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海归创新创业政策

2016-12-02

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正朝着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家级示范性留学人员创业园加速迈进。为了留住海归他们有什么创业政策呢?下面小编整理了山东青岛海归创新创业政策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

山东青岛海归创新创业政策

“千人计划”专家27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8名,海外归国留学人员170名,留学人员企业80家,这是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自2012年 8月国家人社部批准,2014年5月在青岛高新区正式揭牌以来,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派克森光电、融智生物、北电能源、若贝电子等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立的知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高新区乃至青岛市自主创新与产业提升的重要力量。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正朝着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家级示范性留学人员创业园加速迈进。

凝聚政策合力,引领海归人才加速聚集

刘敬权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014年在高新区创建了“青岛华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当年获评“青岛人才特区”一类人才项目,获得创业扶持资金300万元。刘教授说,这笔扶持资金对公司的发展意义重大,让自己可以在项目发展的初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市场合作中,而不用为找钱融资发愁,在这300万资金的撬动支持下,公司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线已经开始调试,即将投入正式使用。

刘教授只是在高新区创业获得政策扶持的众多海归人才中的一个缩影。在高新区大力实施“产城一体、创新驱动、人才先导、金融助推、全球链接”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打造全市“三创”行动战略主战场的大背景下,青岛留创园坚持“政策引人才、平台聚人才、产业兴人才、环境留人才”的总体思路,积极发挥高新区作为青岛“人才特区”的政策优势,同时整合产业、科技、金融、创新创业等方面政策,努力打造集聚高端海归人才的“政策洼地”。

在人才政策方面,制定了鼓励留学回国人才干事创业的若干意见和办法,先后出台了《青岛“人才特区”建设实施办法》、《支持“千人计划”专家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青岛蓝色人才港管理办法》、《青岛高新区人才公寓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每年设立亿元青岛 “人才特区”专项资金,给予单个人才项目最高5000万元的创业扶持,给予“千人计划”专家创业项目100万元的扶持资金。给予优秀留创企业5-20万元的创业补贴。先后被授予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千人计划”青岛创业基地、山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为留学人员营造了优良的创业环境。自2012年以来,青岛留创园共有23名海归人才获评“特区创业人才”,获得政策性扶持资金5500万元;有15名海归人才获得市级以上各类人才扶持资金5934万元。

在产业政策方面,高新区确立了以“蓝色、高端、新兴”为目标的“1+5”主导产业发展战略。出台了《青岛高新区新兴产业组织创新示范工程行动方案》等产业政策,以突出发展科技服务业为支撑,加快壮大软件与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蓝色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研发、节能技术与新材料等五个战略新兴产业。对主导产业中的重点项目,按照其购置研发、中试、生产、测试设备等投资额度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征地建设的重大项目,按照其基础设施建设费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于年销售收入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在科技政策方面,对获得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认定的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资助;对获得国家、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资助;对新批准设立的各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联合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等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构,给予不超过100万元资助。对首次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获得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在金融政策方面,制定出台了全省首部鼓励创投基金发展政策意见,在全市率先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政策性创投引导基金,总规模现已达2.9亿元,并发起设立4支总规模均过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带动社会资本近7亿元。设立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资金,对新三板挂牌补助150万元,四板补助50万元,对企业股改予以一定补贴,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便利条件。会同招商局集团共建青岛基金谷,争取合伙制基金企业个人所得税率按20%在全市先行先试,对新设立的基金机构及其管理团队按其区域财税贡献给予一定补助,着力打造以股权投资为主的青岛基金园区。

在创新创业政策方面,对新认定的各级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众创空间等科技孵化载体,按认定级别给予2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实施“蓝贝创客计划”。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分别开展“青苹果计划”、“红苹果计划”、“金苹果计划”创业团队征集活动,分别一次性给予每家入选企业不超过20万元、30万元、 5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对在国内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境外上市的企业,给予企业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补助。创新创业企业入驻政府设立的孵化载体办公,单个企业办公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的,原则上3年内办公场地或者工位租金、宽带接入及使用费用全免。

创新体制机制,助推海归项目聚集发展

创新园区建设模式,助推项目“破茧成蝶”为了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青岛留创园没有照搬传统园区的做法,而是立足园区实际,发挥高新区创新创业资源集聚、产业承载能力强的优势,通过统筹园区载体资源,探索确立了“主园孵化+分园加速+产业集群”的创新创业发展模式。在创业大厦设立了5万平方米的主孵化园,供初创留学人员企业入孵;在青岛市工研院、大学科技园、中小企业孵化器设立了30万平方米的加速分园,供孵化毕业企业加速发展;在软件科技城、清华科创慧谷、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等设立了专业产业基地,供规模化企业集群化发展。

