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啬的秀才的故事

2017-03-20

民间故事是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之称,负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吝啬的秀才》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吝啬的秀才》

有位秀才,三十多岁了还没有讨到老婆,不为别的,只因他对女方的要求太苛刻:长相漂亮,不要聘礼,每餐饭只吃三粒米。忽然有一天,秀才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到了头上,这样的老婆还真的“送货上门”了,她长得漂亮,简直是“绝色”,而且不要男方分文聘礼,还不用吃饭,连那每顿的“三粒米”都省下了。

秀才和这个女子做了十来天的夫妻后,他起了疑心,原来,每天半夜,妻子都要出门一段时间,问她,总说解手去了。秀才心里犯了“嘀咕”:不吃不喝还用拉屎撒尿?于是他决心探个究竟。

这天夜里,秀才起身悄悄跟着妻子出门,发现她没有去村上任何一户人家,而是向野外走去。秀才走在后面,继续一路跟踪着,一会儿,他见妻子在一座新坟旁停住了,一改莲步轻移的淑女形象,一双纤手插入坟堆,将新埋的死人挖了出来,大口吞食起来,秀才惊得大叫一声,晕倒在地……

第二天早晨,秀才的那个鬼妻子对邻居说,男人有事出远门了,买条狗来看家护院。其实,鬼妻子为了不暴露自己的面目,竟把丈夫变成了一条狗。从此,可怜的秀才开口说话成了狗叫,眼睛一张成了“狗眼瞧人”,每天吃的是剩菜馊饭,还要看着鬼妻和形形色色的男人鬼混,虽说知道这个女人是鬼,但毕竟夫妻一场,这使他痛苦万分。有一天早上,在光天化日之下,鬼妻竟在院内的草垛里和奸夫鬼混,秀才狗真的急了,他突然想起一句民间谚语:“眼不见心不烦”,于是他毅然抛下几代人省吃俭用积下的家产,离家出走,让自己获得了自由。

自由虽是个好东西,但自由毕竟不能当饭吃,而且秀才狗不知道该如何找到吃食,填饱肚子。自由了三天,秀才狗气息奄奄,饿晕在一个卖肉包子的小摊前。摆摊的老汉动了恻隐之心,从蒸笼里拿出一只肉包子打在狗的身上,秀才狗一个“激灵”醒来,一口就把这救命之物吞下肚去,并向老汉作了个揖,老汉大为惊异,心思一动,决定留下这条通人性的狗。

就这样,老汉第二天上街卖肉包子时就多了个帮手,他让通人性的狗帮着收钱。当时情形极为热闹,有好些人并不想吃肉包子,而是要试试这条狗是否真的认识钱,有人拿一两银子买一只包子,有人用一个铜子儿来蒙事儿,但都没有难倒秀才变成的狗,零钱找得毫厘不差,惹得顾客一片惊叹:“瞧啊,连狗都会做生意了!”老汉善有善报,肉包子生意日益红火,三年后,富丽堂皇的包子楼终于落成,即将开张。

早些时候,老汉丧妻,留下了一个独生女儿,这女儿从小喜欢旁门左道,当时正张罗给她找婆家,谁知这小妮子竟不辞而别,去学什么法术了,长期云游在外。这次听说父亲生意做大,肉包子打狗打出滚滚财源,心里暗暗称奇,特意回家来见识见识这条能认钱的狗。

女儿一进家门,父亲就夸奖这条狗如何如何通人性,女儿掐指一算,说:“他本来就是人嘛!”父亲正在惊愕,只见女儿拿了块床单蒙在狗身上,口中念念有词:“变!”话音刚落,秀才立即恢复了人形,裹着床单跪在老汉的女儿面前不肯起来。

老汉拿来衣服递给秀才:“别不好意思嘛!”可秀才不肯起来。老汉又说:“狗都当过了,还怕难看?”秀才还是不肯起来,于是老汉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起来呀?”秀才说:“我要报仇!”

老汉的女儿听了面露难色:“做你老婆的那个女鬼我认识,手段很厉害,所以不是我不想帮你,实在是我的本领不如她啊!”

秀才感到很失望:“那如何是好?”

老汉的女儿无可奈何地说:“看来还得把你变回去才行,否则我们父女俩性命难保。”秀才一听大惊失色,头磕得血流如注,苦苦哀求。老汉的女儿见他可怜,决定帮他一把,为民除害,于是便说:“并非完全没有办法,只是风险太大。”秀才被逼到了绝境,做人做狗已经由不得自己选择,只好拼命一搏了,他断然说道:“如能报仇,万死不辞!”

于是,老汉的女儿手画一符,烧成灰后用雄黄酒冲在碗里,然后再三叮嘱秀才:“只要这碗酒能泼在你妻子脸上,要她变什么她就会变成什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秀才拿着酒走了之后,女儿和父亲便收拾好金银细软,作好了随时逃离的准备。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那个鬼妻再狡猾,再厉害,总是防不胜防,就这样,秀才把那酒泼到了鬼妻的脸上,让她变成了一堆狗屎,然后夺回了家产。经过这件事后,秀才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吝啬了,他还娶了个饭量挺大的老婆。老汉的包子楼也如期开张,生意红火至今,成了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

秀才简介:

隋朝开始开科取士,最初亦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试的一种。但后来「秀才科」被废,秀才一词一度变成了读书人的泛称。到了宋朝时,凡经过各地府试者,无论及第与否,都可以称为秀才。故此当时有「不第秀才」之称。

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秀才中部分人是贫穷家庭出身,但是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只有生员资格的秀才并没有俸禄,若果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亦不足以为官。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这些在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在社会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被称为「穷秀才」。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秀才是地方士绅阶层的支柱之一。在地方乡村中,他们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因为他们在地方官吏前所有的特权,故此经常会作为一般平民与官府之间沟通的渠道。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平民要与官衙打交道,经常都要经过秀才出面。而一般平民家中遇有婚丧事,或过年过节,亦有请村中秀才帮忙写对联、写祭帐等习惯。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