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05-11

都江堰市是成都市代管之县级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都江堰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都江堰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迎难而上抓发展,牢记宗旨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9亿元,同比增长9.8%;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完成28.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9亿元,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50元,同比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92元,同比增长13.2%。

一、市域经济稳步发展。坚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体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和景区配套提升,基本完成青城太极岛项目拆迁,全面建成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加速推进玉堂自驾游营地等项目,成功创建大青城省级旅游度假区。完成青城山临时停车场建设,加快青城山旅游公路青里段整治,“十·一”黄金周期间青城山景区有序的交通组织、顺畅的出行保障成为全国景区典范。全新推出文庙国学基地,启动灌县古城和普照寺景区创建。金融中心、外滩新天地、仰天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岷江万豪、第六感、百伦国际等高端酒店相继建成,夜啤酒长廊获评四川省特色商业街,西街、壹街区等特色街区人气日益集聚,湖南东能等5家总部经济成功入驻。都江堰荣获“国际水利工程遗产奖”,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荣获国内唯一“智慧旅游最佳示范景区奖”,我市获评大公报“大美中华·最富盛名休闲旅游城市”和“最美中国·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新型工业扩能提质。投入5.3亿元实施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南区“三纵两横”骨架路网基本建成。华都核能、久源机械等16个重点项目实施技改扩能,利尔药业、天鸿印务等3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中科百博、金鑫中药等3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丹夫食品、瑞盛高科等14个项目成功引进,艾普“太极云”等3个软件信息项目签约落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十万亩粮经示范基地和十万亩猕猴桃集聚区加快建设,引进农业重大项目3个,建成崇义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茶溪谷等“一三互动”示范亮点,成功举办20xx年中国成都国际猕猴桃节。农业增加值完成22.4亿元。

二、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坚持“功能提升、管理创新、本底夯实”,不断增强城乡承载基础。城乡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完善华侨商业城、西街等片区基础配套,实施84个老旧院落和7条中小街道综合改造,完成成灌快铁支线出口节点整治,建成玉堂体育公园,柏条河8.2公里绿道打造成效明显。建成环山旅游公路、白沙河大桥、紫宽路明洞工程,新建通村组公路134公里。改造城区公厕5座,新建公厕3座,滨江生活垃圾压缩站、向峨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治成为省、成都市典范。完成石羊220KV等3座变电站、石青线等2条电力通道建设。兴诚都江等7个旧改项目完成拆迁,完成聚源场镇改造,石羊、中兴场镇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完成21个新农村综合体和6个林盘整治项目,农村“微田园”(1)受到农业部肯定。城乡全域管理不断优化。严格工程规划监察,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建成征、供、用“一张图”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城区环境卫生和市政基础设施分级分片管理制度,完成166个点位“第五立面”(2)整治,成功创建“五十百千”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3)范围不断扩大,218个农村新型社区建立业委会,实现自主管理。自然生态保护全面加强。完成3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小流域水环境整治,强化饮用水源地安全监管,累计投入6.7亿元完成成都应急水源工程,确保了汛期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期间大成都应急供水。率先在西部市县对外发布PM2.5监测数据,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56天。林业“三大工程”(4)扎实开展,森林覆盖率达59.27%。荣获联合国20xx年“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奖”,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市和森林城市。

