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文章_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文章

2017-03-10

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文章篇1: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文章篇2: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魅力的莫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并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并能作出正确评价与判断;培养爱科学、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诚实、勇敢、尊师敬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虽然历史比中国早一些,但先后被波斯、罗马、阿拉伯帝国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早已在历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先后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断,经久不衰,世代相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延续力,这是什么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血统,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血统与传统,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就是这两统影响着、凝聚着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的稳定运行,维系了社会和谐;就是这两统的凝聚性与延续性,使中华民族祖德与祖魂代代相传。

传统美德教育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刻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事实上,家长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品质的并不多。 现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太阳”,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为了迎接科技挑战,只顾传授科技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智能上去了,德能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不顾国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讲孝敬的非道德现象时有发生,民族形与民族魂,遭到严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除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外,还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二十一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未来的中国面临严重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接班人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所以,应当站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懂得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非美德,从中能正确分辨真与伪、善与恶和美与丑,知荣辱、明爱憎,让学生实践良好>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文章篇3:中国传统饮酒礼仪

从西周时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已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它成了那个礼制社会的重要礼法之一。西周饮酒礼仪可以概括为4个字:时、序、效、令。时,指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只能在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或喜庆典礼的场合下进饮,违时视为违礼。序,指在饮酒时,遵循先天、地、鬼、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违序也视为违礼。效,指在饮时不可发狂,适量而止,三爵即止,过量亦视为违礼。令,指在酒筵上要服从酒官意志,不能随心所欲,不服 也视为违礼。

正式筵宴,尤其是御宴,都要设立专门监督饮酒仪节的酒官,有酒监、酒吏、酒令、明府之名。他们的职责,一般是纠察酒筵秩序,将那些违反礼仪者撵出宴会场合。不过有时他们的职责又是强劝人饮酒,反而要纠举饮而不醉或醉而不饮的人,以酒令为军令,甚至闹出人命来。

古人饮酒,倡导“温克”,即是说虽然多饮,也要能自持,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教人不做“三爵不识”,狂饮不止的人。

所谓“三爵不识”,指不懂以三爵为限的礼仪。《礼记·玉藻》提及三爵之礼云:“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就是说,正人君子饮酒,三爵而止,饮过三爵,就该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谓三爵,指的是适量,量足为止,这也就是《论语·乡党》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的意思。

唐人饮酒,少有节制。大概从宋代开始,人们比较强调节饮和礼饮。至清代时,文人们著书将礼饮的规矩一条条陈述出来,约束自己,也劝诫世人,如:《酒箴》、《酒政》、《觞政》、《酒评》等。清人张晋寿《酒德》中有这样的句子:量小随意,客各尽欢,宽严并济。各适其意,勿强所难。由此可以看到清代奉行的礼饮规范的具体内容。

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至今,必然形成了很多的礼仪和习俗,在这其中,酒俗自然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同样与酒俗密切相关。所以说,喝酒礼仪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民俗。接下来,佳酒网小编就带您共同了解一下究竟有哪些喝酒礼仪及习俗。

一、祭祀酒俗

祭祀,即祭祖、祭神或以某种仪式纪念死者。我国具有悠久的祭祀文化历史,祭祀与传统的神鬼文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酒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石家庄地区的祭礼酒俗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端倪,正定南杨庄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发现的盛酒的长颈陶酒壶,就是当事人们用酒祭祀死者的佐证。

二、祭山酒俗

祭山是为了祈雨,是中国的传统民俗,这种民俗与古代封建礼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封建朝廷专门对祈祷和回报降雨形式的祭礼作了明确的规定,甚至用什么酒肉、哪种牲畜,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祭祀礼制。这种礼制年复一年地世代沿袭,逐渐形成了千古不变的礼仪,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民俗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直到现代,人们在祭祀已故的亲人或是祭祀民间崇尚的神仙、佛道先贤时,仍然采用传统的祭祀酒俗,祭酒行拜,以示虔诚。

三、祭祖酒俗

祭祀祖先,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风俗。从远古时代对族氏图腾的祭祀,到周礼中对牢的祭礼,从汉唐时期对祖庙祭祀的礼制,到明清时期民间祭族谱、祭祖坟、祭家庙、祭灵牌等祭俗,反映了古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怀念;也反映了中国古人对怀古、寻根的一种传统观念。而在这种传统礼俗中,酒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四、建房迁居酒俗

