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家乡的优美散文作品

2017-06-05

家乡就像一颗小巧俏丽的明珠,坐落在崇山峻岭的万绿丛中。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赞美家乡的优美散文作品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赞美家乡的优美散文作品篇一:家乡的记忆

一个人生命里印像最深的莫过于自己的家乡,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无论是否功成名就,都不会忘记那片生养自己的故土。

我的家乡是个非常偏僻的小山区,沿着汉江边的蜀河古镇,顺着南羊山的北山脚,向西行五十余里到了双河镇,再向西有一条河,名叫“西岔河”,入口就是龟蛇相倚,把守着一方形似盆地一样的青山绿水。这条河膀着山,蜿蜿蜒蜒。据说西岔河有九十九条梁,九十九条河沟。河的两岸,是柳树依着河坝,坝内是一弯弯水田。由低往高,散居着农家大小不一的院落。院落后面就是苍翠的青山。看到远山朦朦笼笼的就是羊山原始森林。小时候,我就爱站在门前,在空气清新的早晨,看那羊山顶上的飘雾,看家家屋顶的炊烟,看绿飘带似的溪流从远处旖旎而来,看形似蘑菇形似弯月不同形状的水田,看薄雾中的河流遮着面纱,如羞涩的待嫁新娘。这一方山水总是飘不出我的记忆。

我家也是湖广移民到了这里,听先辈们讲,那时西岔河还是一片没有人烟的原始森林,依河而就,伐木搭棚,垦荒种地,虽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先辈们是从湖北江汉平原带来的先进农耕技术,才使这片处女地成为“世外桃园”。

我家就在西岔河的中游,这里很开阔,在平展的一湾水田的阳面,其实不过是一片小土塬。土塬上有个院落,叫王家岭子。百余间土墙瓦房,就是一个小家族。只有中间留下的徽式建筑庭院才显出昔日的大户痕迹。这所宅院在过去是一处远近有名的王家大院,可惜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毁于土匪的一把大火,烧毁了一个家族的辉煌历史。只有门前的那颗皂角古树,还是那么沧桑地屹立着,经受着春夏秋冬,寒来暑往。

留下记忆最多最美好的还是小时候,在门前这条河里,和伙伴们游泳、摸鱼、捉螃蟹。河水很清澈,只有小腿那么深,粼粼的河水从滚圆的大小石包间流过,泛起朵朵细碎的浪花。两边长满了青青的水草,间隔着一汪汪水潭,岸边就是光滑的石子、沙滩。每到河边,我总爱去捧起河沙,任细细的河沙从指缝间溜过。那河水,不管多深,就是掉一根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不远一处河段的河心上,有两个巨大的石包,一个长十米高三米的巨石,酷似一头牛,扭头向着河岸的岩壁,旁边还有一个长四米高一米多的黑石包,活像一头猪,传说那是犀牛望月。

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述了这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起先河水很大,能行木排,河里的鱼也很多,她们辛勤劳动,生活虽然清苦,却也平平静静。憨厚的儿子对母亲非常孝敬。可是母亲最终年老体弱,眼睛也看不见了,儿子除了忙外面,还要照顾母亲。后来在一个夜晚母亲还是撒手离开了儿子,儿子悲痛欲绝,想给母亲热热闹闹地办好后事,无奈家境一贫如洗,连碗筷桌椅都没有,维独那头老牛和一头小猪。来到牛棚边,牛好像知道主人的难处,老牛就随主人往出走,小猪也随其后,到双河集市去变卖。走到河的边上,突然对面的岩上,霞光四射,天门洞开,有吹唢呐的,有带桌椅的,有单盘上菜的……。。,一个美貌的女子,走到丧母儿子的身边,主动要求给他办丧事,还愿意嫁给他,就这样儿子很热闹地安埋了母亲。不觉得天亮了,恍然就在梦中,老牛变成了石头,小猪变成了石猪,巨大的岩壁就像圆月。母亲的故事很完美,她说,那是龙王的小姐在帮忙,做人要勤劳,要老实,要孝敬老人,必有好报。那时我想,要是那个地方再天门洞开一次,让我看看龙女多好!以后我还经常去那里,似乎等待神仙的故事成真,母亲的杜譔故事成为我今生最美丽的童年记忆。

