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相关论文_浅谈教育教学类论文
教育教学研究是促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教学相关论文篇一
《 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渗透 》
摘要: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不失时机的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摒弃陈腐观念,融入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富有创新的灵感;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大胆想象,激发学生勇于开拓新思路;标新立异,从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中培养创新精神;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整体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创新精神,将会是平淡无奇的一生。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如果缺乏创新,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如果离开了创新,将摆脱不了任人宰割的命运,更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1激发兴趣打开创新大门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果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他也就离成功不远了。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杨胜利老师认为:“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学习知识的时候要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呆若木鸡,死气沉沉,那么什么也学不会,何谈创新?相反,如果老师们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兴趣,使他们达到了那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把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放在首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摒弃陈腐观念,融入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法和学法并非一样的,其中,学生的学法比教法更重要,所以我们应当积极的打破学生的思想枷锁,还学生一个海阔天空的思维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我一般从指导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入手,放手让学生根据文章特点来理解课文,学习写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材料作文的时候,当把《猫的故事》这个材料给学生后,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老猫把四只小猫转移了,是怎样叼走的?叼到哪里去了?它后来的生存环境怎样?今后的生活是否一帆风顺?材料当中并没有介绍,但学生的心中一直琢磨着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我就叫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去续写。
结果有的学生写猫遇到了好主人,快乐的活着;有的学生写猫遇到了坏人,遭受种种磨难。这样一来,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总之,我们要敢于冲破语文教学中的旧的牢笼,正确树立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锐意改革,不断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倡导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富有创新的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敢于挑战权威,大胆想象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爱思考,善质疑,敢批评。由于学生不敢挑战权威,常常对书本上的专家的观点不敢怀疑,总是千方百计的去领会它,死记它,不敢推翻课本上的说法,甘做知识的奴隶。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热情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课本中的缺点,大胆质疑,敢叫板权威,勇于探索,批判的吸收前人的成果,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步。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首先,我们要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没有人能掌握所有知识,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要树立起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其次,在教学上教师要抛弃旧的师生观,遇到问题应师生共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为学生独立思考创造优良环境。
在学习方法上,让学生敢于探求新知,引导学生敢于质疑,要使学生养成打破铁锅问到底的习惯。经过反复的比较,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观点,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避免用现成的结论去束缚学生的思想,要鼓励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提出新颖别致的观点。第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拥抱知识的大海,获得人类的丰富宝藏,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透视所学过的知识,敢于从貌似正确的问题中敏锐地发现不合理因素,敢于否定其中的“是”,揭示其中的“非”,勇于开拓新思路。
4标新立异,激发创新精神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所谓立意新颖,就是能把作者自己思考的精华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把作者自己对某事物或某问题的独到的感受传迪给读者。新颖的立意是对现实生活观察思考的结果。苏轼有一首诗说的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是说,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其结果就不会一样。
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要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问题,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言人所未言,悟人所未悟。逆向思维是人们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就是作文时要与多数人承认的观点相反,提出独具一格的见解,从而使文章新颖别致,独树一帜。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如“有志者,事不一定成”就是对“有志者,事竟成”的反向思维。
5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创新意识
先前的教室都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一块黑板,但这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后来,伴随着教改的春风教室里安装了投影器、录音机,这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好景不长,因为投影片的缺点是颜色固定,时间久了,学生对其也失去了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款步走进了教室,它内容丰富,变化莫测,包罗万象,使单调的课堂骤然沸腾了。学生看到了万紫千红的画面、瞬息万变的背景、五彩斑斓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图形、清晰整齐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激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
创新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又繁琐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学要想焕发青春活力,就必须有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新鲜营养,让它向着更加健康、文明、繁荣的方向前进。当然,创新教育也离不开语文教学,只有把创新教育融入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提高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准。
参考文献
[1]郑月飞.把创新教育融入到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J].教育研究.1999年10期
[2]张莉丽.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9期
教育教学相关论文篇二
《 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研究 》
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更具特殊性,它以文载道、寓道于文,教师必须把传授知识与德育教育统一起来,寓德育于教学中。语文教材精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认知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文章,那些生动丰富的、有趣又有意义的材料不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吗?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无声”的效果呢?笔者认为,重在课堂上抓准契机,潜移默化地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长城的雄伟壮丽,黄山的奇丽有趣,黄河的气势磅礴,海南岛的美丽富饶。在语文课上我们应让学生反复地入情入境地诵读课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陶冶学生的心灵,净化情感,激发他们弹奏出一曲曲热爱祖国的颂歌。如《长城》一课,是教育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极好范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重点句,再引导感受长城的巍峨壮观,认识到它的建成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们的祖国不但山河壮丽,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教材中有的课文介绍了我国的表演艺术、雕刻、绘画、建筑艺术等。在教学中,我们应利用这些课文,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写,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认识,使他们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华民族创造了数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同时也孕育了无数的爱国英雄,如郑成功、文天祥、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以及飞夺沪定桥的英雄们,这些英雄宁死不屈、气吞山河的气慨令人震撼、可歌可泣。我们应通过课堂语文教学让学生与这些爱国民族英雄的思想产生共鸣,使他们在对英雄的敬慕中产生爱国主义激情,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语文教学中的优秀品质的教育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大多数的课文都向我们展示了某种优秀的品质,这正是我们进行优秀思想品质教育的好材料。如教《“诺曼底”号遇难记》,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精神,从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如《将相和》这篇课文,蔺相如不计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以及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的精神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教学这篇课文的同时,针对本班一些不团结的事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去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颗钻石》描述了地球上发生的大旱灾时,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随后跳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这篇神话它寄寓着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用心去阅读领悟,使学生知道了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让世界充满爱。
3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比道德教育影响更深、比艺术教育范围更广的一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美好的人生。语文课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语文课上,注意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对文中的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的欣赏中油然而生发热爱、向往和追求的欲望,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大理石街》这篇课文,学生通过对大理石街和大理石产品的描述,能感受到美是靠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在欣赏花美的同时会感到人的心灵更美。语文教材是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极为丰富的宝库,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去探究、去发掘,把语文课堂当成我们德育教育的乐园。
有关教育教学相关论文推荐:
1.关于教育教学的论文精选
2.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3.安全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4.浅谈个性化教育教学论文
5.高校教育教学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