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相关文章,有关高考的文章
高考牵动千万家,高考是一种社会现象,高考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有着其重要意义。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相关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相关文章篇一:寄寓高考
史恪仁
自从高考提前之后,农村学生正好赶到麦忙季节奔赴考场。我虽没有经历过高考,但20年前的中招和高考没什么两样,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对学生而言,这是决定人生命运的一次关键抉择,对家长而言,这是父母操劳半辈的寄托,对教师而言,这是百花盛开,即将采摘的硕果。
宋朝汪洙在《喜》中写到:“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自古以来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古人头悬梁锥刺股,一辈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能够厚积薄发,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功名,然后官袍加身,光宗耀祖。多少文人志士为此付出一生的辛劳。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一篇文章誉满天下,官居要职,为国分忧,为百姓解难,为国君捍卫王朝而出谋划策。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也是中国读书人跻身高贵,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淸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自此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慈禧下诏停止。历经1300年整的科举制度为朝廷选出了大批英才,共为朝廷选出了736位状元。古代招贤纳士的方式就是科举,众多学子也因科举成名而改变命运。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也是满口之乎者也,学贯古今。虽然满腹经纶,但终因好逸恶劳,前途付诸东流,当然,孔乙己是旧社会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没有功名,却瞧不起劳动人民,封建思想禁锢了他的头脑,悲惨可怜的命运可想而知。年过半百的范进始终没有放弃对功名的追求,虽然生活窘迫,也借钱继续参加科举考试,最终也因自己的坚持而功成名就。生活随之改变,蛮横的岳父不顾老脸屡献殷勤,达官贵人也慕名而来,从此范进跻身权贵。范进的大起大落是封建社会的一个范例,但是他的追名逐利的思想,中饱私囊的为官之道我们不能汲取。但范进的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在旧社会读书是上层社会的特权,农民没有读书的权利,也没有供养子女上学的经济来源。并且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女性的虐待和抵制令人发指。
到了现代,科举制度的废除,教育方式的改变,高考成为向高校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全民教育的普及,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全国上下,大江南北,各大公办、私立中学的学子数不胜数。千日寒窗苦读,就为考场奋起一搏,获取高分,考取名牌。考场上寄托者着三代人的梦想,融入了辛勤园丁的辛劳。因此,每年的今日,都是学子们的美好期待。
考场内,学子铺展试卷,逐题思考,紧锁眉头,灵感忽现,凝聚笔头。“下笔皆有准,感情流真心”。每一场都是全力投入,奋力直拼。虽然每晌只考一场,但也像经历了一场残酷激烈的战斗。大门外翘首以待的父母早已为儿女准备好茶水,等待儿女凯旋归来。细心的父母仔细端量着下考场子女的神情,丝毫不敢询问考试的情况,怕影响下一场的考试。也只有用最具鼓励性的语言以及营养丰富的食品养精蓄锐,准备下场迎战,再取辉煌。
高招是我们农村儿女迈向繁华都市的门槛,能越过这个门槛,离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就近了一步。每个学子都希望考上名牌大学,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只是现实真的很残酷。本来准备很充分,各科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不知道为什么,一走进考场就感到头昏脑涨,思绪混乱。没有了往日的聪明伶俐、思路敏捷,做题也感到到处是拦路虎。“学子十年寒窗苦,考场一分决命运。脚踏实地愈认真,跻身高府献昆仑”。炎热夏季,头顶烈日,脚踏热土。泱泱中华,广大学子,拼力考场,施展才华。多年梦想,就在这弹指一挥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最主要的不是能不能考入重点大学,而是你是否选择了你喜欢的职业,不是你是否有高等学历,而是你是否学到了真本领,不是你每一样都要学的有模有样,而是你是否精通了一门技术。现在是高科技社会,各种技术更新换代很快,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我们还要有创新能力,凭借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创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不能因为没考上名牌或重点大学而气馁,而消沉,无论在哪个学校,只要相信自己,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但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做人、做事的态度。