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保持逐年增多的趋势,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篇一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
【摘 要】输电线施工在电力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输电线主要负责向用户输送及分配电能,加强与各发电厂以及变电站的联系,确保电力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本文主要进行分析各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从根本上保障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保持逐年增多的趋势,电网建设水平突飞猛进。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电力建设工程的进度及质量紧密相关,在施工中出现的各项技术问题,将严重威胁到电力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因此,必须不断完善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输电线路的供电稳定运行,促进电力工程事业的稳定高效发展。
1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我国各个城市区域的地质差异比较大,土质好坏各不相同,因此,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方式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中,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土质情况,才能采取可行性的施工技术方案。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是否顺利进行,必须避免杆塔在工作中出现沉降、下陷、变形等不良情况,才能保住良好的基础施工质量,维持输电路的安全高效运行。
在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必须采取特殊手段进行处理,才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例如,在基础施工中的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浇制基础,转角塔由于上拔力比较大,选择钢筋混凝基
础的抗上拔力强,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在岩石基础施工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排查周围岩石,在岩石不符合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变更通知。在施工中尽量避免损坏岩石开挖的基础结构整体性,进行反复核对锚筋安装尺寸位置,再进行固定浇灌,严格遵循混凝土浇制,做好现场养护工作。
2 杆塔工程施工技术
在选择杆塔施工类型时,必须综合考虑各地区杆塔的地形、地势、档距、交通等情况,在杆塔设计中,应该选择运行可靠、典型的杆塔型式。在选择新的杆塔设计型式时,必须经过科学的严谨计算,通过实验操作后,再投入电力工程使用中。在输电线路施工中,选择合适的杆塔,才能合理减小施工成本,易于维护。根据实际的杆塔受力情况,可分为直线型和耐张型。一般情况下,都是将钢筋混凝土杆和预应力混凝土杆应用于平地、丘陵、交通便利的地区。针对施工运输不方便的地区,在跨越或垂直档距较大的情况下,可合理应用铁塔。杆塔施工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组立杆塔,因此,在选择杆塔时,必须保证杆塔具备良好的强度、刚度以及荷载能力等。
3 架线工程施工技术
在线路架线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架线前的工作准备,仔细观察放线导地线连接张弛度,做好紧线与安装附件工作。在架线施工中,大多都是采取张力放线的方法展放导线,并采取与张线相配合的方法进行完成紧线、挂线、安装附件等,此整套架线的施工方法被称之为张力架线。布线组成架线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的被跨越对象,所选择的架线型式也各不相同。对于跨越35kV及以上的不停电线路,可选择高空渡线方法。拖地和张力展放作为主要的架线展放方法,拖地展放线盘部位无需制动,在地面进行线拖无需使用专业设备,操作比较简单方便,但是会对导线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严重降低工作效率。在实际的放线工作中,难以保证山区放线的顺利进行,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严格检查展放的导线及避雷线的外观。在出现损伤的情况下,必须全面查明制造厂是否在线上设有损伤标志,从而采取可行性的处理措施。对于电压等级超过330kV的架线线路工程,其线路展放规定表明,必须采取张力放线,在展放中杜绝出现导线拖地情况。在电压等级较低的架线工程中,大多是采取张力放线方式进行导线展放。在实际的张力放线、紧线及附件安装过程中,最重要是避免导线磨损,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保护导线的完整性。牵张机械会一直保持导地线具备相应的张力,因此对交叉物始终存在一定的安全距离。虽然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良好的导地线展放质量,但是使用的机械较为笨重,所需成本较高。
在完成导线展放后,应在牵张机前将导线临时锚固。为了避免导线振动而引起的疲劳断股,必须确保锚线的水平张力低于导线计算拉断力的16%。锚固时同相子导线间的张力必须出现一定的差距,有效错开子导线,保持与地面的距离超过5m。紧线前必须完成以下工作:第一,保证子导线处于放线滑车中的精准位置,避免出现跳槽现象;第二,在子导线出现相互绞劲情况下,必须打开后再收紧导线;在直线压接管位置不合适的情况下,必须经过处理后再紧线;第三,为了避免出现导线损伤,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处理出现的问题;第四,现场反复核对弛度观测档位置与档距,进行设立观测标志;第五,在中间塔放线滑车在放线中设立临时接地,在紧线前确保良好的接地。
4 光缆工程技术
光线中含有金属材料,必须开展全面的避雷工作。在前期检查中必须保证所需装置总数符合标准,了解光缆的性能,综合化检测全部材料。卷盘长度为3km,弯曲半径超过外径15倍的光缆,必须加强其力度,并由专人负责拖拉工作,选择合适的接点方位与接头盒。同时,根据熔接盘的大小合理增加盘绕圈数,其合适的圈数为3。在进行完成光纤熔接工作后,严格参考接头盒规定说明,加强密闭处理,避免防灰土进入光纤,光缆接续后并将接头盒挂在吊线上。
5 输电线路检修施工技术
合理高效的输电线路检修施工,才能保证设备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由于输电线路容易受到地震、雪灾、冰雹、台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输电线器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送电线塔出现倒塌、绝缘串脱落情况。因此,调度员必须做好全方位的巡查、检修工作,针对会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进行制定可行性的处理方案。为了确保线路的安全展开,必须详细记录故障诊断类型,针对故障原因、地点、类型等基本情况,及时采取高效的处理方案。在出现小故障时,巡视人员可自己使用小工具或材料,进行处理存在的小缺陷,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在出现比较严重的障碍时,巡视人员应该向技术人员及领导真实汇报故障情况、设备损坏程度,在50min内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抢救方案,严格检修存在的故障点。在完成订检修工作后,应该从杆塔上撤下检修所使用的工具,确保通电前线路上无出现杂物后,再撤去接地线,合闸通电。
6 结束语
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在促进电力工程顺利进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持续改进输电线路技术,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冰慧.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 (15).
