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生物进化

2016-12-01

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生物进化》的会考复习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生物进化

知识点:(1)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A的基因频率为:AA的百分比+(Aa的百分比除以2)

举例:1、(2002)一个植物种群,基因型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D

A、30% B、80% C、45% D、55%

知识点(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举例:1、(200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新物种的形成必然要经过地理的隔离

C、不同种群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的隔离

D、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3):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举例:1、(2001) 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类,几十年来长期用于临床医疗,但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B

A.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定向变异 B.青霉素对细菌抗药性变异选择的结果

c.细菌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 D.青霉素导致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高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生物与环境

知识点:(1)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两种: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种间关系有: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种内关系有: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举例:1、(2002)农田中的小麦和杂草之间的关系属于:A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互利共生

2、(2001)把两种不同的草履虫放在一起培养,在短期内这两种草履虫在数量上都有增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一种继续正常生长,而另一种则逐渐死亡。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C

A.种内斗争 B.共生 C.竞争 D.捕食

3、(2000) 水田里野稗很多,使水稻减产,水稻和野稗之间的关系是:B

A.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

知识点:(2)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是指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举例:1、沙漠地区的生物种类稀少,而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繁多。造成这种差异关键的生态因素是:C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的理化性质

2、沙漠地区的植物,常有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影响这些植物形态结构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

A.水 B.阳光 C.温度 D.土壤

3、(2000)菊科植物在秋季开花,而菠菜则在春末夏初开花,影响植物开花期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

A.日照长短 B.温度高低 C.水分多少 D.光照强度

知识点:(3)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概念的区别:种群是指一定地域内同一物种的集合。群落是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生态系统是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的集合。食物链是一定地域内所有植物与动物之间由吃与被吃联系的集合。P104.

举例:1、(2002)在一片菜地里,菜叶上有许多蚜虫、菜青虫,地里有蟾蜍,土壤里有蚯蚓,细菌等生物。这些生物共同组成了: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食物链

知识点:(4)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举例:1、(2002)预测一个地区谽未来50年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C

A、现有的人口数量 B、现有人口的性别比例

C、目前人口的年龄组成 D、目前的人口密度

2、(200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害虫种群不可能出现的变化是:C

A.性别比例失调 B.种群密度减小 c.种群密度保持稳定 D.出生率下降

知识点:(5)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是指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如绿色植物、化能细菌)。消费者是指人和动物。分解者是指进行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举例:1、(2002)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D

A、硝化细菌 B、蓝藻 C、麻雀 D、蘑菇

知识点:(6)食物链中各环节生物的营养级和消费级别关系是:营养级从生产者开始,往后逐级增加。消费级从食草动物开始,往后逐级增加。

举例:1、(2002)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A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生产者 D、分解者

2、(2000)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在食物链中一般是:D

人.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