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故事4则

2017-05-14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讲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故事,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故事篇一

六(2)班星期二下午的数学课是排在体育课后面的,有时到了上课时间,学生还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精神分散,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有一次上这节课时,我就给学生编了一个数学小故事。结果,学生不但没有因为体育训练而影响学习,反而精神集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上,教材中很多应用题都属于数学故事题,但缺乏矛盾也缺乏悬念。下面是我讲给学生听的一道数学故事题: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一只青娃爬过来安慰道:“这井壁太高了,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慢慢也就习惯了。”蜗牛心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青娃那样生活在这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问青娃道:“青娃大叔,请问这口井有多深?” 青娃说:“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沉重的壳,怎么爬上去呢?”蜗牛沉默不语,心想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上去了。”然而,它太累了,便决定睡上一觉。早上醒来,蜗牛惊奇地发现自己睡着后从井壁上滑下了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到了晚上蜗牛睡觉时又滑下了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蜗牛爬上井台用了几天时间呢?同学们能算出来吗?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显得很激动,很想知道答案,有位学生还在日记中写到,要向蜗牛学习,学习蜗牛那种契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习上只要我们努力去学了,一天一天去积累新的知识,成功就会属于我们的。

这个故事的导入我认为起码有两个作用:1、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设置悬念,把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变被动为主动;2、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习蜗牛那种契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习上就应该一天一天去积累新的知识,忘记了就应该及时的去复习。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自我控制能力弱,再加上数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老师不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总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讲授,那么,肯定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了。要想当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应该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悉心推敲每一节课的讲授方法,只有学生喜欢,才会认真上课,而不是一味地强制学生去听、去学。学无止境,让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故事篇二

两百多年以前,在清代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摆下千叟宴,3900多位老年人应邀参加宴会。其中有一位客人的年纪特别大。

这位年龄特大的老寿星有多大岁数呢?

乾隆帝说了,不过不是明说,而且是出了一道对联的上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大臣纪昀在一旁凑热闹,也说一说这位老寿星的岁数,当然也不是明说,而是对出了下联: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对联里讲些什么呢?这位老者的岁数究竟是多少?

先看上联。花甲就是甲子,一个甲子是60年时间。“花甲重开”,是说经过了两个甲子,就是120年,这还不够,还要“外加三七岁月”,3和7相乘,是21年,所以总数是60×2+3×7=141。

可见乾隆皇帝是说,这位老人家141岁。

再看下联。“古稀”是70岁。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当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好了,七十自称小弟弟,活到八十不稀奇,可是直到半个世纪以前,能活70岁还是值得骄傲和令人羡慕的,往往要好好地庆贺一番。“古稀双庆”,是说这位老先生居然有两次庆贺古稀,度过了两个70年,并且不止这些,还“又多一个春秋”,总数是70×2+1=141。

可见纪昀是在变个花样说,不错,这位老年人是141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故事篇三

规矩与方圆

我国考古学者曾发掘出公元2世纪汉朝的浮雕像,其中有女娲手执规,伏羲手执矩的图像。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也提到夏禹治水的时候“左准绳(左手拿着准绳)”,“右规矩(右手拿着规矩)”。在甲骨文里,就发现有规和矩这两个字。其中规字很像一个人手执圆规在画图,矩字像两个直角,可以说极尽象形文字之妙。

“规”,就是圆规,是用来画圆的工具;“矩”很像现在的直角尺,是用来画方形的工具。正如俗话所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据数学史家考证,人类最早是用树杈来画圆的。这种原始圆规由于半径固定不变,只能画一种大小的圆。因为圆有许多重要的性质,人类很早就认识了圆,使用了圆。

把车轮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车子行驶起来平稳;还因为圆轮在滚动时摩擦力小,车子走起来省力。

把碗和盆做成圆形的,一方面是圆形物体制作起来比较容易,又没棱没角不易损坏;另一方面是用同样大小的材料作碗,数圆形的碗装东西最多。

把桶盖和下水道盖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圆形的盖子,不管你怎样盖法都不会掉进里面去。而方形和椭圆形的盖子。盖得不合适,就会掉进去。

有的拱形门和屋顶做成半圆形的,是因为圆形拱门抗压能力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故事篇四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我总是在思索如何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去学习,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到逐渐摸索出一套更适合孩子们快乐学习的教学方法,我从活跃课堂气氛开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并最终解决课堂问题。在这其中我得益于博易新思维数学传递给我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法。 事实证明,不爱学习的学生大有人在,而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根据博易数学带给我的先进教法,我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引起他们的兴趣,又激发他们探索学习的欲望。

比如,在教百分数这个知识点时,我就建立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代入:今年春节我打算买一台电脑,我来到电脑城,决定先货比三家,看哪家的价格便宜就在哪家买,让学生们帮我参考并判断哪家更优惠。我首先到了一家电脑城,营业员告诉我,我相中的这款电脑一律打八折;我又来到另一家,同样的一款电脑,营业员说他们一律优惠20%;

当我到达第三家的时候,营业员和我说他们保持原价不变,但是每满1000元,就可以减去200元。讲到这里,我就问学生:三家店里面这款电脑的原始价格都是4000元,那么我选择哪一家更划算呢?就这样,我一开始就调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索求真欲望,他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堂课非常成功,学生们不但掌握了本次课要学习的知识点,而且兴致高昂,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都迫不及待地先行探索。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讲故事、建立情境来化简一些学生认为难理解的数学题。曾经很多人的传统观点就是: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地做题。其实在国外,很多国家的小学生学习数学,就是去参加一项活动,或者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可否认,做题确实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但是,如果教师只是一味机械地让学生做题,那么数学就失去了其本意,从而变得枯燥、乏味,让人食之如同嚼蜡。如果将练习题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作为故事:小张同学的母亲开了一家玩具店,每月的营业额是20000元,如果按照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那么每月应该缴纳多少税款?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己家庭的情况出题让同学互相作答,就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讲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正是博易新思维数学独特的“三步教学法”带给我最大的启发与收获。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