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贫困生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因素及控制论文

2016-12-01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以下是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高校贫困生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因素及控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析高校贫困生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因素及控制全文如下:

一、生源地助学贷款概况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大学生发放的、在学生开学前户籍所在地农村信用社或银行申请办理的无需担保及抵押助学贷款,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和扶持。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

2004年中央第一次正式提出积极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2007年8月29日,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举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地区签约启动仪式,标志着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正式实施。从2008年开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截至2010年7月,全国共有23个省启动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其中有9个省全面实行。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23个省份中共有1 778个县区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覆盖率79. 3 % 。2007年以来,全国累计共有98. 9万贫困大学生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际发放金额64. 4亿元,涉及的数目巨大,人数众多。实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于推动教育公平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源地助学贷款虽然具有很多优势,比如道德、习俗、亲情等约束力量,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风险并不能因此而消失。伴随着生源地助学贷款进入偿还期,参考以往学生助学贷款的还款情况,生源地助学贷款仍然存在偿还难问题,难以逃避学生拖欠贷款甚至违约的风险。一旦发生风险问题,不仅会给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还会导致恶劣的诚信问题。

二、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的风险因素

(一)贷款管理缺乏相应的责任主体

农村信用社和当地银行容易对辖区内的居民进行调查了解,因而是最贴近“生源地”的金融机构,但它们都缺乏足够的资金供给能力。国开行的经营网络难以深入到县级地区,难以深入细致地管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目前,折中的办法是在县教育局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但带来的问题是缺少足够信贷知识的专业人士,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具体实施机构,基层农村信用社在贷款的管理过程中被闲置,管理贷款的重要任务反而由缺少信贷知识的教师承担起来,容易造成贷款管理缺乏相应的责任主体。

(二)部分贫困大学生还贷困难

学生正常学制毕业后满两年开始按借款合同约定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学生在校及毕业后两年期间为宽限期,宽限期后由学生或其监护人按借款合同约定,按年度分期偿还贷款本息。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申请对象是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还款主要靠他们毕业后的收入,学生毕业后就业与收入具有不确定性,无形中增加了贷款风险。贷款一旦到期,面对经济困难的家庭和工作场所不固定的学生,贷款回收工作将会遭遇巨大困难和较高成本。一旦借款人在大学毕业后不能找到理想工作或没有稳定收入,就没有稳定的还贷资金,即使借款人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贷款也会面临损失。

(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在生源地助学贷款施行地区,农村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享受一定的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的优惠政策,以保证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对于一些刚开始试点的地区,以及经济不发达的困难地区,财政优惠政策往往因客观原因落实不到位,导致贷款机构管理成本增大、盈利空间变小。因此,农村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缺乏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有效实施,增加了贷款政策性风险。

三、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风险控制

(一)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包括借款人信息、贷款信息、网上办理贷款业务、信用评价、信息帮助与咨询5个基本模块。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每位借款学生建立专门的助学贷款账户,并作为身份证号码、毕业证书等网上查询的附件,接受社会各界的诚信监督。同时,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可以简便办理贷款的程序,减少学生在办理贷款和还款过程中产生的交通、通信等费用,减少借款人的经济负担。完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生源地贷款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

(二)在法律法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约束借款人的行为。在法律法规面前,能够对借款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威慑力。处理违约、欠款行为,执法部门能够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了法律的强大后盾,一旦发生贷款风险,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可以及时冻结贷款人的银行账号和资产,必要时可以采用法律手段,将拖欠、违约行为诉之法律。与此同时,的基础上,款案例中,建立完善的利息奖惩机制。在法律法规在过去的还学生信用意识淡薄的情况不在少数。对信用良好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措施,比如减息;对信用不好的学生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比如提高利息。通过利息鼓励与惩罚,让学生自己去衡量得与失。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旨在保证学生能够按时还款,降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风险。

(三)建立有效的贷款回收体系

生源地助学贷款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与贷款回收息息相关。目前,仅采用简单的担保方式来防御贷款回收过程中的风险是不够的。针对贷款回收存在的风险问题,建立实用、长远、有效的回收体系十分必要。根据学生的还款能力,合理分析学生的还款负担,制定合理的还款方法。比如:采用等额偿还本息的还款方案,还款人每月需偿还固定的金额。递增偿还本息的还款方案,刚开始还款人每月偿还的钱数较少,后来偿还的金额逐渐增加,适合刚毕业,经济收入低的学生。提前还款的方案,则还款期限短,利息低,适合工作收入水平高的学生。贷款机构应当设立个人还款账户,搭建网络还款平台等方式,增加还款途径。还应当健全贷款追缴机制,如签订承诺书、实时追缴、社保代扣等措施。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诸多研究,对当前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但本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如何控制风险方面未能对具体策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实际尝试。控制贷款风险的研究方向应侧重于如何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系统。希望本文能对改进和完善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有所帮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