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造就成功的事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的某方面兴趣与他的志向结合起来时,那么,离成功就已经不远了。你有什么兴趣?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兴趣造就成功的事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兴趣造就成功的事例篇1
瓦特出生于英国的格林诺克,由于家境贫穷没机会上学,先是到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后又到格拉斯哥大学去当仪器修理工,瓦特聪明好学,他常抽空旁听教授们讲课,再加上他整日亲手摆弄那些仪器,学识也就积累的不浅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纽可门蒸汽机,任务交给了瓦特。瓦特将它修好后,看看他工作那么吃力,就象一个老人在喘气,颠颠颤颤地负重行走,觉得实在应该将它改进一下。
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体随着蒸汽每次热了又冷,冷了又热,白白浪费了许多热量。能不能让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是他自己出钱租了一个地窖,收集了几台报废的蒸汽机,决心要造出一台新式机器来。
从此,瓦特整日摆弄这些机器,两年后,总算弄出个新机样子。可是点火一试,那汽缸到处漏气,瓦特想尽办法,用毡子包,用油布裹,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治不了这个毛病。
一天他又趴到汽缸前观察漏气的原因,不小心一股热气冲出,他急忙躲闪,右肩上已是红肿一片,就像被一把热刀削过一样,辣辣地疼起来,弄得他心烦意乱。他真有些灰心了,这时,是他的妻子给了他勇气,妻子用激将法又激起了继续研究下去的雄心。
他又回到地下实验室,将过去的资料重新翻阅一番,打起精神又干了起来,干累了就守着炉子烧一壶水喝茶。一天,他一边喝茶,一边看着那一动一动的壶盖。他看看炉子上的壶又看看手中的杯子,突然灵感来了:茶水要凉,倒在杯里;蒸汽要冷,何不也把它从汽缸里也“倒”出来呢?
这样想着,瓦特立即设计了一个和汽缸分开的冷凝器,这下热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关键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顿然觉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学里向布莱克教授请教了一些理论问题,教授又介绍他认识了发明镗床的威尔金技师,这位技师立即用镗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决了那个最头疼的漏气问题。
1784年,瓦特的蒸汽机已装上曲轴、飞轮,活塞可以靠从两边进来的蒸汽连续推动,再不用人力去调节活门,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诞生了。
兴趣造就成功的事例篇2
有个知名的翻译大师,日文听说读写样样都在行,曾翻译许多知名的日本小说,而且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念过大学,高职念的居然是汽车修理,而且从来没有到日本读书的经历。
某次记者访问他,问他究竟是怎么学好日文的,这位翻译大师,给了一个令人诧异的答案:“我的日文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我年轻时沉迷电玩。”
原来,他学生时代非常喜欢电动,家人知晓后百般阻挠,骂他“一天到晚玩电动,能有什么出息。”
但他仍背着家人,一有机会就抓着电动不放。
由于当时的电玩大多是日文,想要解谜、破关,不能不看懂关键说明。于是,他买了生平第一本日文字典。
但是一本字典,无法让他看懂所有相关说明,于是他偷偷去报名日文班,在家看电视都锁定日本频道。
家人以为他突然“哈日”起来,其实他看电视的时候,不仅在放松,更在竖着耳朵听日文,日积月累下来,他渐渐能全部了解电玩中的日文,并意外发现自己具备了看日文小说的能力,因缘际会下,他开始了翻译工作,由于文笔流畅优美,从此一炮而红。
多数人因为沉溺于兴趣而荒废了工作,聪明的人却在兴趣中学习,甚至因此绘制出崭新的人生版图。
心的体验: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只要看准方向,并且一路上不停的努力,成功就会出现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没有人可以强迫你失去梦想,除了你自己。
兴趣造就成功的事例篇3
3年前,已在装饰设计公司工作1年有余的河南女孩霍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辞职。
霍莹学习的是装饰设计专业,这家公司专业对口、待遇优厚,此前老板还曾明确表示要给她升职。然而,性格倔强的霍莹还是义无反顾地递交了辞呈,而这一切源于她与发小的一次对话。
“我们儿时曾一起参加国画、书法兴趣班。”时隔多年,两个女孩再次相遇,她们发现彼此已走在不同的人生轨道上——霍莹选择了家装,发小选择了幼教。霍莹意识到,其实自己并不喜欢当时的工作,心中对绘画、书法的那团火,从未熄灭。
辞职后,霍莹来到一家大型民营教育机构担任讲师,很快便被提升至校区副校长。“果敢、坚定、洞察力”,一度成为众人对她的评价。在大家眼中,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职场转型。然而,霍莹却再一次选择了改变:不做副校长,只做绘画教师!
她的选择看似轻率,实则深思熟虑。霍莹说,当时已经失去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课程设置、教案、甚至动作、表情、措辞,都要严格按流程,“连上课、下课的站位都已经设计好了”。她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台授课机器。
再次辞职后,她入职了现在的私人画室。新单位给了她一个充满诱惑的条件:弹性工作制。“大到课程设计,小到教室布置,自己都有话语权”,霍莹说,现在每天上午不用上班,可以自由创作,感觉“真爽”。
“一切源于热爱”,霍莹选择继续践行自己的信念:即刻付诸行动,绝不后悔。
作为国画、书法老师,霍莹喜欢在教学中将传统纹样、传统服饰、皮影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她希望学生以国画、书法为敲门砖,了解更多中华传统文化,“治愈现代都市人心中的浮躁”。
“我希望有机会能举办自己的个展,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敦煌临摹壁画。”霍莹希望能寄情山水,继续自己的艺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