[2]邓锡鹏.浅析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J].商品混凝土,2013(17).
[3]雷富强.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技术与市场,2013(11).
[4]邵尽波.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9).
[5]张辉.浅析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
作者简介:
吴法清(1973―)男,工程师,现任洪湖市电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输变电工程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篇二
电力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输、配电线路设施地下化在改善城市环境和强化城市防灾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电力线路多采用地下输、配电线路,采用开槽、顶管、浅埋暗挖以及盾构等方法铺设。本文主要对当前电力隧道工程浅埋暗挖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浅埋暗挖;电力隧道;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电力隧道跨度小、支护刚度相对较大,在城区正常的地质条件下施工安全可靠,对地下管网及建筑物的影响较小。根据道路及市政管网总体规划,电力隧道主干线一般布置于其他管线下部。且靠近红线,隧道覆跨比较小,一般属于浅埋甚至超浅埋暗挖隧道,对于一些对沉降较为敏感的建筑物、土质条件较差以及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区域,施工难度较大,风险等级较高,需要采取一系列施工技术措施来保证施工安全。
1 工程难点与风险分析
某立交桥梁位于市区,车流量大,社会影响大,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主线桥为3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台为承台、钻孔灌注桩,中墩为双柱、承台、钻孔灌注桩,1号桥台桩基为摩擦桩,桩底标高13.800 m,电力隧道底高程为37 m。电力隧道从主线桥l~2号轴边跨下穿,距l号轴桩距约4 m,距离较小,属浅埋暗挖近接施工,现况结构对施工扰动较为敏感。因此,电力隧道施工必须严格控制沉降,避免对结构产生破坏。
l、2、5号通道桥为天然地基下的扩大基础,基础底高程46.700 m,电力隧道底高程37 m,顶高程40.200 m。与通道基础净距6.5 m;隧道从通道桥跨中穿过,距通道基础水平净距6.8 m,通道基础位于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并且隧道覆跨比变小,仅为2.1~2.2,施工沉降会对桥梁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电力隧道穿越通道时必须严格控制沉降,保证现况通道桥梁安全。
另外,经调查,桥区地下有大量管线,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地下管线的安全。
2 采取的注浆加固措施
为确保该桥的安全,在过该桥段采用以下方案:过该桥段隧道拱顶、侧墙采用全断面注A、C无收缩双液浆加固地层;对隧道拱顶及侧墙四周土体进行注浆加同。
2.1 注浆加固原理
注浆过程中,当注浆到一定压力后,在注浆孔周围会产生一定大小的泡体。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加,在浆液泡体上方的土体会产生一个倒立锥形剪切面;另一方面,当浆液泡体的直径(r)增大时,周围的土体将提供越来越大的阻力。
设浆液泡体的向上总压力为,浆液泡体的水平压力为。圆柱形浆液泡体平面投影面积为,圆柱形浆液泡体的侧面积为,则有:
因为值唯一,所以研的增加与浆液直径的平方成正比,而的增加与浆液直径的一次方成正比。因此,浆液向上总压力的增加幅度远大于总水平力的增加幅度。在一定压力下,浆液泡体直径达到了一个极限值,此时,水平和向上的压力足以使得浆液充填土体问的缝隙,从而改良土体的物理指标。
2.2 注浆参数及浆液配比
(1)注浆材料配合比。A液(200L):硅酸钠100 L、水100 L;B液(200 L);Gs 8.5%、P剂4.5%、H剂6.7%、C剂7.1%、水;C液(200L);水泥33.3%、DHP剂5.6%、GOX剂4.2%、XPM剂5.4%、水。由A、B液组成溶液,由A、C液组成悬浊液。注浆时,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入适当特种材料以调节凝结时间、增加可灌性和改善早期强度。