三、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坚持“资源撬动、资产活化、市场主导”,着力在重点领域探索突破。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推行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公开转让、参股合作和农用地、林权流转,完成32个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复垦10609亩,节约集体建设用地指标8634亩,实施22个农用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11400亩。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和市级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药物制度。完成食品药品监管机制改革和蒲阳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岗位设置。资源资产有效管理。坚持“市场主导、群众主体”,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分析论证,从严控制政府投资规模。坚持活化资源资产,加快盘活土地、房产、商铺等国有资产,商住用地出让价格亩均提高50万元以上,推出存量房源16万㎡,国有公司出租商业用房面积35万㎡,兴堰丽景3.43万㎡房源完成酒店式改造。坚持优化债务结构,积极防范债务风险,金融支持产业经济和实体经济作用切实发挥。城市营销成效明显。整合城市宣传、旅游推介、房产营销等平台,赴广州、新疆、重庆、南充等地,开展主题营销。开通重庆、南充客运动车和成灌快铁离堆支线,与川旅集团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开发。成功举办环中自行车赛都江堰站比赛、世界太极拳精英赛、都江堰论坛、清明放水节等活动,城市影响力有效提升。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与法国日索尔等3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建成商务部“上海—都江堰产业转移促进中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招商范围进一步拓展。全年引进重大项目12个,到位内资71.6亿元、利用外资4725万美元,同比增长9.8%、30.5%。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守住底线、破解难点、公平惠及”,切实加强社会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全年投入18.9亿元,完成139项民生工程。“教育卫生助民、科技文体惠民”深入推进。新建6所公办幼儿园和5所小学附设幼儿园,完成8所学校运动场标准化提升,高考上线率居三圈层前列,营养改善计划、孤残儿童支助、“阳光圆梦”助学等惠及5万余名学生。市人民医院等3家公立医院推行药品零加价销售,建成医疗就诊“一卡通”和“双向转诊”(5)系统,深入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进社区、院落活动,全国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服务试点取得阶段成效。成功创建省级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示范市。开展“运动成都”全民健身活动,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通过“省级文明城市”检查验收,承办第四届中国非遗节都江堰分会场系列活动,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新建城乡科技信息服务站6个,培育四川省名牌7个,完成专利申请1527件,成功创建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化基地第五园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市。“就业创业富民、帮贫解困助民”扎实开展。新增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7个,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2%,发放就业专项资金1256万元,城镇新增就业708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71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4+8”就业模式(6)获人社部肯定。推进劳动关系三方联动共建,获评省级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市。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3%和98.3%,筹集2.34亿元启动经开区北区等区域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全市新增入保4921名,城乡低保标准统一到每人每月356元,困难职工帮扶扩面升级,城乡“三无”“五保”和孤残人员保障全面加强。加强“三社互动”(7),获评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完成200套公租房、100套限价房采购,完成34389套安置房和44.5万㎡营业性用房分配,安居房房产证办结率98%。新增公交车58辆、公交线路3条,延长6条公交线路服务时间,对老年人、学生等先期实施公交补贴641万元。“平安都江堰、和谐保民生”成效明显。强化信访大调解平台建设,化解信访积案51件,开展领导接访44期,解决信访问题115件。加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街面见警率全面提高,严打“两抢三盗一诈骗”(8)违法行为,刑事案件下降10.7%。加强流动人口和虚拟社会(9)管理,打击传销组织4个,成功创建省级“无毒害市”,“五五”普法获评省级先进市。严格安全生产监管,扎实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抓好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危化品、森林防火和消防等重点领域整治,完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6家。

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行政、科学行政、廉洁行政”,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持续增强。切实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市人大关于民用能源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的视察工作,积极做好市政协关于国有资源运营、养生产业发展的专项调研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147件、政协委员提案200件。依法组织实施社区自治组织换届,社区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推行重大事项分析论证、专家评议、法制审查等工作机制,政府决策更加科学规范。持续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建立政府工作“每日通报、定期会商”机制,政府工作运转效力有效提升。出台并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BT投资项目管理、政府投资工程变更、社会投资项目促建、房地产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和房地产税收征管等文件,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工程技术审查中心,政府工作质效切实提高。加强行政审批事项动态清理,全年共精简行政审批事项49项,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健全联合受理、同步审查、限时办结工作机制,建成都江堰市政务中心蒲阳分中心,创新社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流程,社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效率明显提升。加强中介服务事项规范管理,对原来的39项中介服务进行了清理,完全取消5项,取消审批前置3项,业主自行确定3项,保留了28项。深入推进廉政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四川省“十项规定”和成都市“十项规定实施办法”,坚决抵制“四风”,坚持“三重一大”监管制度,严控“三公”经费,加强审计监督。出台《改善投资软环境若干规定》,明确“六严禁、两严格”(10)要求,畅通企业服务渠道,有效遏制“中梗阻”、“庸懒散”等顽疾。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依法公开政府信息19642条,位列成都市区(市)县第一名。