河的两岸全是大片大片的水田,仅这条河就有两千多亩,家乡的人都很骄傲,说西岔河就是旬阳的小江南鱼米之乡。每当春天,连片连片的油菜花,金灿灿耀人眼目,是一片花的海洋。夏天连笼的水稻,河风吹过,嫩绿的秧苗碧波荡漾,仿佛置身在绿色的海洋上。秋天稻熟的季节,黄橙橙的稻子,散发着新谷的香气,到处是“嘭嘭嘭”收获丰收的景况,人和稻桶在稻田里,就像一只只漂浮在金色海洋上的小船。冬天浅浅嫩绿的幼麦苗,顶着霜露,在冬日的阳光下,泛起耀眼的珍珠般的光,昭示和孕育着来年的丰收希望。

家乡的山,更是葱茏苍翠,风景秀丽。对面连绵的南羊山,有一处挺立的山峰,中间是空洞的山,当地叫“穿眼山”,形状像华山,陡峭无比,古树参天,山中一个石人,据说是杨二郎担山撵太阳,一头在湖南(张家界),一头就摞在了西岔。现在县政府为了开发旅游,也起名叫“天门山”了。山脚下的谷底,却奔腾着一股从岩缝的石洞中冒出的地下水,水声如雷,每隔十几年就要出一次鱼,都说那是从山背面汉江流过来的,成为一大奇观。

屋后的山叫金盆山,海拔只有五百多米。之所以叫金盆山,是因为山顶上是一块有两亩地面积大的一个凹地,形似一个大盆子。那是一条河最好的风水宝地,葬着王氏的祖先,预示着后代子孙兴旺,财源不缺,要啥有啥吧。山上长满了密密的树木,以枞树为多,其他的树木夹杂生长,将山装点的一片葱绿。但在一段时间,被人们疯狂地砍伐。原来,即使在中午到树林里,也见不到阳光,幽深的森林没有了,好些地方还被开垦成火地。幸好实行退耕还林以后,山又变绿了,树林又遮盖了裸露的山体。春天仍然又是新黄嫩绿,夏天一片苍翠葱茏,秋天满山火红似霞,冬天还有绿树点缀,依然很美很美。

虽然住进了城里,我一直思念着家乡,连那几间白墙黑瓦的土房还留着,放假了我就回去,感受家乡的山水,感受家乡的气息。在自己的小院里,得意于一块竹林,得意于一块池塘,得意于各式盆景花木,再定格在昨日那些美丽的回忆,永远是温馨的柔美的。

赞美家乡的优美散文作品篇二:家乡的风景

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雪景,有着冰晶的闪亮。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都为了不愁吃,小院里满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种点什么,小院里就会满满的,瞧去,各种颜色掺杂交错,杂乱无章。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现在,各家都不怎么种蔬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月季、玫瑰等竞相开放。夏天花儿更加繁盛,五颜六色。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绽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断。香啊,花园般美丽的家乡。

再想以前,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大都躲在屋里扇扇子。屋里像蒸笼,屋外像热锅。而现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爽啊,森林般清凉的家乡。

回首以往,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是很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的却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的庄稼,好像有意跟人们作对似的。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省时又省力,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业余生活也丰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绿的海洋,泛起阵阵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头,大地一片金黄,真可谓是“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乐啊,田野般满是收获的家乡。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都为了不愁吃,小院里满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种点什么,小院里就会满满的,瞧去,各种颜色掺杂交错,杂乱无章。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现在,各家都不怎么种蔬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月季、玫瑰等竞相开放。夏天花儿更加繁盛,五颜六色。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绽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断。香啊,花园般美丽的家乡。

