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管理论文,配送管理范文

2017-02-23

配送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配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一:配送中心管理优化探讨

[摘 要] 随着现代物流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配送中心广泛出现在零售、邮政、公用事业、工业制造、烟草、物流配送等不同行业。但是由于配送中心业务的快速发展,采用条码系统,优化内部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 配送中心 条码系统 优化管理

随着现代物流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配送中心广泛出现在零售、邮政、公用事业、工业制造、烟草、物流配送等不同行业。对于一个配送中心来讲,保质保量和快速响应就是其生命力所在。从笔者的调研情况来看,现在很多配送中心都使用了仓库管理系统WMS,该系统也能较好地完成现有业务处理,但是由于配送中心业务的快速发展,现有WMS系统对于一些业务的处理也就有了一些局限性。

一、库存信息的准确率较低

库存信息准确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单据信息的录入严重滞后于业务发生时间,造成了实际物流与信息流的差异。

目前WMS系统中得到的货物进出数据,主要是接收小组和库管小组录入WMS系统,其中接收小组只负责货物进入环节的系统录入工作,库管小组负责货物出库单据的录入,以及退货和返修入库的录入。当各小组实物操作完成后,所有单据才汇集到办公室统一录入系统,所以这就存在着较长时间的延迟,很难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库存信息准确率低、实时性差为配送中心的物流运作带来了较多的问题,例如:

1.库存管理、库存预警等工作大都需要以实物清点的数据作为依据,而无法由系统自动生成,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差错。

2.配送中心各存储区为了保证配送及时性,安全库存MIN、MAX值设置偏大。

二、问题货物信息不易追溯

现有状况下,WMS系统中无法提供货物的追溯功能。随着客户对配送中心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系统从货物进入配送中心开始到离开配送中心的所有状态信息均能及时、准确的跟踪。例如货物由集装箱送至配送中心开始,到最终出配送中心,随着存储状态的变化,货物的资料信息里就必须记录它所属的集装箱、托盘、订单、原包装、标准包装等等信息。

三、库存先进先出(FIFO)的控制问题

库存的先进先出是客户的现实要求,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的一些问题:

目前,配送中心主要靠手工作业,将先接收的货物放置在取货口外面,而后接收的货物放置在取货口的里面,通过这样做来保证货物的先进先出。但是人工操作易出现差错,较难保证所有货物都能严格按先进先出的顺序取货。

由于对某批次货物的质量有怀疑,暂时将其转至待处理区,但后来这部分货物排除了质量问题,待处理状态被解除,这时候货物出库的先进先出顺序已经被打破。

四、当前WMS系统中不可控数据的管理问题

这里的不可控数据是指现在WMS系统没有这类功能,但实际运作中需要管理的数据。

1.托盘、周转箱使用过程管理。现有状况下多数配送中心的托盘、周转箱的管理只有在接收小组的入库管理,但没有托盘、周转箱的使用过程的管理,在使用托盘、周转箱的其它小组中,托盘、周转箱的使用数量基本上是靠人为经验来判断,这就容易造成托盘、周转箱在使用过程中因无法预期使用量而造成一些问题。

2.发运单据的自动生成。在现有状况下,很多配送中心发运单不能由系统自动生成,只能手工记录;人为参与的工作出错率较高,而且现在很多客户要求发运遵循一车一单原则,这又增加了人工操作的难度。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考虑:

1.技术方面。主要是使用条码管理技术,例如采用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条码管理系统。

条码管理系统前台应用手持式条码扫描器,条码打印机,打印机(用于打印出、入库单),AP连接后台数据库;构建局域网,所有手持终端通过无线AP接入局域网,连接后台数据库;为了确保通讯的通畅,服务器端专为每个终端开一个通讯端口,每台终端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这样可以防止数据通讯出现混乱。

条码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功能模块:

(1)货物入库。

①可追溯货物扫描。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后,显示同型号同批次的不同货物条码,主要功能:追溯问题货物。

