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

2017-03-24

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现状,一种基本上是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一种是依据工作需要来寻求心理学理论的支持,这二种体系不能完全适应纷繁复杂的职业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一:浅析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心理学 学科范式 发展理念 学术机制

【论文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在角色定位、结构体系、发展方向、学科形象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学科发展路径不明确、学校办学形式封闭、学者研究视野狭窄、研究队伍层次低及课程和教学不深入等因素成为职教心理学发展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为此,必须采取多元共生的学科范式,建立开放互动的学术机制,注重应用的研究取向,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开创职教心理学发展的新局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和心理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也有了引人瞩目的发展,出版了一些各具特色、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发展速度缓慢,发挥作用不大。理性反思与科学建构是新兴学科发展与成熟的关键。一门学科只有在把自身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时,它才开始走向成熟。职业教育心理学应当能够通过不断反身自观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要求,与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形势相比,职业教育心理学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有关职业教育心理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值得思考。

1.结构体系不成熟

构建职业教育心理学体系,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职业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的“对接”与“嫁接”,一种是依据职业教育工作实际需要来寻求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与支持。这两种思路并不适合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也导致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的“普教化”问题,移植和复制的倾向较明显,缺乏应有的职业教育特色。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努力反映职业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增加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课题,把师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社会心理、管理心理与职业心理等几块内容组合,将这些内容相加包容于一体,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比较公认的学科框架和结构体系。

2.发展方向不明确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与心理学等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在学科划分上,职业教育心理学究竟属于职业教育学还是属于教育心理学,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学科发展走向上,职业教育心理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也可以说,职业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还没有形成,我们还没有找到比较适合的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路径。

3.学科形象不如意

在职业院校,许多教师的感觉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如同“塑料花瓶”一般,让人觉得“好看不中用”,说起来相当重要,做起来排在次要,忙起来根本不要,只是在特别需要时才被搬出来作为“装饰与摆设”,或是作为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墙面砖”,或是在申报与论证课题、制定发展计划时才被一些研究者想起。

此外,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问题还表现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政策保障和经费投入不到位,基础理论相对薄弱,理论创新能力不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力度不够大,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不够多,科研体制、服务和发展机制没有真正建立等。

二、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科学思路

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必须坚持为职业教育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理论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实践与发展的心理规律,以实践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职业教育心理学要以科学发展观、现代教育思想和心理学新理念为指导,突出重点,凸现特色,强化质量,优化效益,全面加大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发展品牌,以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为基本依托,以科学研究来促进创新发展,以服务职业教育来积极塑造社会形象。

在发展范式上,职业教育心理学要从走“独木桥”变成走“立交桥”,既立足于现在又着眼于将来,既统领全局又兼顾局部,做到学科建设、巩固与提高并重。目前,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有经济学范式、人才学范式和技术学范式。

从理论和逻辑上分析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成长”,其发展范式也应是多元的。既有基于职业教育科学的范式,也有基于职业(技术)科学的范式,还有基于教育心理科学的范式;既有偏重于对职业教育基本范畴心理规律研究的教育学科范式,也有侧重于对心理发展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的心理学科范式;既有侧重于研究职业教育教学心理规律的范式,也有侧重于研究职业教育学习心理规律的范式。应该说,职业教育本来就是纷繁复杂的,其逻辑起点必然是多元的,而且心理学的发展更是流派纷呈、此起彼伏,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心理学学科范式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是目前科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而针对社会需求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是推动交叉学科研究发展的方向之一。职业教育心理学要向社会开放,把握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积极吸纳社会职业教育资源,主动向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开放,欢迎、鼓励和支持多学科专家共同协作,从多侧面、多角度研究职业教育心理学课题。要组织召开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就学科当前的焦点和重大问题进行国内或国际合作研究。

职业教育心理学理论工作者要自觉深入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参与职业教育决策,从创造性实践中汲取营养,实现理论进步。而实践工作者也要主动学习职业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理论的科学指导下,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研究者主张,职业教育心理学体系应分为理论、应用和专项3个层次,其中应用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又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 从教育主体来划分,职业教育心理学有职业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类别;从纵向层次上划分,有初等、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学;从横向服务范围来看,有岗前、转岗和在岗的职业教育心理学。最重要的是,能站在当代职业教育和心理学学术发展的前沿,处理好为实践服务和推进学科建设的关系,在科学分层的基础上纵向有机衔接、横向融会贯通,着力建设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体系。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求真,就是要倡导科学性,研究、把握职业教育心理的特殊规律,研究本真的职业教育心理学问题,科学界定其课程性质,科学推进课程建设。务实,就是课程建设要有针对性,尤其要紧密联系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职校生发展实际和职业学校办学实际,强化和优化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站在培养职教师资专业人才和彰显办学特色的高度,采取务实的倾斜和扶持政策,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建设水平。