学贯古今,洗涤灵魂。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就像一个茁壮成长的绿树,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就要把根系扎在石缝中,从最坚固、最深的泉水中汲取营养,让最大的叶片朝向阳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没有完全公平公正的世道。对你、对我、对他都是一样,只是我们是不是抓住了擦肩而过的微不足道的机遇。做大事的人往往都是从小事做起的,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不断的积累经验。还有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多学习才能源源不断充实自己。总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要过度看重学业的成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理清思绪,激发斗志。”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认清自己,会审视自己,才会更加的爱自己。会爱自己的人才知道如何的爱别人。这样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帆船,乘长风破万里浪,直达成功的彼岸。
高考即将过去,千万学子即将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何去何从,不能受录取你的高等院校所左右。而是提前准备好对待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和态度,不被世俗所迷惑,不被功名所利诱。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已经给每一个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永不放弃自己,学会激励自己,既不做没有功名的孔乙己,也不做老来得志的范进。洗涤身上的污垢,轻装前进,人生的辉煌就在你的前方。
高考相关文章篇二:又是一年高考时,身临其境方可知
文/柯贤会(原创)
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次考试,每次考试都是一次抉择。高考更是我们人生的一次关键考试,是烙在我们青春中最深刻的烙印,也是我们一辈子也抹不去的记忆。我的高考虽然过去25年了,但现在回想起来,它仍如印在心底的朱沙一般清晰可见。
我的老家在陕西安康汉滨区坝河镇的一个小山村里,当时村里家家贫困,祖祖辈辈靠种田为生,孩子们上完小学、最多上完初中就回家跟着父母种地了,上高中的就更少,能够参加高考上大学的几乎没有。我小的时候体弱多病,干不了体力活,特别羡慕通过高考上大学进城上班“吃皇粮”的人,所以觉得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国家给分配一个稳定工作是我最佳的出路,因此我发疯似的学习,学习成绩也不错,父亲看到了希望,咬紧牙关、倾其所有、东拉西借供养我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
1990年,我在安康城区的解放路中学参加了高考。说来真怪,考试前我的思想压力突然增大,满脑子想的是父母劳累的身影、亲人期盼的眼神、家庭累累的负债和十几年的求学时光……,想着如果考不上就完蛋了,心里紧张极了。走进考场时,我的思想老是集中不起来,连平时会做的题也不会答了,遇到难做的题,更是如同走进漆黑的隧道不知如何找到出口,无助夹杂着伤心随着考试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过,也流走了我的梦想,流走了全家的希望。
高考结束后,我大脑一片空白,垂头丧气的回家,开始了我最为煎熬的的一个暑假。那个假期,我们全家笼罩在沉闷的气氛里,谁都不愿多说一个字多说一句话,生怕引爆了集聚多日的空气。
眼看9月份到了,我们面临着要不要重读的选择。我觉得第一次高考,我没有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思想压力太大、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心有不甘,还想重读一年,可是我深知家里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丝毫的经济能力让我重读,为此,我流了好多泪。父亲也想让我重读,但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下能够供养我和弟弟两个人上学,已经算是一大壮举了,该尽的力已经尽到了,父亲心有余力不足啊,整天唉声叹气,最后我们还是厚着脸皮四处借钱筹资,开始了我的重读生活。
重读那年,我狠下了拼命一搏的决心,用尽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过着每天早晚各吃一个烧饼、中午一顿蒸面的清苦日子,总结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认真复习,扎实备考,冷静答题,苍天不负苦心人,一年后,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实现了我心中的愿望。