赞美家乡的优美散文作品篇三: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碧江西畔。一想起我的家乡,就使我心花怒放,久久不能平静,那里有我的家、我的亲戚、朋友,还有我的同学。她存储了我天真烂漫的童年,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清澈的溪流、平静透彻的小河给了我现在多少遐想和怡愉、关切和希望,每当我静静的思念时,就像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和幼稚的童年,就是在梦境中也能使我心旷神怡地想入非非,仿佛又年青了几岁,身心飘然若仙。

碧江市西郊,我的家就坐落在这里,一个二进院落式房屋,共22间,前进为平房,堂屋(客厅)一间,东西正房各一间,东西偏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南房各二间,东西正南房中间为过道;后进堂屋和东西两间正房为二层楼房,共9间;东西偏房各一间,两间厢房连着前院后房。后院中央一棵大樟树,那是夏天乘凉的极好场所。整个小院坐北朝南,背靠小山丘,屋前有一块菜地,房屋四周种着竹林和树木,绿林外是一条三米宽的壕沟,沟里是流动的山溪,水深差不多一米,自家在里面养了不少鱼虾,沟两旁长满了花草,以山茶花、刺玫瑰、映山红、栀子花、山菊花尤为最多,花开花落,香漂四季,芬香袭人;沟外就是山地和田野,常年绿绿葱葱。我家离城不远,走500米过河就是碧江市。

碧江市,那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东、北面是高山峻岭,南面是丘陵,西边是一条横穿北面大山宽阔的桃花江,南北通道只有沿江在悬崖峭壁上挖的公路,古时为栈道。碧江城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古老城市,房子都是二、三层以上,最多五层;也常常可以见到院落式的房屋和小巧的苏州式园林公园;这里所有的建筑物都没有围墙,只是以一片绿地或一两排树木隔开。但这里从来没发生过偷盗事件,也没有扒手,就连警察都没几个,他们只是干些户口和车辆登记的事,不必忙于对那些绝对遵守交通规则的市民和车辆,红绿灯就是他们无言的指挥。街道不很宽,两边种着树和花草,马路大都是大青石铺成,几条主要街道才是柏油马路;有的街道伴随着九曲十八湾的小巧玲珑、别致的公园,公园大多为福利事业,不收取门票。每条街道的一边都伴随着小河流水,河水只有一人来深,都是由附近引来的山溪,干净而清澈,没有谁往河里丢倒垃圾或污水,干净的河水流经城市后注入美丽而清静的桃花江。小河一般四五十米宽,河堤斜面上长满青草,河岸上种着花草和葱葱郁郁树木,每一百米就设立一张石椅,有的地方还有石桌,以供市民游乐;小河上横跨着各式各样的拱桥,拱桥上楼台亭阁各异,拱桥有石头的、有木头的;亭阁上绘着花鸟人物、古代故事;小船在较宽的小河里通行,尤如流动的家庭,河中水族众多,常见鱼群游来游去、跳跃起舞。

城市四周都有古城墙,古城墙高大雄伟,东西南北四座大城门,两大城门之中又有一小城门,共八座城门,取四通八达之意,城墙丝毫没有受到破坏,跟万里长城一样高,稍窄一些。远远地你就可以看到城墙上的阁楼和箭楼,阁楼和箭楼全是古式,上面虽长了一些小草,但却是市民观景的绝妙去处!城外边是一条围绕城墙的护城河,护城河宽100米,最宽处可达150米。原城门外的吊桥都换成了石拱桥。这座城不同于其他城的独特地方是,城墙内还有一条50米宽的护城河,可谓这座古城是固若金荡,就是成吉思汗都没有攻下过。不论哪个朝代,这里的百姓如果不是归顺,谁也别想拿下这座城!城外就是郊区,城市北边和东面是大山,尤其是北面高山,高达3000多米,终年油绿油油的,树木高大,林中春天花束朵朵,夏天凉风习习,秋天野果遍地,冬天清泉川流不息;山中野物成群,飞禽遍布,人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小动物在城边玩耍。