外事、人防、档案、保密、金融、国防、双拥、老龄、慈善、移民、民族、宗教、台侨、残疾人、妇女儿童、红十字会和工商、税务、气象、邮政、通讯、烟草、盐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此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发展多重困难的影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等指标虽完成了市人大常委会核减后的目标任务,但未达到20xx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倍努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工作、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市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审视新的发展问题。着眼“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我们面临“三大瓶颈”:一是产业基础薄弱,三次产业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特别是第三产业偏重于传统服务业,新兴服务业还比较缺乏;二是城市功能不强,与国际旅游城市发展需求不相匹配,旅游城市的外向型功能不强,城市产业承载基础偏弱,品质品位亟需提升;三是开放进程滞后,城市国际化步伐较慢,经济外向性不足,仍然处于内地旅游城市阶段,实现国际化目标还需付出巨大努力。肩负“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责任使命,我们面临 “三大挑战”:一是面临区域经济资源不足的挑战,资金短缺、优质人力资源不足和技术落后,是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阻力;二是面临发展活力不强的挑战,社会投资拉动不足、过度依赖政府投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束缚;三是面临各地竞相发展的挑战,周边地区高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是抢占发展先机的压力。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复苏带来的回暖红利、产业调整带来的政策利好和建设成都旅游经济发展高地带来的产业西进“三大机遇”。为此,我们将直面困难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务实推动当前工作。

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11)的起步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中央、省委、成都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第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部署,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发展”工作基调,突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发展主题,全力启动“四大发展计划” (12),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30.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20亿元,地方税收实现13.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快速推动“旅游提升”,做强核心产业支撑

围绕“四大兴旅”要求,加快旅游产业化、城市旅游化和全域景区化进程,全力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推进改革兴旅。加快旅游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整体规划编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科学调整行政管辖区划,着手理顺灵岩山景区管理体制,优化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管理体制。强化跨区旅游合作,与九寨、黄龙、峨眉、乐山联动推出旅游线路,主动融入川西黄金旅游线。整合市域旅游资源,规划建设旅游环线,实现景区、城市、乡村旅游资源有效串联。完善金融财税、土地供给、人才保障等旅游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引进培育各类旅游企业和服务机构,不断集聚旅游发展要素。

推进科技兴旅。加快构建以手机应用为基础的智慧旅游体系,启动智能交通引导、智慧环境信息系统和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提升景区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实施智慧景区APP(13)项目和多媒体互动项目,加快旅游一卡通、手机随身游、游客自助服务等系统建设,不断完善个性化旅游信息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引进5D都江堰水利仿真体验馆,实现以科技手段提升旅游景观效果。

推进环境兴旅。整治提升环山旅游公路、S106线等重要旅游通道,规范青城山沿线区域农家乐,优化旅游交通组织,完善青城山景区游客中心、游步道、停车场、景区休憩设施等配套。实施玉垒山广场综合打造,全面完成西街片区打造提升,着力推动景城一体发展。推进灌县古城、普照寺两个景区打造,启动大青城片区整体规划编制,积极创建大青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加快第六感、玉华等酒店投产运营,积极引进国际品牌酒店,加快特色酒店配套,努力构建多层次酒店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兴旅。加快青城太极岛、中德国际养生公馆、赵公山财富文化项目建设,提升中国道教文化节和清明放水节等传统活动文化内涵,大力培育养生、康体、禅修等产业。引进建设熊猫欢乐谷项目,提升大熊猫野放中心和研究中心旅游服务功能,着力打造熊猫新名片。启动建设国家步道系统(14),挖掘龙池-虹口山地旅游资源,加快引进温泉、滑雪、探险、越野、极限运动等冬季旅游和新兴旅游项目。加快开发航空体验旅游、自驾户外旅游等产品,积极引入天来环球影视秀场、台湾祥泷糖果梦公园、成都世界演艺集团文化主题乐园等主题体验旅游项目,着力打造高品质旅游休闲体验产品。