②返修货物入库。由手持终端申请入库单号并扫描返修包装条码后,系统返回该货物数量,输入准确数量确认后入库。主要功能:完成返修包装货物入库。

(2)货物出库。

①正常出库。由手持终端扫描或申请出库单编号后,扫描包装条码提交系统出库并打印出库单。主要功能:完成正常出库并提交系统。

②返修货物出库。由手持终端扫描出库单及包装条码后,经过系统的确认,货物出库。主要功能:完成返修货物的出库。

③计划外出库。由手持终端申请或扫描出库单编号后,扫描包装条码后输入计划外出库数量并提交系统出库。主要功能:完成计划外出库并提交系统。

(3)库存货物管理。

①货物上货架。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和货架库位编号,经过系统核对后提交并记录货物状态。主要功能:核对货物上货架是否正确并记录货物状态。

②货物进入待发区。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标识货物进入待发区。主要功能:记录货物在待发区的状态。

③货物剩余数量确认。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返回其剩余数量,经核对货物数量后提交。主要功能:标注该货物的出库完成并剩余的数量。

④再包装计划下载。由手持终端扫描再包装计划单号和托盘号及货物条码后,返回该货物的数量,确认该数量后提交系统保存。主要功能:按计划单要求对货物进行再包装,并确认货物数量。

⑤拼箱。由手持终端申请或扫描拼箱号后,扫描原包装条码提交系统。主要功能:完成拼箱工作并提交。

⑥拼箱内取货物。由手持终端扫描拼箱号后,扫描货物条码提交系统取出拼箱内货物。主要功能:完成取出货物并提交系统。

⑦盘点。由手持终端扫描盘点单号和货物条码,传回该货物的默认数量,如果已启封输入盘点数量。主要功能:根据盘点单号完成盘点任务。

⑧货物数量修改。由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返回货物库存数量,经过核对后输入新的库存数量并提交。主要功能:修改货物库存数量。

2.管理方面。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可以从硬件上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率,而信息平台从软件上为配送中心提供大量的管理数据信息,用以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自动设备和技术与信息平台的集成极大的提高了配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信息获取的实时性。

但是,除了先进的物流自动化设备和技术与优秀的信息系统平台之外,还必须有规范的管理为依托才能发挥作用:

(1)针对库存信息准确率较低的问题,可以将系统的单据录入工作下放到各个小组,由他们自行完成实物交接和数据录入工作。这样做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实物的流动信息可以尽快地在系统内得到体现。

②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库存变化的信息,自动处理安全库存等临界状况。

③库存控制小组对数据控制的重心也可以转向单据审核和业务数据分析等方面。

(2)针对货物信息不易追踪的问题,除了信息系统实现及时、完整记录可追溯信息之外,要真正做到信息的可追溯性,对管理方面也要有严格的要求。

跟踪货物信息不光需要系统记录货物变化的每一个状态,而且要求在每一个状态变化时,操作人员在实物操作时必须对应准确的货物。例如:操作人员一次开了三个托盘,这三个托盘中的货物都是同一种货物,但因为这些货物出于不同的托盘,所以货物的托盘来源信息就不同,在录入系统时就必须按不同来源货物分别下账,否则就会出现实物和系统数据的不符,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在开托盘后填写反馈记录,必须按货物、托盘的对应关系如实填写,并且在取货时,也需要按要求的货物信息取货,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下账的正确性。准确的实物操作和正确的系统信息跟踪是快速响应货物追溯的保证。

(3)针对库存先进先出的控制问题,操作人员必须按单据上所标明的出厂日期或保质期取货。

(4)针对当前WMS系统中不可控数据的管理问题,需要在系统中增加条码对周转箱、托盘使用过程的管理,同时各个小组也需要良好的协调和密切的配合。

应用条码系统管理后,配送中心能够准确记录库存信息,条码系统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配送中心对问题货物的追溯,另外,条码系统取代了原先手工取货的环节,在库存先进先出的控制上也更加严格。当然同时离不开配送中心的规范管理,条码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储雪俭:物流配送中心与仓储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邬星根:仓储与配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管理研究

[摘 要]本文从分析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管理的影响入手,讨论了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有效实施物流配送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配送管理

电子商务从完整意义上讲,是指在实现整个贸易过程所涉及的交易各方在网络平台上以电子交易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环境,是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环境,人们利用各种信息传输方式,可以快速进行信息沟通,数据、文档及图像的传输、处理和保存。电子商务使得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迅速。电子商务环境为企业创造了一个高效方便的运作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伴随着21世纪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迅速蔓延,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支点和基础,更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一个关键所在。电子商务通过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信息流(信息交换)、商流(所有权转移)和资金流(支付)的问题,而将商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中,即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物流)才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作为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的物流配送,是实现电子商务功能的最后一个环节,如何通过提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整个物流配送系统的效率,对于电子商务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物流配送与配送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是指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守信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换言之,它是将配送定位在为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调度,按照用户订货要求,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一种物流方式。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能使商品流通较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更容易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社会化、智能化、合理化、简单化,既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刺激了社会需求,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宏观调控,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及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