由于城市防守严密,易守难攻,自古少战乱,少伤亡;也因为城市发展面不大,财物取之有限,汉朝时,一个县令看到这个现实,防止资源过度开掘和消耗,就下了一道城市令:规定城里人每户四世同堂不能超过八人,三世同堂不能超过六人,生育夫妇只能有一到二个后代,无后代不许收养;同胞二男之中大男留守家业,二男入赘女家;如果家有二女亦如此,嫁大留小,婚配年岁21到三十之间。这一条县令很快影响到周围乡村!所以自古城里城外人口都不密,劳动力丰富,男女、老中青人口比例正常,由于这里山水好,人都长的很美;人们经商、作业都有,乡下人每天都来集市自由买卖,逢一、十五为大集市。人们终年忙碌着,偶尔在城中还可以见到一小块菜地;城市交通不多,汽车也很少;人口比较稀,外地人来这里很少;为了保护清静的环境,市政府不提倡建旅游区。城里设有小学、中学;还有所唯一的大学,学生来自本地,毕业后服务于本乡各行各业。

经济浪潮冲击着中国大地时,家乡也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当改革开放初期,有人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不正确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口号时,市政府认为:一个人靠自己劳动而不依赖剥削别人的剩余劳动价值是不可能很快致富的,这个纲领只会导致人们过于向钱看而不择手段弄钱,引发社会一切丑恶现象,人们思想变乱、变旧、变反动;一致决定:走社会主义共同致富道路!这样,在中国各地发生的一切社会丑恶现象就挡在了城墙外、消灭在原野的郊区,百姓们思想稳定,加强了共产主义道德理念,政府骤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人民的生活同样高速发展着。没有富翁、没有贪官,人们没有埋怨,人民群众心里平衡。

城市西边宽阔的桃花江终年川流不息,碧绿的水面上常常跃起一条条银白色的鱼。这里规定:不到过大年大节时,不许在江里捕鱼。城市北面地形十分复杂多样,江岸几百米长没有任何通道,只有陡峭的绝壁和鸟都站不稳的岩石青苔;下雨天,你会看到绝壁上山洞中的水直接倾泻在江中,形成一匹白布式的瀑布;城市东边的森林、田野、山岭和深谷纵横交错,还可找到溶洞;西边沿江岸一片片竹林、树林。大江中冒出来的几个不相连的、高高耸立的小岛总是给人们以清幽平静和美丽壮观的感觉,岛屿常年油绿,生长着茂密的丛林和灌木;岛上没有人住、没有开垦,因为那是特意留给鸟类和其他动物的家。

城西紧靠江边,江对面有广阔的田野,农民终年在地里劳作,种有稻谷、荷藕、棉花、花生、油菜等作物;水果以桃、梨为主,茶叶产量也很高;如果你去那里,会看到处处都有桃树;一到春天,到处是粉红粉红的一片片,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忙碌着;桃花江就是由此而得名;另外还种有梨、杏、桔、柚等。

江面上没有架现代化的大桥,还是古代保存下来的一座大木桥,桥的中间为吊式起放,一到夜晚,就将吊桥吊起。没有火车通过城市,铁路和车站都在西边江岸,火车南来北往只有燧道可通行,别无他路。

城市东南边建有城市污水厂和一座天然气工厂。城里人从来不用烧柴和煤,都是用的天然气。这里的天然气不是外地输来的,科学家经过充分论证后,地质人员打深井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人们洗澡用热水一般都采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农民们则家家都建沼气池,做饭照明都用沼气这一清洁能源。

这里没有污染,生活和城市垃圾都及时得到了处理和利用,政府禁止使用塑料制品做包装和一次性用品,包装必须可以回收或能很快腐化,人们从不追求虚伪的外表包装,所以城市里一年四季都很干净。

家乡的这一切,似乎都有一些古老的气息,这也正是我最爱她的地方;我的家乡虽山水相映,但并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人们上北下南,与祖国各地都有往来,人们就像鸟儿一样从这里飞出飞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