二、精心塑造“品质城市”,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着眼“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提升旅游城市要素聚集功能和形象品质,全力推进城市功能转型升级。

推进总部经济快速发展。科学制定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构建总部经济聚集发展的促进体系,建立健全总部经济、结算中心项目招引、发展扶持等保障政策,大力开展总部企业招商,着力吸引一批资本运营性总部、科技导向型总部、文化创意型总部。加快深圳百米电子商务总部项目建设,启动建设湖南东能总部大厦,积极引进川威贸易、亚大结算中心和渤海商品交易所等项目。充分利用国有公司存量楼宇、经开区标准化厂房、工业南区商业存量用地等资源,加大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等区域性总部基地引进力度,着力形成区域性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

推进城市功能更新再造。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功能。整体推进滨江新区开发,完成片区整体规划编制,加强土地资源整理和管控,启动金马河闸坝建设。整合公园路、复兴路片区资源,加快推进“天府第一街”整体打造。加强2.5环片区、蒲阳工业新城等区域产业设施和项目配套。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推进 “三无”老旧院落(15)整治。持续激发城市交通经济动能。积极争取成都铁路局加大成灌动车开行密度,增开至其他城市的跨线列车,推进成灌高速免费通行,开通都江堰至双流机场旅游直达快线巴士,配合做好“成都三绕”都江堰段建设,加快与成都中心城区同城化步伐;启动青城大桥重建和客运枢纽站建设,建成鲤鱼沱大桥,推动城区中小街道整治,不断提高城市通达能力。切实增强城乡互补功能。编制新型城镇化体系中长期规划,强化村庄规划编制,加快推进胥家、安龙场镇安置房建设,推动玉堂凤岐、聚源普星等8个农村安置点建设,改建安龙东方红大桥、向峨踏水桥、柳街廖家船桥,建成通村组道路80公里,不断夯实城乡发展承载基础。

推进城市景观生态提质。提升城市景观品位,做精做美城市主要干道、广场节点、滨河沿岸景观形态,实施磨儿潭生态景观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光彩工程,编制完成城市色彩规划,启动主要街道外立面风貌塑造,努力打造美丽城市新景观。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实施城区空置土地秀绿、建筑工地打围提升、“邮票绿地”(16)和屋顶绿化工程,完成走马河廊桥等10个老旧院落“邮票绿地”建设,建成区新增绿地15公顷以上。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强化紫坪铺水库和成都市应急水源保护,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控,深化燃煤、油烟、秸秆、机动车尾气治理,积极开展植被恢复、水土流失治理、受损耕地和林地整理等生态恢复,实施12个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继续实施林业“三大工程”,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

推进城市管理创新。突出“智慧化”,实施“万店上网惠民生”工程,加快主城区Wi-Fi基站布设,推进4G网络(17)覆盖,着力构建智慧城市营运体系;拓展数字化城管服务功能,加快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组织、社会面管控等信息互通利用。突出“精细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职能的统筹协调和责任细分,构建“大城市、细管理”工作体系;全力推进城区环境、集镇环境、农村院落、出入通道和河流沟渠等城乡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突出“制度化”,建立健全城市空间开发、市政设施管护、风貌塑造规程、城市标识技术标准等规章制度,确保城市建设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提升。

三、全力实施“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以旅游为核心,不断推进现代服务业、“两型”工业(18)、都市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全力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推进仰天广场商业综合体、上海精文、天府国际凤凰城、都江堰国际艺术中心、外滩新天地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太古集团、奥特莱斯(19)、美国SMG精品购物村等带动性商业项目,打造提升古城区西街、南街和壹街区上善南路、拜水西路等特色街区,丰富特色美食、风情酒吧、户外装备、浪漫婚庆等业态,推动商贸业发展壮大。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支持搜啦、易网科技等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壹街区创建成都市电子商务示范街(区),积极办好青城论道网商大会,加快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效应。积极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推动航天剑宇科技和施美康研发中心运营,力争引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生物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项目,着力构建与旅游协同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体系。

