在整体真实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细节真实。社会上还存在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往往通过热线报料,想以媒体之手达到“报复”他人的目的。这时就需要记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公正地对待。2009年9月,有读者热线报料淮北市某小区居民楼私开生猪屠宰作坊。当时正值全市在重拳出击清理违反食品安全法之时,这的确是件好新闻。然而记者通过认真实地采访得知,该居民是菜市场卖肉的一商贩,家中堆积着一些卖剩的猪肉,因为天热发出的变质气味让人作呕,并与周围邻居多次发生争执后而被爆料的。所以记者要及时分辨并调整写作的角度,用事实说话,客观、真实地把新闻事实的真相告诉读者。

(作者:淮北日报社《淮北晨刊》记者部记者)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