百姓修房盖屋,是非常重要的工程项目。所以全家甚至全村都比较重视。一般各地盖房子,在上梁之前,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其中放炮、置酒,是少不了的项目。有的要请工匠师傅们喝上喝酒,有的要用酒祭洒新屋地基。据说此举一是为了驱邪,二是给自家创造一种欣喜气氛,也给工匠师傅一种庆贺。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传酒俗的文化魅力。新房竣工,要在乔迁之前举行一定仪式。平原各县的仪式大同小异。譬如辛集市的民俗,是由长辈先到新房子里用铁勺子炒一个鸡蛋,俗称暖房。俗称暖房。乔迁之时,亲朋邻里要前来祝贺。一般是送一幅中堂画,天头上写“某某乔迁之喜”,俗称“温居画”。主人要在当晚备洒设宴招待亲朋邻里,称为“暖房酒”。

五、节令酒俗

节令酒俗是人们根据时令的特点和地方物候逐渐形成的一种酿酒、饮酒、会饮的习俗。石家庄是我国农耕业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界的时令、节令密切相关,也与农时密切相关,因此在民俗文化中有着许多与时令相关的内容。节令酒俗,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六、婚嫁酒俗

婚娶聘嫁,是人生的大事。尤其是旧中国深受“妇女从一而终”的传统婚嫁观念的影响,一般都把婚嫁之事看得很重。无论是迎娶新娘,还是女子出嫁,都要举行相当隆重的礼仪。而在这个具有悠久酒文化积淀的地区,自然会把酒与婚嫁紧紧结合起来,于是在婚俗中就专门有了一套关于饮酒、敬酒、喜筵酒、送亲酒、迎亲酒的酒俗,不仅成为婚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河北酒文化的重要内容。

七、丧葬酒俗

早在新石器时代,在丧葬文化中就开始使用酒和酒器。在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细颈陶酒壶,就是一件随葬的酒器。

进入青铜时代,各种造成型精美的青铜酒器装满美酒之后,成为奴隶主贵必备的殉葬品。在平山县三汲镇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发掘的两代中山王的墓葬中,不仅出土了上千件青铜酒器,而且发现了两壶保存完好的古酒,成为世界上目前保存年代最久的古酒。在鹿泉市高庄发现的西汉常山宪王刘舜墓中,还出土了各种精美的青铜酒器和银酒器。通过这些墓葬实例,可以看出古代的封建贵族不仅生前醉生梦死、骄奢淫逸,而且死后也不能忘记饮酒行乐的权力和欲望。

八、生育酒俗

生儿育女,既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也是父母婚姻结合的结晶,置酒庆贺,一方面向亲友宣布自家一个新成员的加入;另一方面,反映了对妇女生育的一种尊重,同时,把诸多美好的祝福和希望寄托在新生命的身上,浸润在酒筵的喜庆气氛之中。

九、寿辰酒俗

过生日、贺寿辰,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也是联络邻里乡谊感情的一种方式,抑或还兼有尊老爱幼的醇德之风。在石家庄各市县,老人过生日,晚辈要送寿桃、寿糕、寿酒,向老人祝贺。乡亲们也要出一小部分钱“凑分子”,表示感情。

十、出行酒俗

外出旅行,要饮“出行酒”,家人为亲人壮行,这其中寄托着家人的美好情感,充满了希冀、祝福、期待、留恋等情感。正是这种酒俗的内在感召力,所以世代流传,万世不灭。在古代的茫茫宦海之中,文人读书为的是“学而优则仕”,为的就是跻身官宦之列,或光宗耀祖,或报效国家,或施展抱负,或改变困境。但事实上,宦海无情,说不清人在何处会翻船。所以,升官进爵要置酒庆贺,或显示身份地位,或答谢恩师亲友。官场失意,也要置酒消愁。这酒俗就是具有如此博大精深的内在魅力。

十一、尊师敬老酒俗

尊师重教、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统治者利用这种传统的民俗心理,强化封建教育,由此演绎出一系列相关的酒俗。譬如明清以来,各府州县例行的尊师敬老、严明伦常的礼仪,既是一种传统的礼制,也是一种重要的敬老习俗。

除了以上叙述的这些以外,中华名族的酒俗还包含了其他的很多方面,包括迎宾之俗、饯行之俗、省亲之俗等可能涉及到。总之,喝酒礼仪中包含着民族发展的价值观,这必须要求我们尊重这些文化传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