提升新型工业质效。坚持“能级提升”,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以拉法基、长峰钢铁、亚大管材为龙头的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强强联手,促进普什宁江与广东巨轮、银河都机与一汽大众等战略合作,实现机械制造产业扩能增效;实施龙头带动,推动以海蓉药业、科创新鹿药业为骨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坚持高端切入,推动以丹夫食品、高榕生物为重点的健康食品产业高端发展。坚持“拓面增效”,创新发展旅游配套工业,开发工业观光购物旅游,积极推进爱心珠宝、精庐雕塑等旅游产品制造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引进太阳能光热项目关联企业,着力打造新能源生产基地;加快培育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依托天府软件园都江堰园区,推动华域数字、北京同创等企业发展壮大,全力推进都江堰“太极云”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引进世纪互联、烽火通信、博盛信息等项目。坚持“产城一体”,加快实施南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二期项目,探索创新南区工业用地开发模式;继续推进北区“双清双控”,切实提高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进一步强化电力、金融、政务服务等方面保障能力,促进经开区良性健康发展。

拓展农业发展功能。突出规模效应,积极推进以农用地为重点的生产要素规模化流转,积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加快高标准粮经示范基地、猕猴桃产业标准化基地、原生态农业展示区建设,推动农业有机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突出品牌带动,推动生态效应向经济效益转化,新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完成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县创建。强化农旅融合,加快推进油菜花、标准化猕猴桃、生态茶叶、中药材“四个万亩”农业观光带建设,抓好彩叶景观林示范线打造,加快推动“向峨国际猕猴桃风情小镇”建设,办好第八届国际猕猴桃大会,不断增强“一三互动”效应。

四、不断扩大“开放合作”,激发城乡发展活力

深化“全域开放”战略,着力形成多层次、广领域、大范围的对外合作格局,全力推进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全面加强对外开放。抢抓国家建设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机遇,充分借力成都72小时过境免签(20)政策作用,立足港澳台、瞄准日韩新、着眼欧美,多向拓展旅游、商贸、教育、医疗等开放合作领域。加强与国际城市、海外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与美国迈阿密市、威彻斯特郡等城市交流合作,加强与驻蓉使领馆、美国华商会、世界500强企业、商会协会、专业机构的合作,不断汇聚国际化发展要素。 加快同北京、广州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国内其他发达城市、地区交流,深化沪都长效合作,加强与高新区等周边区县战略合作,不断加快全域开放进程。

不断强化对外招商。突出产业部门招商主体作用,优化调整招商引资政策,推进项目前瞻评估分析,健全人员派驻、信息互通、跟踪对接和招商激励等长效机制,实施精细招商、链条招商、以商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实效。加大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跟踪洽谈力度,积极引入举办欧洲红牛特技飞行世界锦标赛(中国区)表演项目,力争引进法国地中海俱乐部、澳大利亚威秀主题公园等一批高品质表演、游乐、酒店、高端商业和设备制造项目。深化与省、成都市驻外办事处、上海合作交流办等部门合作,发挥上海—都江堰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作用,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辐射效应,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年力争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20个,到位内资80亿元,到位外资5000万美元。

全力推进城市营销。高标准征集城市形象标识、宣传用语,高水平制作城市推介片,精心打造主题广场、景观标志物,着力提升城市形象。积极承办首届世界太极拳锦标赛等国际性赛事、会议和博览,策划推出系列时尚娱乐、休闲体验主题活动,持续提升城市影响力。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新兴媒体、科技平台等作用,探索第三方营销、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搭建多渠道、现代化的营销载体。推行组合式立体营销,实现城市推介、旅游、房产营销有机整合,着力提升城市营销实效。

