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读书笔记

2017-01-12

出塞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渴望和平,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我们和读者一同探讨一下各自思考所得,或许能收获更多。

出塞原文篇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读后感篇一

这首诗的意思是:月亮依然是秦朝时那样明亮,边关也还是那古老的边关,可是出征在远方的战士,至今还没有回到家乡。如果镇守龙飞城的李广将军还活着,那么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到这里来。

读了这首诗之后,我仿佛和诗人一样,登上了观赛的城墙,在明亮的月光下,望着那辽阔的荒野。就在这时侯,我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一个画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原来闪过的画面是:为了守护边境——这个古老的边关,从秦汉到现在,有多少人战死在这里,有多少人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他们的鲜血流了出来,洒在这古老的边关上。我曾经思考过几个问题:为什么要有战争呢?为什么战争打起来,会持续那么久呢?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人在战场上牺牲了呢?为什么战争打起来就不停呢?难道就不能和平吗?

古时候的战争,劳民伤财,还夺去好多人的生命;我以为现在会比古时候战争伤亡率少一些,可是现在的战争和古时候没什么两样。

请大家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再想一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伤亡率高达几亿人,现在难道还要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吗?出现第四次世界大战?出现第五次世界大战?虽然现在还算和平,可是在外国,总是有一些地方和国家在爆发着战争。真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总是要战争?总是喜欢战争?我真不明白!

我们都应该去做一个和平的使者、一个热爱和平的人。如果大家都热爱和平,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和谐相处,而且相处地非常、十分地融洽,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战争了。有一句俗话说的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大家应该互相尊敬、互相尊重,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个是界一定非常美好。

我真庆幸,我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里!

出塞读后感篇二

这是王昌龄著名的两首边塞诗之一,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良好愿望。

诗人一着笔,便勾勒了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这里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可是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却从不曾间断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战事的频繁。而“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万里”极言边塞和内地距离之遥远,空间之辽阔。“人未还”又令人不得不联想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诗人悲愤的情感在此表现得更为直接而又深沉。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时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让,不允许。“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像汉代李广那样的将军,同时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弦外之音,令人寻味无穷。

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有名的边塞七绝,其妙处在于;篇幅虽小,而容量特大.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四句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接着,诗人触景生情,写出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这一句,又从空间的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诗人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这两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诗人借助阔大、悠久的时空意象,表现战争给秦、汉以来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立意既高,又看得深远,真可谓“发兴高远”。

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诗人在三四句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为久戍的士卒发出呼吁,希望有象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掷地作金石声!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对、《出塞》历来评价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这些评价未必恰当,但它确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出塞读后感篇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一首爱国主义诗篇。大意是: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远征边关的战士却还未回来。只要有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人不让他们越过阴山。在诗人看来匈奴人不敢侵入边关全是由于有李广那样的能征善战的将军。但在我看来并不全如此。

诚然能征善战的将军对于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是必不可少的人们通常所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边防巩固国家安全根本还在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如果综合国力弱那些良将们恐怕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面对屡次入侵的匈奴人忍无可忍率大军讨伐结果身陷重围差点丢了性命。那时也不缺乏良将为什么会兵败因为汉王朝的综合国力太弱。后来汉武帝派谴李广卫青等率兵征伐匈奴则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根本原因在于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

邓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想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主要在于科学技术是否发达。当今要想维护我们国家的安全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更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加倍努力地学习。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