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相关论文参考
资本市场在中国发展已有20多年,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无论规模大小,还是规范的程度,中国资本市场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资本市场的相关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资本市场的相关论文参考篇一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摘要:我国资本市场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我国资本市场上现存的一些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资本市场;资本市场问题;完善
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在过得的20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市场秩序也在趋于规范,但由于其起步晚,建设时间短,所以仍然处于发展的“幼稚期”。本文就我国资本市场上现存的一些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1.我国资本市场现存的问题
1.1新股发行上市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的新股发行经历了审批制和核准制两个阶段,当前采用的核准制,虽然引入了证券公司作为执行发行规则的中介机构,但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带了强烈的行政色彩的股票发行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依然高度集中管理证券发行事项,公司能否上市发行依然取决于他们的审核。
核准制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对拟发行股票进行有效的审核,以确保股票的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防止不良股票进入市场,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但是,核准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市公司业绩迅速变脸。在核准制下,有的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除了寄希望于针对监管机构的各种公关力量之上以外,通常还会对财务数据进行美化甚至对公司进行虚假“包装”,以降低无法通过审核的风险或者骗取发行资格。这就容易使一些业绩平庸甚至存在发展隐患的资产的风险被低估,导致其上市定价背离其真实估值,在上市之后,便容易出现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
2.阻碍了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上市。部分企业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其自身甚至整个行业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存在着管理缺陷,盈利能力还较弱等情况,不符合某些实质性的审批条件,因而无法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核,这导致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去国外寻求上市途径,使得国内的投资者不能再分享其成长所带来的收益。
3.不利于提高市场的效率。我国目前有超过700家拟上市公司,而由于监管部门的资源的限制,每年真正能够上市的公司还不到拟上市公司的一半,出现了严重的僧多粥少的现象。股票市场存在的目的就是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效率是其重要的衡量指标,而监管部门漫长的实质性审查严重地影响了市场的运作效率。
1.2投资者的结构问题
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按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不仅有雄厚的资金,还有众多专业的投资研究人员,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能够做到科学与理性。而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且不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往往会不理智地采取“追涨杀跌”的方法,希望从中获得短期的资本收益。因此,在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市场中,股价通常很不稳定,市场风险较高。
根据上海交易所统计年鉴可以了解到,2011年资本市场自然人投资者持股市值占了20.47%,一般法人占64.32%,专业机构占15.21%,专业机构持股市值仍然小于自然人投资者。虽然自然人持股的市值远低于机构投资者,但其交易量却占了整个市场的83.52%,存在着明显的过度交易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在动荡的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交易心态不够稳定,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在2012年11月27日,下午14点50分,一笔14手的卖单将森马服饰的股价从18.90元砸至18.01元的跌停价位附近,而这一成交额仅为25214元。随后其股价被两笔共31手的买单拉升至跌幅3.30%的位置,买入方仅用了60021元就实现了6.6%的直线涨幅。而这一盘中戏剧化表现的竟是流通股本有七千万,流通市值超13亿的股票。
1.3上市公司分红随意性太大
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情况是:分红时间不定,分红比例也不定。投资者只能等着公布年报或中报时,才能知道分红方案。这使得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无所适从,只能追逐资本利得。
虽然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12年8月15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征求意见稿)》中,要求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现金分红政策,但并不是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分红,而只是一种积极的提倡。
2.相关问题的完善建议
2.1改革新股发行制度
由于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有效性有待提高,且相关的配套制度也不完善,因此,尚不具备注册制实行的条件。但是,由核准制逐渐向注册制过渡是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把资源配置的权力交给市场、让所有合格的企业拥有平等的上市机会、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必然趋势。
2.2提升个人投资者的理性参与能力
证券交易所可以通过开展投资者研讨会,邀请投资者参加专家讲座,发放有关宣传资料以及举办模拟炒股比赛等手段,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促使投资者向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
2.3加强对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的监管
加强对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的监管,是指建立起对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有关制度规范,促使上市公司确定公平、合理以及透明的分红制度,而不是利用行政手段强迫上市公司进行分红。通过建立有关的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对分红的方式以及分红的比例做出承诺,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谭树勇.浅论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9(02)
[2]孙培毅.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J].经济视角,2011(12)
[3]王学信.中部资本市场: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0(08)
[4]董阅军.证券市场自律监管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02)
[5]胡希宁,李中.我国资本市场制度风险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1(08)
资本市场的相关论文参考篇二
《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的国有企业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命脉,资本市场在推动国企的改革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国企的改革和发展又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国企;优化与改革;资本市场;良性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国企的内部运作和与其它企业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市场这一载体来进行的,市场对于企业的行为有着无形的调节作用。因此,加大力度促进国企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发展,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证国民经济良好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
一、国企产权的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从90年代初期开始,国家对国企进行了围绕产权改革为核心的改造,建立股份制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确立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十六字指导方针[1]。进入21世纪,国企的产权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逐步明确和建立了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方向。