吴国盛2012年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在留创园工业科创分园成立了青岛若贝电子有限公司。在这里他的项目从注册登记、员工招聘、企业融资、产品推介等方面获得了工业科创分园全方位的帮助。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吴国盛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动态可重构的自适应芯片,企业于2014年 10月登陆新四板市场,实现了项目的快速孵化。随着公司的快速扩张,若贝电子即将进驻留创园软件科技城,进入项目加速阶段,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创新政府运行体制,搭建平台释放留创企业活力。侯士峰,中组部“千人计划”中唯一的石墨烯领域专家。2010年从美国回国创业,在选择创业城市的时候,曾与青岛擦肩而过。2014年青岛又一次走入了侯士峰的视线,他在高新区注册成立了青岛瑞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他说到“青岛高新区给我的感觉很特别,政府管理者站的角度很高,他们并非单纯以政策吸引人才,而是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来集聚人才,这样的氛围与环境让我感受到了活力和创业的动力。”

近年来,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型。一是主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形成符合改革精神、有利创新创业、适应市场需要、灵活务实高效的新机制。组建6大主导产业事业部,建立闭环决策、开放运行、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建立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及企业公章“三证合办、一口受理”模式,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二是搭建有效平台载体,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2014年推动青岛技术交易市场科技成果交易额突破50亿元。搭建创业帮扶平台,以“蓝贝”品牌和创客空间为核心,全面实施青苹果计划、红苹果计划、金苹果计划,为青年创业提供专业的创业导师和创客服务,引领创业升级。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以色列中国项目路演中心,IBM中国软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际合作项目。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了与近20家院校的战略合作联盟,建成运行青岛蓝色人才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发起成立4支产业基金,建立运行天使投资基金,成立28家成员参与的投保贷同盟,设立全省首家科技银行,2014年为100多个高端人才项目争取金融支持近40亿元。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实现人才聚合效应。留创园各分园、产业园积极发挥各自特点和资源优势,通过和国内外最有经验的投资平台、运营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等合作,实现人才引进的市场化、专业化。在蓝色生物医药事业部的推动下,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留创园的生物医药分园,已经在短短2年时间内聚集了欧博方药业等5个“千人计划”专家项目,7家留学人员企业,产业组织的发展模式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已初显规模。同时,积极发挥政策和服务优势,鼓励并协助创业人才团队做好以才引才、团队引才,“千人计划”专家周晓光创办的青岛融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拥有3名“千人计划”专家,多名博士的20人高端研发团队,高端人才的聚集效应日益显现。

优化服务模式,提供安心贴心服务

为免除海归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青岛留创园组建了留创园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对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综合协调服务,打造与市场、入驻企业衔接充分的专业化服务团队,该团队成功入选国家高新区十佳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积极探索人才服务的新模式,设立人力资源服务大厅,引进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在孵化器、创客空间开设“人才服务站”,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创客行”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启动“互联网+高端人才”的服务模式,建立了集人才需求定制、政策发布、人才公寓申请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人才生活、工作服务的在线办理。加强人才安居保障,建成人才公寓2255套、投入使用500余套,满足1000多名人才的住房需求,免除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配备人才服务专员,通过专窗受理、专人督办、开辟绿色通道、部门协同等方式,为海归人才提供政策咨询、注册登记、住房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大力开展创业服务活动,举办“青岛创客节”,依托“贝客汇”、天使下午茶、蓝贝创客咖啡、505教室等平台,开展创业培训、交流活动,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千人计划”专家刘立教授,曾是哈勃望远镜机器人援救项目的技术领导人之一,2014年带领他的项目团队在高新区创建了“青岛山思跃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团队中的加拿大专家PeterWikinson怀着对中国的向往和创业的激情,决定带领全家从加拿大来到高新区进行创业研发。正当他和公司的同事们一同为找房子、找学校安顿家人而四处打听奔波时,留创园相关部门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其全家安排了人才公寓入住,并协调教育部门,妥善安排了子女入学,为这个国际化的创业团队安心创业提供了“保姆式”的保障服务。

高新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建设适合海归创新创业的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全力推进14个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以及青岛中学、青岛医院和国家篮球、足球学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卫生保健中心和体育健身馆等建成投入使用。协调运行21条公共线路和6条直达市区的免费公共班车,园区摆渡车招手即停,实现了区内公交微循环,一座科技人文生态新城区在胶州湾北岸快速崛起。

快速发展中的青岛留创园将牢牢把握全市“三创”活动的契机,借势而上,抓住机遇,发挥好国家级留创园“金字招牌”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快孵化器载体建设,突出高端人才团队引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营造宜业宜居的国际化创新创业环境,努力将青岛留创园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区,大众创业的引领区,万众创新的先行区,人才体制改革的示范区,将留创园打造成为全市“三创”行动的一张名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