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学毕业论文

2017-01-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增加,21世纪的护士无论从护理理念、工作方法、服务方向、服务范围上均发生了重大变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床护理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临床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儿科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心理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绝大部分的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从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逐渐养成了娇气、自私、任性等不良习惯。婴儿期的患儿完全不具备自理能力,容易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感;幼儿期的患儿,语言中枢发育还不健全,表达不太清楚,容易出现大哭大闹的现象;学龄前的患儿,自我的意识强烈,喜欢被别个赞赏,感情波动较大,缺乏自制力;学龄期的患儿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对疾病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患病期间内心情绪复杂,既希望能够早日治愈,有存在一定的恐惧感。

1.2心理护理的方式

①婴儿期患儿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饮食、大小便以及衣着冷暖,要经常拥抱和触摸患儿,跟患儿建立亲密感。

②幼儿期患儿的心理护理:针对幼儿期的患儿,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出对患儿的亲近的爱抚,要仔细的去听患儿的讲话,在患儿心中留下美好的一面。另外,还要从不同患儿的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等方面出发面,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多跟患儿进行接触和沟通,从而从根本上消除患儿的抵触情绪,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③学龄前患儿的心理护理:针对这个阶段的患儿,护理人员首先从患儿的心理需求出发,理解患儿出现的一些偏激和任性行为,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给患儿家属正确的引导和解释,从而逐渐减少患儿这些偏激现象。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应该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得到患儿的信任,通过温和的态度跟患儿进行交流,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打针、穿刺等临床操作的时候,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来提升患儿的心理满足感,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④学龄期患儿的心理护理:针对处于学龄期的患儿,护理人员要把握好心理护理的尺度和方法。应该要客观、恰当的给患儿病情进行解释,并给予患儿一定的安慰,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通过变换不同的角色来融入患儿的生活中,鼓励患儿战胜疾病。除此之外,因为患儿对学校的集体生活非常向往,因此可以合理安排师生探望患儿,让患儿在临床护理期间感受到别人的关心,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2结果

在160例患儿中,其中有154例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成功率为96%。32例婴儿期患儿,成功率为100%;35例学龄前患儿,成功率为94%;在50例学龄期患儿中,成功率为94%;43例学龄期患儿的成功率为98%。

3讨论

护理人员在言语上要尽量温柔和亲切,从而减少患儿在医院这个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心理,通过跟患儿的沟通和接触了解每个患儿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要尽可能去满足患儿的各项需求从而为他们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和护理环境,护理人员要通过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来逐渐降低患儿心中的恐惧和紧张情绪,逐渐减轻自身的心理负担,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积极配合医院的各项治疗工作,实现患儿的早日康复出院。除此之外,在开展心理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技巧,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的形式得到患儿的信任,主动配合医院进行治疗,这不仅有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也对患儿的心理素质塑造提供很多的帮助,有效增强了护患关系,为儿科开展整体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临床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二: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论文

1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1.1专业能力

临床实习阶段护生主要进行基础护理的实践,同时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专科护理进行学习。临床护理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知识及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护理知识,并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护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用医学术语对病情进行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记录,指导护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充分的评估并给予治疗处置、健康教育、康复指导、药物相关知识宣教等。

1.2教育教学能力

实习过程中护生要接触丰富的病例,了解前沿临床知识。临床护理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典型病例和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互动的讲解,对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详细示教。学生入科前,各临床科室要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根据核心能力培养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进而制定入科教育、教学查房、业务讲座的内容。这就要求临床护理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应用多媒体的能力等。

1.3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包括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沟通能力、亲和能力等。当前医疗市场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更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9];实习护生自身存在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同时,护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实习过程中遇到繁琐的实际工作和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往往会出现挫折感。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护理教师要有较高的领导能力,才能带领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良好的沟通和亲和能力,有助于临床护理教师与护生的沟通,及时发现护生的心理波动,并疏导护生的心理问题,提高护生对专业工作的认同感;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能使临床护理教师合理安排日常护理工作和护理临床教学,实现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共赢。

1.4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临床护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制定教学目标、重点,结合临床工作和教学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面对患者及家属对实习护生工作能力的质疑和维权。这就需要临床护理教师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公平、公正的评估护生的工作;对日常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有敏锐的判断力,合理安排协调日常护理工作与护理临床教学的关系,避免护理纠纷发生。

2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实习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实习医院建立护理教研体系专门负责实习护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医院自护理部到临床科室分别设立内、外、妇、儿、五官等护理教研室,设置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并设立教育学院对护理临床教学质量全程监督。医院制定教研室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护生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对临床护理教师进行相关管理和培训。

2.1定期业务培训

实习护生入科前,有教学任务的临床科室,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制定本科室的实习教学计划和具体内容、题目,并上报教育学院统筹安排。实习教学计划和内容确定后,在护士长支持下由教学秘书组织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分别准备具体的教学内容。临床护理教师作为临床护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为护生提供前沿的临床知识,但综合专业理论知识、人文学科知识不足,对疾病相关知识点缺乏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突出的、系统的、互动的讲解能力。因此实习医院和科室定期组织临床护理教师进行专业和教学相关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各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均应按照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实习带教,规范入科教育、业务讲座模式,规范实习护生考试及评价模式。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可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更好的了解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因材施教、合理组织教学,更好地传授临床知识。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直观,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灵活多样的展现给学生,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及多媒体使用培训,可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熟练应用于授课中。科室常用技术及最新进展培训,可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好的适应临床教学的要求。

2.2合理应用评价体系

定期沟通反馈,提高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习医院根据护理实习教学要求建立评价考核制度,不定期组织护理临床教学专项检查,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态度,征求护生对科室及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满意度,了解临床护理教师对实习护生的工作评价,及时发现护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教学专题讨论会,组织各科护士长、临床护理教师代表、护生代表参加,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强化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意识。通过师生之间的反复沟通和教学信息反馈,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树立威信,提高领导能力。通过对临床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通过接受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相关能力培训,积极参与临床教学实践,通过与实习护生的全方位沟通及对临床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临床护理教师的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在本实习周期结束后,采用无记名自评答卷的形式对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通过参与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四大方面均不同程度获得了提高。说明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师生双方都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护理临床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临床护理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2.本科护理学毕业论文

3.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护士毕业论文全范文

5.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本科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