五、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共创共享和谐局面

满怀关爱民生“第一情感”,把民生幸福作为职责追求。今年,我们在确保省、成都市民生目标全面完成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梳理汇总了21项事项,请各位代表在本次会议上选出16项,作为市本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我们将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完成目标任务,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市人民。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提升区域教育品质,实施先锋型教育“五大工程”(21),着力引进国内外优质名校、领军教育集团等高端品牌,完成中小学标准化提升工程,加速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积极发展高端健康服务业,加快推进康威国际、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等项目,抓好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服务全国试点。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基层人口和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推进“清明放水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持续发展体育事业,积极承办全国橄榄球比赛等国际赛事,深入开展“青城太极”等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质量提升,加强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合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优化调整公交、客运线路,着力提供更加便捷惠民的公共交通服务。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启动“全民创业工程”,完善就业创业扶持体系,抓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争创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探索建立跨区域人力资源市场长效合作机制。优化社保医保服务体系,深化医保服务医师制度,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3%和98%,抓好被征地农民社保工作。完善“五调解”机制(22),继续推行劳动关系三方调解,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社区快速救助机制,落实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残疾人服务等保障政策,不断扩大困难群体救助范围。推进社区养老机构建设。切实抓好双拥工作。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乡危旧房改造,完成公租房100套、限价商品房50套,改造农村危旧房88户,改造城区棚户区500户,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加强购买社工组织服务项目监督评估,不断扩大“三社互动”工作面。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推进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院落议事会等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引导建立农集区业主委员会,全力推进城市和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满覆盖;全面推广“柳街经验”,扩大农村散居院落自治管理覆盖面;引导建立集体经济组织业主管理公司,参与营业性用房分配和拆迁安置点管理。深化村级公共服务管理,完善重点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设标准体系,推进乡镇重大公共项目民主决策机制改革,加强村公资金使用监管,加大村级集体资产管护,切实发挥惠民利民实效。全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开展文明村镇、社区、院落和文明单位评选,深入开展“三新”活动、道德讲堂、百姓故事会、文化四季风等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养。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作为民生工作的主攻方向,着力做好拆迁安置房建设和分配,有序解决居民自建点基础设施配套、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涉及群众安置等问题。完善大调解联动体系,加强矛盾纠纷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第三方调解机制。强化维稳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化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力推进民生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深化“平安都江堰”建设,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强化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依法打击“两抢三盗一诈骗”、“五强”(23)等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积极推进“六五”普法,健全社区矫正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扎实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化道路交通、企业生产、食品药品、危化品、森林防火、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持续抓好国防动员和兵役工作,推动国防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六、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着眼“转型提升、规范高效、务实清廉”,强化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着力提升政府履职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

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执行市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

积极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健全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行法律顾问驻会制度,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建设效能政府。健全政府议事规则,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决策制度。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规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创新重大项目联动审批和全程代办机制。强化“市级领导牵头抓总、产业部门协调服务、属地乡镇主体负责、保障部门协同跟进”的项目促建责任机制,认真落实《都江堰市社会投资项目促建实施意见》,整合目标、发改、投促、监察、企业服务中心等力量,促进项目建设高效推动。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实施国有公司改革和经营布局调整,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岗位设置,规范临聘人员管理,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效能。

建设廉洁政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三重一大”制度,深化财政预算、经济责任、重大项目、民生保障等审计,强化公共资源使用、管理和交易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控“三公”经费,有效降低公务成本。全力推进投资软环境治理专项行动,严查严处“拖拉推诿”、“吃拿卡要”、“中梗阻”等行为,不断改善政务服务软环境。发挥政府网站、市长公开信箱、企业服务热线等作用,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各位代表、同志们,都江堰转型升级的号角鼓舞人心,都江堰振兴发展的梦想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四大发展计划”,勇毅笃行抓发展、行稳致远促改革、倾心竭力惠民生,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一页更多关于都江堰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