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用word2007页码怎么弄

2017-06-08

论文是我们学术及科研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训练我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小编整理论文用word2007页码怎么弄的方法,欢迎阅读!

弄论文用word2007页码的方法

1、打开需要编辑的论文,点击“显示/隐藏编辑标记”,为了显示下边的分页符标志。

2、将摘要、前言、大标题设置成标题1,小标题依照次序设置成标题2、标题3以此类推。

3、在首页和摘要中间,目录和正文中间插入分页符。

4、双击摘要的底端,插入页码,设置格式,注意首页、摘要目录部分和正文部分分别单独设置页码(在设置时取消“链接到前一条页眉”)。

5、回到目录页,插入目录。

6、设置完成后,目录页码就设置好了。

关于未来的论文范文

创新学科平台,引领未来教育

一、引 言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提高教育水平的战略性选择。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必将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教育资源强国产生重要影响,也必将为教育技术学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2012年9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其中“宽带网络校校通”是基础,“优质资源班班通”是关键,“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则是未来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发展方向,是本质的核心点。因而特别要求逐步为学生和教师建立实名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大力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将促进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之中;完善基于网络的教研平台和城乡校际结对帮扶平台,通过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积极促进城乡学校同步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各地大力支持、积极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可以预见,未来教育空间平台将成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创新性平台,为学生、教师甚至全社会公民提供全功能的教育学习空间,帮助完善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

二、教育空间的概念

空间,很容易被人感知和使用,但提及其概念,却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在辞海里,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从词源意义来说,英语中空间(Space)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拉丁语的“Spatium”,是指“在日常三维场所的生活体验中符合特定几何环境的一组元素或地点,两地点间的距离或特定边界间的虚体区域”。老子在2500年前就对空间的“空”和“无”作出了精确描述,人们对于空间本身的认知之所以感觉到难以琢磨和无法预测,就是因为空间本身所具有的“空”和“无”的特征。然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自然科学与哲学便赋予“空间”更为抽象的含义。16世纪布鲁诺清晰地界定:“空间是一个连续的、三维的自然之量,物体的量值被包含于其中,它在本质上有着相对于所有物体和一切存在的优先性。”牛顿进一步奠定了“空间”在现代科学中的主导地位,使“空间”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被运用于数学、物理等科学领域,他认为空间是绝对的,空间能够借助三维格被精确地界定。在近代的空间观念中,空间是一个静止的概念。20世纪以后,空间观念发生了本质性变化,除地理空间外,空间的范畴与意义得到了不断地扩张。

空间是人类存在并得以活动的环境,是人的物理世界和生活世界合二为一的一种创造,它由自然的、生活的和社会的一些元素构成,这些元素之间可能相互促进,也可能相互影响,甚至是异化。教育,作为人类生活与实践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虽然它有其自身特有的一些结构和功能,但又处在与社会系统和生活世界的相互关联中。教育空间,也就是教育所处的空间,是社会整体的系统与生活相关联的系统的一个复合体。它所处的空间性质,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它自身的特殊性不断地与外部社会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传递过程中完成自身的转换与更新。

在人类教育历史上,教育空间可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教育空间。在人类原始社会时期,教育本身还没有从社会生产、生活中分离出来,也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员,教育以“大自然”为空间,用“日出日落”作为信号来规定作息时间。那时的教育空间是相对自由、多形态的空间,它随着人类生活的进程而发生、发展和变化。第二阶段是学校教育空间。随着近代学校教育的产生和班级组织形式的出现,教育空间由自然边界的多形态空间压缩到“学校”这样一个圈定的范围,从而出现了教室和课堂,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这时的教育空间是教育社会化的产物,它规范了教育的行为与教育系统内部的进程。现在发生和发展的是第三阶段——虚拟教育空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不仅生活在一个实在的物理世界空间中,也生活在由计算机和网络所构筑的虚拟空间中。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与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人展开对话交流,不再受到物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虚拟空间应用在教育中,不仅能够提供听觉和视觉感官效应,甚至还可以提供触觉和其他的感官接触,使教育完全沉浸在一个虚拟多维的世界里,将教育推向一种革命性的变化中。虚拟教育空间作为对于教育制度化空间的突破与化解,将打破历史教育意义上对于“空间”的基本概念,并将教育空间由实践空间阶段转向表征空间阶段,从一个新的经验维度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从教育空间的三次变化可以看出,教育的发展与进化过程是一个形态逐渐分化与异化的过程,教育形态的分化直接导致教育空间的分化与变迁。 [1]

