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利润表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一种会计报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那么他的编制方法是什么呢?请跟随着小编的脚步,我们一起来看看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吧!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依照目前我国企业利润表的格式和内容,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如下:
(一)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润(亏损)的实际情况。
利润表中"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数"栏。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 利润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二)利润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1、"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反映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减去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的支出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营业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业在购入商品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营业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9、"补贴收入"项目,反映企业取得的各种补贴收入以及退回的增值税等。本项目应根据"补贴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0、"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这两个项目应分别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1、"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如为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12、"所得税"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3、"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 1、利润表编制原理
利润表编制的原理是"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平衡公式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在生产经营中企业不断地发生各种费用支出,同时取得各种收入,收入减去费用,剩余的部分就是企业的盈利。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的对比情况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企业经营不当,发生的生产经营费用超过取得的收入,企业就发生了亏损;反之企业就能取得一定的利润。会计部门应定期(一般按月份)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并将核算结果编制成报表,这就形成了利润表。 2、利润形成步骤 计算利润时,企业应以收入为起点,计算出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其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的形成的计算步骤为: (1)以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目的是考核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中: 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折扣
上述公式的特点是: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主营业务直接有关,先从主营业务净收入中直接扣除,计算出主营业务利润。
(2)从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中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计算出企业的营业利润,目的是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上述公式的特点是: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后,得出的营业利润近似净利的概念。公式中,将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作为营业利润的扣减项目,意味着不仅主营业务应负担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其他业务也应负担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3)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计算出当期利润总额,目的是考核企业的综合获利能力。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
其中,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4)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所得税,计算出当期净利润额,目的是考核企业最终获利能力。
多步式利润表的优点在于,便于对企业利润形成的渠道进行分析,明了盈利的主要因素,或亏损的主要原因,使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还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利润表的阅读
(1)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当期主要业务的销售收入总和。收入是按实现原则确认的,不管收没有收到钱,只要销售成立,会计上就要确认收入。收入和现金是两回事,收入不一定会同现金一一对应,所以,取得了收入,不一定能拿到了现金,很多收入都通过赊销方式取得的。因此,严格地从制度角度讲,收到现金或开出发票确认收入的方法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企业经营情况十分复杂,何时确认收入,还应当取决于业务发生时的商业条件,也不是说,以收到现金为标准确认收入绝对不行,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只是一个原则要求。
企业的业务种类很多,交易也很复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性质、不同的交易方式,从收入确认的基本原则出发,判断是否应当在本期确认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名词,如工业企业称为产品销售收入,商业企业称为商品销售收入,一些服务业称为营业收入。
(2)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是当期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含的成本。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项内容。直接材料是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以及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动力等;直接人工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福利费等;制造费用主要是生产车间发生的各种费用。对于商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是购买商品的成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进货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一样,主营业务成本的叫法也因行业不同而有所区别,工业企业称为产品销售成本,商业企业称为商品销售成本,一些服务业务称为营业成本。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是与本期销售收入相关的税金以及教育费附加。要注意,销售税金是在销售收入实现时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不管实际交了还是应该交而没有交的,都包括在里面。值得注意的是,销售税金中不包括增值税,也不包括所得税。由于增值税特殊的核算方法,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在利润表中是反映不出来的。 (4)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毛利,"销售利润"意味着它只包括因销售产品而取得的利润,不包括其他任何不是通过销售取得的利润。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的计算为: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显然,主营业务利润与销售利润的区别在于销售费用的扣除。
毛利是企业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企业利润的源泉,没有毛利就没有利润可言。如果市场相对稳定,毛利率应当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毛利发生巨大波动,意味市场风险大,或企业产品成本不正常。低毛利的产品应当通过周转率来弥补,所谓薄利多销就是这个意思。 (5)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利润"是企业从其他业务上取得的利润,计算方式是: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6)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是企业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商业企业的进货费用,如销售人员的工资、福利费,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广告费、展览费,等等。在工业企业,通常称为产品销售费用,商业企业则分别称为商品销售费用和经营费用。
(7)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全部企业管理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管理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业务招待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 存货盘亏或盘盈、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中反映,利润表中没有反映增值税的项目)、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管理费用是一项期间费用,也就是说管理费用是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也不能转到下一个会计期间,每一期的全部管理费用要用当期收入来抵减。
根据管理费用的性质,可以将管理费用的项目分为三类:①日常管理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等。 ②上交的税费。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中反映,利润表中没有反映增值税的项目。 ③特殊项目费用。包括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技术转让费、存货盘亏或盘盈、计提的坏账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
④摊销费用。包括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等。 (8)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企业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费用,财务费用也是一项期间费用,要用当期收入来扣减。财务费用包括两项: ①利息费用。指企业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该数字是扣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这个利息费用不一定都是已经支付的,没有支付但属于本期的利息费都包括在内。但不是所有贷款利息都包括在财务费用里面,如果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资金,其利息就要算到固定资产里面,这在会计上叫利息资本化。
②汇兑损失。指由于汇率变动将外币项目折算为人民币项目而产生的汇兑损失,汇率变动既可能产生损失,也可能产生收益,统称汇兑损益。会计报表中列示的汇兑损失是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后的差额。这里的汇兑损益包括已实现和未实现两部分。
●已实现汇兑损益。 ●未实现汇兑损益。在会计期末编制报表时,要把所有以外币表示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按编表日的外汇汇率折合为人民币,如外币现钞、外币存款、应收外币债权、应付外币债务等。这种折算只是货币计量尺度发生了变化,外币交易业务并没有实际发生,所发生的汇兑损益也就是没有实现的。 (9)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从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全部利润,代表企业可持续也是可预期的业务所产生的利润。它的计算方式是: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是一个很重要的项目,一般而言,只有这个利润数字是可以预期周而复始发生的,因为这个项目中没有包括非常项目。当然,在作分析的时候,应当扣除管理费用中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 (10)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是企业因为对外投资而分得的净收益,如股利、购买债券而取得的利息收入、所属子公司或联营企业分配来的利润,所谓净收益是指扣除投资损失后的差额。
当期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损失、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和委托贷款减值损失也包括在投资收益内。 (11)补贴收入。
"补贴收入"是国家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款或其他补贴款,包括税收返还的收入。 (12)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企业从非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教育费附加的返还款等。 (13)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因为非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损失。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本期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14)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企业本期取得的全部利润之和。计算方式是: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 (15)所得税。
"所得税"是根据企业本期会计税前利润总额计算的所得税,而不是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调整后的所得税。根据《企业所得税条例》的规定,企业在计征所得税时,可以先补亏,补亏的期限为五年。比如,某企业去年亏损200万元,今年盈利500万元,今年在计征所得税时,可以先弥补去年200万元的亏损,今年实际应税所得是300万元,按33%计算,应交所得税是99万元。 (16)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扣除所得税后的利润,是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