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管理,是指对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进行全局性的掌控,如商品的运输、储存、保管、配送、信息管理等活动,具体包括配送分类、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配送作业管理、配送成本管理、配送信息管理等。除了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有价信息软件等少数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物流配送的有效管理,一方面能保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更好、更快地为客户服务,提高了自身信誉。

二、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管理的影响

1. 配送管理的复杂程度增高

电子商务平台下大量的商品交易具有显著的随机性和分散性,往往会导致配送的批量小、配送的频率高,这给配送路线规划、配送日程的调度、配送车辆的合理利用等带来更大的难度,即增加了物流配送管理的复杂程度,容易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和物流服务水平的降低。

2.信息流同步

传统的物流配送的信息传递是逐级进行的,势必造成信息传递效率的低下和不准确性,从而导致较高的物流成本。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改变了传统物流配送的这种状况,信息流在供应链上各环节之间同步传输,各节点企业及最终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络直接与核心企业进行信息交流。这样,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物流配送企业就能及时地根据客户需求安排配送计划,调整库存、运输等策略。

3.电子化、集成化的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企业只有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的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这就需要电子商务企业一方面采用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另一方面对物流配送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广泛普及和创造性运用运筹学、全面质量管理(TQM)、业务流程再造(BPR)等先进的管理学定量分析工具和管理方法,全面优化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三、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虽然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观念、制度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目前,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与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现代化物流配送工具与技术的使用、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都无法适应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要求。

在体制上,我国的物流管理依然是区域、部门分割管理的状态,区域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发展规划和协调有序的协同运作,导致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基础设备和管理手段的落后、必要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的缺乏,相关法规政策的不完善,物流标准的不统一,都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发展。

2.缺少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明确的物流配送战略

在电子商务中,物流发展至今已上升成为一个关系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而不仅仅只是企业的一个部门的运作合理化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配送管理要得以发展,必须有与企业的经营模式、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物流配送战略。这些战略内容包括:是自建配送体系还是利用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或是组建物流联盟进行共同配送、何时何地建设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规模等等。

配送中心的建设需要大笔资金,要靠其高效率的运营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或创造利润得以收回。如果配送中心长期无法正常运转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之相反的另一种状况是在没有配送中心支持下的盲目发展。很明显,我国许多企业的物流配送战略的制定还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要么太过超前,要么跟不上企业发展计划。

3.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包括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适应具体操作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整个物流过程的技术支持比较落后,对计算机的应用多限于日常事务管理,对物流过程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最优库存控制、最佳运输路线的选择等,还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不仅仅是送货,而是要最终成为整个供应链的服务商,协助上下游企业与顾客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跟踪产品订单、提供销售统计报表、客户满意度调查等,这一切必须依托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的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4.物流配送管理人才匮乏,教育培训落后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管理也不例外。对于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人来管理同样无法运转。

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数从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在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方面显然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严重缺乏具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以手工操作和经验决策为主,很难从信息和物流配送的专业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8]。

在教育和培训方面,与国外形成规模的物流配送教育与培训系统相比,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尤其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教育。由于实践中运作成功案例的缺乏,熟悉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管理人才匮乏,制约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推广,也影响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成功运营。

四、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管理的相关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职能

积极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帮助。首先,针对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分散的现状,政府从明确管理部门入手,建立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或权威性的组织,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其次,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并实现物流标准的统一,建议调整区域性和部门性的法规,制订通过一部全国性的物流法规;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要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尽快实现物流术语标准化、物流条码标准化和物流设备标准化。再次,政府要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确立物流业发展总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并引导企业共同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统一进行物流发展规划,借鉴国际物流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经济水平,重点建设和科学分布物流基础设施,以改变当前物流业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物流实体网络,为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最后,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信息化物流配送系统,政府应加大对于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是交通运输、配送中心和信息通讯设施等,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网络配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配送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仓储和配送管理论文

2.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文章

3.浅谈企业仓库管理论文

4.有关企业的仓储管理论文

5.有关企业仓储管理论文

6.物流管理论文摘要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