三、 教育空间平台的案例

空间站原本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航天员在其中生活 工作和巡防的载人航天器。随着 网络虚拟空间被广泛用来完成各种任务,人们逐渐借用空间站的含义表述虚拟空间的功能,于是出现了QQ空间站、图片空间站等名称,教育空间站正是在此意义上被广泛使用的。[2]“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 发展方向,教育部 计划今明两年要把网络学习空间从目前的60万个提高到600万个,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所有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努力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 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必须要有教育空间平台作为支撑,近年来以“教师空间站”或“教育空间站”为名称的教育技术学科平台得到快速发展。

(一)华东师范大学未来教师空间站

最先把空间站应用到教育中的是华东师范大学。“让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培训的人,可以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本着这样的理念,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领衔首创了未来教师专业发展创新体系的教育空间平台——“未来教师空间站”。“未来教师空间站”已经构建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未来教师专业发展创新系统,成为获得国际同行肯定的以技术创新支撑学习革命的典型案例。它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教学观察室

教师教学观察室是一个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聪明教室,适用于不同学科及类型的课堂教学,包括安装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观察的拍摄、编辑、制作的音像系统;便于在课堂由教师与学生共享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基于无线技术的互动教学系统以及智能电子白板矩阵记录系统。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全方位的观察记录,帮助教师评价、反思、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技能,形成教育的专业知识体系。

2. 专业发展实验室

专业发展实验室借助无线技术支持的教学交流系统,分享不同的教学体验,寻求最佳处理课堂教学问题的策略;面对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课堂情境,思考、设计、协商、评价和建构高效能的教学方案和专业发展方案。

3. 学习共同体互动室

学习共同体互动室通过可视网络交流互动平台,注重在职教师的专业终身发展和国际化教师教育的沟通和分享; 组织国内外基于网络可视化的培训与研讨会,形成国内外合作交流网络。

4. 集成控制室

集成控制室是整个教师空间站的控制中枢,通过实时的任意切换,可以控制和集成任何实验室的各种信号,编制数据和音像制品。

5. 教育研究数据工作站

教育研究数据工作站用于建立教育研究的科学模型,开发教育多媒体软件和教育游戏,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持续研究和追踪研究提供数据和依据。

6. 教育网络资源室

教育网络资源室主要基于内外网络教育资源构建,从教育资源、研究和开发上支撑并拓展“未来教师空间站”的系统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师网络教育资源。[3]

(二)广西师范学院未来教师空间站

广西师范学院在长期的办学 实践中,坚持师范教育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眼于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着力打造以提高教师教育能力为目的、以现代化信息服务为手段的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创新平台——“未来教师空间站”。空间站最底层是各种常规和创新实验室,依托各个实验室先进的信息化硬件、软件和网络系统,可以把远程网络教学空间与现场课堂教学空间、传统教学空间和现代教学空间、教育研究空间与教育实践空间、国内教育空间与国外教育空间进行延伸与融合,成为一个一体化的高效的教育教学空间。“未来教师空间站”是一个以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服务于广西的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其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师教育教学改革,能在区域内较好实现教育部提出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三大目标的教育培训系统。它主要在技术上实现了各种教师教育实验室和信息技术系统的集成,功能上实现了各种教学空间集成,应用上实现了教育培训、师范生技能教学和教师教育研究的集成。[4]

1. 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室

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室主要配备有远程见习系统、多媒体互动电子白板教学系统、课堂即时反馈系统、移动学习系统、自动录播直播系统等设备。主要应用方式有: 新教学技术学习、教与学模式体验、课堂教学观察与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验等。它能够帮助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练习、评价、反思、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分享彼此的教学 经验,提高教学技能。

2. 学习共同体互动室

学习共同体互动室配备网络视频学习培训系统、互动多媒体矩阵投影系统、自动录播直播系统、无线网络系统。通过可视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召开校内外、区内外网络可视性培训与研讨会,并构建内外合作互动交流网络来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分享。

3. 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

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由2个总控室和14个微格教室组成,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传输、存储技术,所有教室视频图像实时显示、实时记录,并可在录制的同时进行检索、回放和刻录备份等,完全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主要用于学校微格教学、教学示范、教学评估、远程教学、课件制作等。该系统的应用能使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4.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验室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验室主要配备了6组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光盘播放点、卫星接收教学点、计算机教室全套设备。该系统用于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使用、维护和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方法,并进一步研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管理、技术和应用推广等相关课题。