(2)主要注浆技术参数。注浆压力一般为0.3~0.6 MPa;注浆扩散半径500 mm,孔间距为350 mm,重叠150 mm;浆液平均注入率一般回填土层35%,淤泥层30%,黏土层20%,砂卵层30%,该加固范围内主要为黏土层,注入率按20%进行控制;凝结时间一般30~60 s。该黏土层改良后土体强度达到1.O~1.2 MPa,渗透系数k=10-7~10-8 cm/s。
(3)注浆效果检测方法。注浆结束后,采用注浆体内钻孔取样检查方法。检查孔的数目约为总注浆孔数的5%~10%。检查的重点是地质条件不好的地段以及注浆质量较差或有疑问的部位。
2.3 注浆加固施工方法
根据现场条件,采用在隧道内布孔注浆加固施工方法。采用XY-28300型钻机钻孔,使用的注入管为旋转二重管,直径Ø42 mm,在端点装有管内混合器,使注浆液充分混合。当达到设计深度,内管的喷水孔将关闭,以进行横喷射。用SYB-60/160型注浆泵将A、B液分别压人外管和内管,并在二重管的端头混合室内混合,通过滤网在水平方向实行喷射,使注浆液浸透到地层中。二重管双液浆压注示意图。
3 隧道施工技术措施
3.1 双液注浆加固施工
为确保施工安全,在过该桥段加注A、C无收缩双液浆,对电力隧道拱顶、侧墙、底板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加固范围为隧道结构外2 m,注入率为20%,两个循环之间相互搭接长度约4 m(见图2)。
图2 注浆加固纵面示意图
双液浆主要改善土体物理性质,增加隧道四周土体抗压强度和黏结性,达到加同目的。在注浆检测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
3.2 土体开挖
(1)隧道土方开挖,采用正台阶法,中间留核心土,确保掌子面土体的稳定。开挖步距严格控制在50 cm以内。开挖掌子面土体时,严禁掏挖核心土,严格控制超挖量。
(2)开挖时设专人负责洞内支护状态监护,发现土层有异常情况应停止作业,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查明原因并制定可靠方案后再继续施工。
3.3 锚喷支护施工
(1)施工中孥持“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原则,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开挖步距严格控制在0.5 m,力求在4~6 h使隧道结构封闭成环。
(2)加强拱脚处理。安装拱部网构钢架时,在两拱脚部位安设Ø32、L=2.25m钢花管,并注入早强水泥砂浆,使其形成受力良好的锚管,从而保证隧道结构稳定。
(3)确保喷射混凝土质量。要确保每榀拱架上方喷实,使喷射混凝土与围岩密贴,施工中安排专人逐榀检查拱顶喷实情况,发现空洞要及时处理。如果空洞不大可以用低强度混凝土填满即可.如果空洞较大必须使用喷射混凝土将孔洞喷实。并且在该处预留注浆管,待下一榀闭合后马上压注水泥砂浆处理,确保隧道拱顶的密实。
(4)及时进行背后同填注浆。为保证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与地层密贴,减少地面沉降要及时进行衬砌背后回填注浆。回填注浆孔一般设在拱顶,间距2m,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注浆压力小于0.4 MPa。
穿越砂层时,拱顶的背后回填注浆一定要随隧道的掘进同步进行,与掌子面的距离控制在5~10 m以内。
(5)控制注浆压力。注浆时要密切监测注浆压力,防止压力过大造成地下管线拱起破坏和地面的隆起。
3.4 防水层及二衬结构施工
隧道结构防水及二次衬砌为一般常规施工,本文不再赘述。
3.5 地下管线的保护
该工程9~1l号竖井之间需穿越多条市政地下管线。其中,两条Ø1 750雨水管线、两条Ø1 050污水管线,管径大、且距拱顶较近,是保护的重点。为保证施工中地下管线不发生破坏,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与各管线管理单位取得联系,确定加同措施,对既有管线进行保护。
(2)制定应急预案。污水管线:一旦发生渗漏,立即启动备用水泵,将水倒向下游,控制污水向隧道内渗流,同时通知管线管理单位。燃气及上水管线:一旦发生故障,立即通知管理单位,并积极配合管线管理单位进行处理。
(3)施工中对管线进行监控。一旦管线发生情况,立即配合管理单位进行紧急处理。
4 结束语
在城区复杂环境下的软弱同岩隧道施工技术已较为成熟,关键在于如何按既定方案施工,严格进行过程管理。电力隧道目前已通过竣工验收,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大力配合下,隧道施工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顺利完成了隧道施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