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哲学重点

2017-03-18

在高考政治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哲学的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政治哲学重点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政治哲学重点(一)

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首先是调整或变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我国现阶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是通过改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那些环节,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实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实践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再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最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发展的,没有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就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实践这一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谓实际,亦称实事,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要求,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是指在认识和实践中承认周围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看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实际,按照客观提供的可能性和条件,依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决定行动的方法和步骤。实际是纷繁的、复杂的、具体的,同时也是全面的、多变的。所以,要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在实践中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而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综上所述,实践和实际并非完全相同,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指主体的活动状态。实际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指客体的存在状态。联系是:实践是实际主体化(被认识和改造)的根本途径。因为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只有通过实践对其认识和改造,才能成为人类所需要的,有价值的实际。

高考政治哲学重点(二)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即对整个世界一切事物、过程和关系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就其知识形态来说,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相比,世界观的外延最大,具有统帅意义。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人生观是在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思考人自身的问题。人生观的基本内容是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对象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人们的价值观以价值追求为核心,以价值标准为主要表现,其最深刻的根源和实质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它给人生观提供一般观点和方法论指导,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应用和贯彻。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内在地包含着对人和人生的科学理解,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以及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哲学层次的表达。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指导人生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指南。人生观对世界观也有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人生观正确的人容易接受科学的世界观,而人生观不正确,则容易受错误的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正确认识人生问题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世界观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世界观不同,价值观也就不同,因为怎样进行价值评价首先是一个世界观问题,价值本身反映的是主体人的需要和客体事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所以,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价值认识,必须符合两项要求:一是对客观事物属性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人的需要的正确认识。前者是形成正确评价的基础,后者是必备的条件。无论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是对人的需要的认识,都首先是世界观问题,只有对世界,对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可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样,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世界观更丰富、更完善。

(3)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是统一的。价值观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人生观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指导人们从集体,从社会整体需要出发,去看待事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从而把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看作对社会的贡献,以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人们客观地分析人自身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然各有自己特定的内含,但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高考政治哲学重点(三)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的基本观点出发,正确地回答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为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和个人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关系层次,社会是高层次,个人是低层次。所以,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更为根本,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人生价值的大小,不是自己能够说明的,更不是看他从社会、从他人那里索取了多少,而是看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人生价值是体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个范畴,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的统一。可见,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二者是统一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就是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就是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因为:(1)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即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它的社会成员在劳动中不断地为社会积累财富,社会的扩大再生产才能实现。而只有社会不断发展,才能不断满足每个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所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应该先于和大于对社会的索取。(2)个人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应为社会和他人尽到一定的责任,承担一定的义务,也应该多作自己的贡献。(3)先进人物的主要特点是为社会多作贡献,这是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的表率,大家都应向他们学习。

爱因斯坦讲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歌德也曾这样说过:“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青年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充分利用社会为其提供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开拓进取,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多作贡献,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