在重读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好心人。我们复习班的校长杨宗孟、班主任张光弟,知道我的困难时为我免去了一学期的学费;我的初中同学刘荣飞,在我没有钱吃饭时多次给我做饭吃;我的同班同学唐富安、吴凡、柯昌军、彭成玉,经常给我学习和生活上照顾和帮助;我们乡的乡长冯文知、村支书来玉明,在我考上大学没钱交学费时给我倾囊相助;还有最关心支持我的表哥刘宗安和其他亲戚朋友,一直给我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特别还要感谢一位不知名的好人,他就是1991年7月7日高考当天的早上,我在安康水西门外看书复习时,不知不觉把夹在书里面的准考证弄丢了,被这个好心人捡到,他一直在原地等候,直到我返回准备去考场时,他问:“是不是你丢的准考证?”,我才知道准考证丢了,这位不知名的好心人不知您现在在那里?身体是否安好?我在这里再次感谢您了,但愿天下的好人一生平安。
时光轮回,转眼20多年过去了,去年又到了我女儿参加高考的时候,看着她十几年学习的辛苦、考前的焦虑、考后的期盼和录取的兴奋,我也和她一起苦恼、一起高兴,仿佛又回到了我的青春时光。
仔细想来,如今,高考制度变了,它不再是实现就业的主要渠道,也并不只是我们考上大学的一块敲门砖,但是高考依然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如影随形在我们身边,它仍然在牵动着我们每个家庭的神经,求学的过程,我们学到了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准则,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有付出才有回报,它还让我们的青春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如今,又到一年高考时。当学子们仍在紧张而积极的为之奋斗时,我殷切的祈盼天公作美,能够在酷暑的夏天为他们送上两天的凉爽,让学子们发挥出高水平,考出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心中的愿望,让他们的家庭充满幸福与欢笑。
高考相关文章篇三:又到一年高考时
每年的高考究竟牵动着多少莘莘学子、牵动多少期盼的家庭,谁也说不清,考生能统计,牵挂的人谁也说不清,因为它是一个社会现象,或金榜题名、或名落孙山,总之十年寒窗苦读,有了交代,其实路在脚下,人生的成败不在于一场考试,其结果不必过分在意,高考经历的就是一个过程。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想起我参加高考,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了,但有些情景还历历在目。高考制度刚恢复之初的七十年代末,那可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下乡的、回乡的、在校的、毕业的、应届的、年龄大的、年龄小的、父与子、夫同妻、老师和学生一同上考场,高考就是独木桥,高考录取率大概在5%左右,考上不易,但考上了就进了保险箱,国家有助学金,上学费用不用愁,多少农家贫穷孩子也能上大学,那时教育还显公平。毕业了国家分配工作,读大学就是进了伊甸园,登上了象牙塔。记得我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期间,扛着锄头正干农活,故乡山下传来我录取的捎话声,我顾不得扔掉肩上的锄头,小跑奔向乡镇机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许多年后,我仍然记忆着那个温馨的瞬间。
许多农家子女像我一样,跳越农门,走出村庄,去追求心中梦想的事业,去品味不一样的生活。高考后,上了大学的不少人后来成了这家、那家;这长、那长;在各行各业做出辉煌的成绩。但也有人走了弯路,把握不住人生翻了船;也有人感慨农家子弟寒窗二十年,才能同城里青年人同坐一个咖啡厅喝杯咖啡,偶有一些酸楚和伤感。
高考是什么?有时我反问自己。高考是一种经历和阅历,高考是国家选拔培养知识人才的有效机制;高考是鉴定站和加油站;高考是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高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较公平的、公正的、透明的。
高考可能还是一块敲门砖,不是有朋友开玩笑的说,没了高考,你可能背朝黄土,面朝天,还在修地球。也有朋友讲,不参加高考,现在自己可能有一个企业,当了某董、某总,早发家致富了。
如今的高考,已不能与三十年前的高考同日而语。高考虽说仍旧炙手可热,虽说仍是千军万马,但不再是独木桥,高考录取率提升到75%以上,甚至更多,倒显得高考容易,上高中难,当然高考考上名校还是比较难。名校以下比较容易,已有朋友调侃,再过几年,躺着要被抬到大学去。当然,如今的大学生压力随着就业找工作而增大,就某省市上线农村考生,经常放弃填写志愿。而上大学毕业的,就业困难,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也可说是呆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乡愁在心中慢慢生长。
中国是一个考试的故乡,古老时候考试当县官,中状元、当驸马。但我不赞成像范进中举一样成书呆子,试想高考多年来的高考状元,如今有几个轰轰烈烈,高考不能定终身,一时的成败也许左右你的一个阶段、一个时期,但今后的发展还要看个人不懈奋斗,读大学犹如师傅引进门,修行看个人。不少没读大学的人,后来仍旧成就事业,你能说他没知识,他在社会上读得书,获得的技能足以左右他的人生。
当然,我羡慕读大学的人,因为我崇拜知识,多少名人成就科学顶峰,还是出于名校名专业,收获于良师益友,拥有知识、拥有真才实学,追求创新,引导社会进步,理应得到社会尊重。
高考牵动千万家,高考是一种社会现象,若您考上心仪的大学,我祝福您和您的家长,未来的路还很长;若您成绩不理想,您和您的家长,也不要气馁,其实路就在脚下,人生中没有高考的生活照样五光十色,只要心气还在,通往罗马的道路不只有一条,其实您知道您身边就有榜样,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发现而已。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高考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