5. 教育网络资源开发室

教育网络资源开发室主要配备有高性能多媒体电脑、影像采集、编辑等设备。该系统用于研究开发教育多媒体软件,提高师范生课件开发能力和整合建设各种教育网络资源的能力,为学院师范生培养、在职教师培训提供优质教师教育网络资源。[5]

(三)湛江师范学院未来教育空间站

湛江师范学院建设的“未来教育空间站”是全国第三个教育空间平台。华东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建立教师空间站的最终目的都是教师教育,由于考虑到“未来教师空间站”的投资巨大,如果只用于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有点大材小用;而且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未来教师空间站”技术越来越成熟,面向社会服务已成为可能。教育空间平台不但要提供教师教育服务,更重要的还要充分利用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建立完整的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涵盖教育全领域的数字化学习服务。因此湛江师范学院将要建设的“未来教师空间站”改为“未来教育空间站”,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所表达的含义却是深远的。

未来教育空间站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中心,服务于湛江各县、市、区及农村中小学,覆盖学院各教育实习基地和继续教育基地,辐射全体Internet网络用户,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课堂教学、高校课堂教学与中小学课堂教学、城市课堂教学与农村课堂教学、普通教育教学与继续教育教学在时间、空间、内容及方式等四个维度的融合的教育空间平台。未来教育空间站是本地即时面授课堂在时空上的有效延伸,综合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数字交互技术,构建了具有强大功能的新型教育空间。

1. 学习共同体系统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将使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双向沟通变得更为便捷,使学习者在共享性的学习活动中共同建构知识,也更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与教师及其他学习者的沟通和合作。学习共同体系统能够构建多点多面远程即时学习共同体,各地各校各学科的师生均可实现远程即时文字、声音以及图像交流,以及实时学习资料的集中提交与分散发放;开辟各科目各专题的论坛,用于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知识研究与学术探讨;实现学习监督功能,为每一科目都设定电子测试模块,并设定通过条件,让学生自测,系统自动评价。

2. 网络智能录播平台

网络智能录播平台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为核心,集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于一体,自动测算教师的空间坐标,以及站立学生的空间坐标,控制相应的录制摄像机,实现教师自动跟踪和学生站立的识别,实现课程的全自动、智能化录制;具备多媒体数据实时切换与录播功能,可智能切换多路视频信号源,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场景进行实时切换;通过互联网实现课堂直播,课堂内容包括音频、视频以及计算机屏幕内容,接收端只要通过网页浏览器即可收看直播课堂内容;通过收集教师授课视频、学生听课视频、授课电脑VGA信号、板书画面、授课现场音频信息等,自动生成标准课程资源。

3. 智能教学评价系统

智能教学评价系统包括系统管理、用户登录、在线评价、评价分析、评价查询、数据维护等功能模块,能够自动采集多种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智能评价。根据评价工作主题的分析结果,生成每项评价指标的结果,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可用于学生实习、微格教学以及课堂教学检查评比等方面。可及时了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4. 网真远程实时交互课堂

网真远程实时交互课堂是将“课堂”这种在学校的正式学习方式,扩展到远程教学中,并且对教师、学生以及系统管理者等建立相应的知识库,将知识管理、流媒体、远程实时交互等技术融入远程教学,构建多群组、多点、多向远程实时交互的远程课堂,使这种远程课堂最接近甚至超越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分群组、多点、多

方向集散控制的远程实时交互功能,教师可同时对分布在多个课室的多个班上课,学生可集中到一个多媒体教室中听远程教师的授课,也可分散在家或宿舍里听课,师生双方都可通过摄像头看到对方的情况,进行实时互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异地师生通过音视频进行实时交互,如同置身于同一课堂之中。实现跨设备、跨平台应用,除了可以在个人计算机上应用外,还可以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等移动无线终端使用。根据动态交互数据自动建立知识库,将知识管理融入远程课堂教学。

5. 远程学习空间

远程学习空间主要面向自考或开放班学生,是集远程异步学习、教学资源库、电子图书馆、学生能力自检测以及认证评价系统而成的网络远程学习空间。提供异步学习加自助考评认证功能,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在指定时间段内登录完成学习内容。学满规定学时后可自行测试,达标后可参加统一的考评认证,获取相应资格。远程学习空间的学习辅导以异步双向交流为基础,强调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它采用函授辅导、小组学习指导、远程视频助学、电话答疑、网络语音答疑、论坛答疑和电子邮件答疑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地弥补了实时课堂时间的不足。

