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

2017-06-24

导语:白日梦和幻想是孩子对自己关注的一部分。孩子们常常是在这个时候思考他们的问题和答案。所以应该留给孩子在生活中保持梦想和幻想的机会。孩子的问题产生于孩子们思想的自由发挥。理解欣赏孩子的问题意味着帮助孩子达到自由,不再使压力和困境成为他们行为的出发点。

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

第一,家长要知道孩子在12~16岁时期出现的第二次(35岁是第一次)逆反心理是明显的、突出的,这是他们心理走向成熟的反映。

也要让孩子知道出现适当的、轻度的逆反心理很正常,因为它是成长过程中心理上独立的标志之一。正常情况下,每一个个体最终都要走向独立和成熟,都要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不可能永远属于别人。

第二,适当的逆反心理有益身心发展,但是太强烈则会物极必反,危害很大。

由于逆反,孩子不但不听家长有益的忠告、教育、指点,甚至非要反着做。一个家有这样一个逆子,整天和父母对这干,这个家还会有好日子过吗?另外,这种心理也严重影响当事人其他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第三,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如何看待问题,要让他们有意识地学习逐渐学会和应用全面的、冷静的、客观的、公正的、科学的、多角度的看待和分析问题。

我们周围的许多事情都存在多面性、复杂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不同阅历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看问题都会不同。出现分歧的正常的,解决分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平等的沟通。其实,沟通的过程也是双方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过程。

第四,孩子要学会用多种方法表达之间的意愿。

对父母以及周围的人要有意识地做相应的了解,理解他们提出的各式各样的要求,既要学会包容父母的缺点、毛病,还要看到他们苦口婆心、望子成龙的一片痴情,更要承认父辈们历经风雨、见多识广、懂得取他们之长补之间之短。

第五,教育孩子,作为一名优秀学生,除了学习好之外,还要心理健康。

包括:快乐的情绪,专心的注意力,乐观向上的进取心,良好的人际关系,坚忍不拔的意志,有效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客观地认识自我等。现在的孩子很少知道什么是让步,尤其在溺爱他们的父母前。要教育孩子对人退一步海阔天空,要有承受挫折、磨难的能力,还要有化解不快的能力,寻找心理平衡点。

第六,必要时可进行家庭治疗,纠正逆反心理的家长和孩子双方面的事。

家长首先应该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之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反思、检查之间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所作所为。另外,也应学会换位思考,有些非原则的事的要让步的,一定要比孩子的姿态高。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本质的良好的、积极的。

第七,当孩子出现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时,最好一家三口去看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某些具体方法,治疗效果会更理想。

第八,对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的治疗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对它的预防。

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

1、开放自我。

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2、将心比心。

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3、寻求意见。

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孩子的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4、观察沟通。

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5、分析说明。

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6、不断试验。

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7、实践体验。

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俩散步,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父亲一想,对独生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独生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真不容易啊。

8、保持冷静。

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

(一)了解是沟通的前提

要教育孩子,就要与孩子沟通;要沟通,就必须了解孩子。有的家长说:我抚养孩子长大,天天在一起,还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其实,由于孩子的闭锁心理,家长不一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

一般地说,了解孩子的方式有:一是观察,力求全面。二是谈话,选择一定的情境主动询问。三是访问,主动找学校的老师、孩子的伙伴、孩子的祖父母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四是研究孩子的有关书面材料,如学生手册、成绩册、各种作业、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本等,但是也不要随便翻看孩子认为保密的东西。

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情况,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既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既看到过去,又看到将来。父母之间特别要相互通气,交换对孩子的看法,保持教育的一致。

(二)爱是沟通的核心

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沟通的核心。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能过分溺爱,不能迁就,更不能放纵。家长对孩子的爱,应体现在用爱的态度、情感、行为去感动孩子上,主动取得孩子与自己心理上的一致,达到心灵沟通。

沟通是双向的。如果孩子爱家长,把家长作为自己最敬重的表率,最亲密的朋友和知心人,那么,孩子自然会主动地把心交给家长,请求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所以,家长们应在各个方面注意起好示范作用,使孩子对你产生信任感。

但是,家长要注意这样几点:

1、不能以宠爱换取沟通。如果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过分的爱抚,把孩子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包揽下来,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还会使孩子很自私。

2、不能以妥协换取沟通。如果家长怕孩子生气、顶撞,就对孩子无原则的让步,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造成孩子指挥家长,产生任性和奢望。

3、不能以物质来收买沟通。这种沟通不仅不能持久,而且会刺激孩子的惟利是图的思想,造成说假话。

4、不能以威吓来强迫沟通。如果家长动怒生气,审讯孩子,实际上只能是孩子口服心不服。

(三)尊重和理解是沟通的关键

初中阶段的孩子有着较强的独立感、成人感和自尊心。同时他们又强烈地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一旦遇到自己信得过、理解自己的人就会把心扉完全敞开,无所不谈,表现出开放的心理。据调查统计,有70%左右的初中学生愿意向自己新得过的伙伴讲心里话。这是因为同龄人的心理更接近,容易彼此理解。因此,家长尽量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人格。

采用心理移位法,即从家长的角度换到孩子的地位上,考虑孩子所言所行;也可以与自己以往的事进行比较对照,回顾一下自己在初中阶段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以此来理解孩子,缩小代沟,促进自己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四)谈心是沟通的重要方法

家长与孩子的谈心是一种教育手段,又是一种艺术。一次成功的谈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说来,谈心经常选择的时间是在饭桌上或睡觉前。也可以在与孩子一起做家务或一起进行旅游、逛街、散步等活动过程中进行谈心,边做边谈,亲切自然,无拘无束。

我认为选择以下七个点谈心,效果比较显著。

一是兴趣点。当孩子对某项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时,家长可以从这个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进行谈心。

二是情感点或是共鸣点。当孩子对某个事物容易产生情感或发生情感共鸣时,家长与他她谈心,效果必佳。

三是利益点。涉及孩子的利益的事物,必然引起他她们的关心和注意,由此为开始谈心,容易奏效。

四是荣辱点。孩子受到表扬、奖励或批评时进行谈心,容易沟通。

五是求异点。孩子常有标新立异心理,就此作为引入的话题谈心,容易深入。

六是殊遇点。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特殊的矛盾、特殊的遭遇,家长及时给予关心、理解,进行谈心,效果自然较好。

七是变化点。抓住孩子的思想变化点谈心,也是良好时机。

另外,谈心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要讲究表扬和批评的艺术;要根据孩子的心理情况随机应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