而所有的这些国企改革要想顺利进行,都要求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的最基本前提就是产权清晰、责任明确、资本充足。而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又能对国企经营者产生约束作用,使国企产权更加清晰,经营者努力降低成本和费用,促进企业发展,最终达到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的最佳融合。
(一)国企改革对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从产权、融资体系和企业管理这三个方面的改革来分析国企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与完善能够使国企的融资环境变得更加优化,同时能够促进国企产权的改革和管理制度结构的完善。同时,国企的这些优化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对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发展的关系。我国的国企改革,从最开始的政府经营,到公有股份制,再到市场股份制,首要的问题就是产权问题。由于当时国企产权不清晰,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这一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已经上市的国企采取了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股份和法人股份不相互流通[2]。而现今的社会经济之下,上市国企的股份和产权的明确,将能够有效的调控股市。国企的整合、上市和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走向,也能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二)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对国企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提到产权,自然就会涉及到产权的交易,也就是所谓的资本市场发展问题。一些股份制的企业,企业职工手中都握有一些分散的股权,如果这些股权不能流通和交易,那么企业的股权将无法集中,永远处于分散的状态之下。而对于实施多元化股权的国企来说,这种情况将会更为严重[3]。
早期的国企产权不清晰、结构不合理,国有产权无法在资本市场中自由流通和交易,资源无法达到有效的配置。而资本市场则促使国企产权逐步走向改革和开放,并在其中接受市场的检验。因此,国企的产权改革,需要资本市场作为平台。所以,国企进入资本市场,可以使国企产权变得清晰,是国企真正达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目的。
二、国企融资体系的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一)国家与国企的关系
国家是国企的实际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所以国家在国企中应享有所有者的权益、承担所有者的义务。同时,不应该过多的介入国企具体的经营事务,给国企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
我国国企开办初期,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而后在“利改税,拨转贷”的推行之下,国企的资金情况却更加恶化。国企一方面要向国家缴税,另一方面还要向国有银行支付利息,这对国企的融资和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作为国有企业,它的融资既不能只依靠国企本身,也不能过分依赖于国家拨款。要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分析和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效的将企业大量的存量资产进行流通,使之变为国企资金来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国有银行
我国的国有银行采取的也是国有制,它同国企一样,都是一国家作为其所有者。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企的债务融资逐渐增多,其本身的还本付息压力增大,财务情况更加恶化,使得许许多多的国企都面临着破产的境地。一旦国企破产,银行的债权无法收回,这些损失最终都要由国家来承担。另一方面,我国国有银行虽然商业化程度较高,但毕竟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还是要受到国家行政干预的。这种情况下的国企的负债既不能约束国企经营者,也不能约束银行经营者,造成了银行难以承受的巨额损失,使国有银行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因此,在国有银还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之前,根本不可能解决国企的融资问题和自身存在的巨大金融风险。
(三)资本市场
结合上面所陈述的,国企的融资问题既不能只靠国企自身,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家财政或是国有银行。那么就要在持续扩大和完善国企内部融资、政府和银行融资的基础上,引进直接融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我国的国企的融资体系正在由国家政府融资转向国有银行融资,再转变成市场融资。国企的融资方式也正由间接融资向直接与间接相融合的方向发展[4]。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国企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渠道。
三、国企管理制度结构的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企业的管理结构实际上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它指的是对所有权的分配以及对各种制度的安排。市场研究表明:国企最好的所有权安排方法是将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尽可能的相互对应和相互匹配。谁承担国企的经营风险和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谁就应该同时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最具有积极性的经营风险承担着和资本所有者对国企的正确发展和良好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企业实际上是有众多的投资者共同投资而形成的,其最基本的特点是企业的这些投资者并不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当中,而是将企业的法人资格交给其他一些具有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才能的人来负责,也就是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互分离。企业的投资者和所有者将资本交给企业经理人之后,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经理的经营方式进行监督和评价。同时还能够对企业经理进行激励,使其拥有足够的动力和积极性,大力做好企业经营,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和投资者,也是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利润。
而我国的企业实际上是国有制,它的所有者是国家。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手段来监督和管理国企经理,并且同时为国企提供资金保障。国家拥有国企的剩余索取权,而国企的剩余控制权则被一些国家机构的官员所拥有,他们并不具备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能力。从上个世纪我国开始进行国企改革开始,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和尝试,还算是比较成功的解决了一些短期问题,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国企经理和员工的短期积极性[5]。但是,由于国企产权和所有制的改革没有跟上步伐,相对比较落后,导致这些问题还并没有得到长期解决。因此,在加快国企产权和所有制改革的基础上,应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才能有效的改善企业的管理结构,实现国企质的飞跃。
我国的大中型国企在建立和改革企业管理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资本市场只是一个不够发达、不够规范的发展中的资本市场,是不同于一些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的。我国的资本市场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到企业管理结构的顺利建设与发展,而在我国国企改革不够完善和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的前提下,国企经理人的选择、监督、评价、管理等问题也不能得到充分地解决。
我国国企管理结构的发展与完善,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快速的发展。而一个健全的国企管理制度,能使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使得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得到合理分配,同时还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四、总结
我国的国企改革虽然还有还长的路要走,但是前途无限光明。我国国企产权的改革的深化、国企融资体系的改善和国企管理结构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也深刻影响着国企的改革。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国企改革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又为国企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者合作,良性发展,即是双赢。
参考文献:
[1]杨栋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发展[J].国有资产管理,2011,(8).
[2]季晓南.努力实现国有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J].资本市场,2012,(2).
[3]吴明芳.国有企业改革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D],2013.
[4]叶祥松.现代企业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5]李连恒,黄华强.加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机制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