6.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拥有强大的资源库,整合文本、图像、音频等教学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是具备网上备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自主学习、自主训练、文章提交、网络考试、在线答疑、课程论坛、网络词典等各种服务的综合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全面支持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视频点播保留了传统教育媒体的多媒体特性,通过视频、声音、图像、动画、文本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传送丰富、具体、生动的知识,使抽象化的知识更加形象化;同时又克服了传统教育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限性,赋予了学生充分的主动权,学生可自主点播所需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7. 基于教育的3D体验空间

基于教育的3D体验空间主要提供基于教育的3D体验功能,包括3D视频录制、3D立体影视技术编辑和3D视频观赏功能。通过虚拟现实的3D教育场景仿真与漫游、实时交互和3D虚拟现实学习生活等,弥补远程教学条件的不足,避免真实实验和操作的各种麻烦,彻底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建立场景漫游系统,使学生在“游戏”状态下进行学习,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学生在建立的场景中进行意义建构,符合目前远程教育所遵循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四、教育空间平台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笔者在对华东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的两个教育空间平台项目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案例资料,主持了湛江师范学院未来教育空间站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与实施,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认为,要想取得教育空间平台项目建设的成功,对于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在指导思想上和具体行动中需要自始至终地保持清醒认识。

(一)目标与手段

对于教育信息化,教育是目标,信息化是手段,这是不争的共识,似乎已是“正确的废话”。但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中,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情况屡见不鲜,成为项目效益不佳的最常见原因。在教育空间平台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考察、立项等准备工作,对于每一项内容都需要反复地推敲,思考这项信息化举措是否在为教育的目标服务。

(二)部分与整体

部分为整体服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处理不好这个关系,教育空间平台项目建设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整体运转不畅的问题,形成信息孤岛、功能孤岛,沦为一堆不同厂家设备、软件的简单堆叠。

(三)业务与功能

业务需要与功能需求分别从应用和技术实现的角度对需求进行解读,相互密切关联,故此在现实教育信息化项目中很容易被混淆。在不同的教育业务需求中,提取共性的教育功能需求,是实现高品质教育空间平台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使用的关键。

(四)建设与运维

建得好只是阶段成功,用得好才是最终成功。在教育空间平台项目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对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对于教育空间平台的运行和维护必须在资金、人员、技能、管理等多方面予以保障。

(五)网络与实体

信息技术搭建起来的“空间”,在大家熟悉的实体空间之外,为教学科研拓展了全新的“虚拟空间”。这本是教育空间平台项目之所以被叫做“空间站”的一个原因。但在类似项目的规划与建设中,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实体空间的限制,而没

有充分体现出 网络空间、虚拟空间的特点和优势。

(六)面子与里子

在当今现实 环境中,要搞好 教育信息化,不仅需要搞好里子,还要搞好面子。这不是提倡搞“虚假浮夸的面子工程”,而是因为教育信息化需要创新 应用,需要示范推广,需要资源支持。提倡“实实在在的面子工程”,不仅是吸引师生学好、用好教育信息化的手段,还是沟通“技术”与“领导”的捷径,对教育信息化深入持久地 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七)理想与现实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空间平台项目的根本目标。“教育现代化”的理想是美好的,“教育信息化”的起点是现实的。脱离了现实中理念、人员、素养、资金、技术发展水平、装备条件、场地等限制,自然会建成“空中楼阁”。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功能规划、产品选型、项目建设及运维中要注意权衡好教育空间平台项目的长期效益与短期效果。

五、结束语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进行太空科学研究和开发太空资源的平台,使人类发展从地空走向太空。教育空间平台总体发展构想就是要促进教育科研从传统的“自然时空”向信息技术所支撑的“数字时空”的延伸和跨越。新的教育理念催生高水平的教学,新的教学环境促进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未来教育空间平台除了网络、计算、存储、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外,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系列教学科研的“实验舱”,开展未来教育的课堂 实践和教育创新实验,支持教师、学生在移动网络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开展教学与学习。教育空间平台的建成和使用,对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引领未来教育,成为集教学科研、教育实践、调查研究、资源建设为一体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平台,从而促进 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