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职业教育实践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职业教育心理学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认识“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人,职业教育是由人来实施”的这一特殊现象,围绕“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心理发展”问题,加强实践性、实证性和应用性的研究。要坚持“以服务特色人才培养为本,以服务职业教育发展为本”,加强服务职教的科学性;突出服务职教的针对性;注重服务职教的实效性;把握服务职教的创造性;坚定不移地为职业教育决策服务,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实践服务。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是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攻方向。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要以加强应用性与实践性研究为主线,注重校本研究、行动研究,积极倡导发展性研究、服务性研究。

应用研究始终是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体,同时要立足于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要围绕和解决具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中的基础问题;二是要瞄准和解决能够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心理学课题。职业教育心理学要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及其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现象及规律”,积极吸收自然科学的成果,研究脑功能开发与职校生素质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心理科学与职业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对职校生这一主体的研究,研究职校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问题。

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决定性的关键要素。要以加强专业化、网络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重视学术研究机构和专业组织建设。既要搭建学术平台,也要吸引其他学科学者加盟职教心理学研究队伍。今后要逐步建立网络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学术交流组织和研究机构,可以建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省、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所(中心)建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室(中心),建立职业教育心理学专业人才档案和人才库,善于发现和汇聚职业教育心理学专业人才,培育研究队伍的团队协作精神,支持优秀中青年人才潜心研究、多出精品。要通过5~10年的努力,造就一批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职业教育心理学专家。

参考文献

1 刘重庆、崔景贵.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0(13)

2 李晓玲.中国二十年来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进展及其问题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

3 徐国庆.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运用自学——研讨法的初步实验研究[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3)

4 包昆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

5 刘重庆.突出重点坚持特色——课程建设总结[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

6 王 燕、董圣鸿.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材内容体系的分层构建[J].职教论坛,2006(5)

7 冉 苒.关于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4(12)

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二: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变革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在角色定位、结构体系、发展方向、学科形象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学科发展路径不明确、学校办学形式封闭、学者研究视野狭窄、研究队伍层次低及课程和教学不深入等因素成为职教心理学发展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为此,必须采取多元共生的学科范式,建立开放互动的学术机制,注重应用的研究取向,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开创职教心理学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职业教育心理学;学科范式;发展理念;学术机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和心理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也有了引人瞩目的发展,出版了一些各具特色、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①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发展速度缓慢,发挥作用不大。理性反思与科学建构是新兴学科发展与成熟的关键。一门学科只有在把自身也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它才开始走向成熟。职业教育心理学应当能够通过不断反身自观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隐喻”: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问题

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要求,与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形势相比,②国职业教育心理学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有关职业教育心理学现状的几种形象比喻,从侧面说明了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奴婢”与“附庸”:角色定位不恰当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性质特殊、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一门学科在学科类属中的地位的摆法表现我们对这门学科的整体理解和认识,因而也就会影响到它的发展方向和应受到的重视,非同小可。”③在学科体系中,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生存处境艰难,基本上处于职业教育学的“奴婢”和教育心理学的“附庸”的尴尬位置。在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角色变得可有可无,大多空位、缺位或者错位。

(二)“大拼盘”:结构体系不成熟

构建职业教育心理学体系,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职业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的“对接”与“嫁接”,一种是依据职业教育工作实际需要来寻求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与支持。这两种思路并不适合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也导致了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的“普教化”问题,移植和复制的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应有的职业教育特色。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努力反映职业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增加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课题,把师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社会心理、管理心理与职业心理等几块内容组合,将这些内容相加包容于一体,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比较公认的学科框架和结构体系。

(三)“传声筒”:作用发挥不理想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策需要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切实的心理学依据。但职业教育心理学大多借用或套用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成果,传播的大多是普通教育学之“声”或教育心理学之“音”,缺乏应有的改造创新和职业教育特色,缺少对职业教育活动心理规律的深层次把握。职业教育心理学成了普通教育学或教育心理学的“应声虫”,实质上反映了职业教育心理学功能和作用发挥上的“边缘化”。国内已经出版的职业教育心理学著作和教材的学术贡献固然可贵,但总体而言,学术影响力还不够大,对职业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科学指导性还不够强。

(四)“四不像”:发展方向不明确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与心理学等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在学科划分上,职业教育心理学究竟属于职业教育学还是属于教育心理学,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学科发展走向上,职业教育心理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也可以说,职业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还没有形成,我们还没有找到比较适合的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路径。

(五)“鸡肋”:建设效益不显著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职业教育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教育社会需求旺盛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心理学可以也必须有所作为,能够也应该产生好的职业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现实的基本状况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还游离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体系之外,成为教师教育(师范类)专业的“额外附加”,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多余人”位置,甚至变成了食之无味、用之不得、弃之可惜的“鸡肋”。

(六)“塑料花瓶”:学科形象不如意

在职业院校,许多教师的感觉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如同“塑料花瓶”一般,让人觉得“好看不.中用”,说起来相当重要,做起来排在次要,忙起来根本不要,只是在特别需要时才被搬出来作为“装饰与摆设”,或是作为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墙面砖”,或是在申报与论证课题、制定发展计划时才被一些研究者想起。

此外,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问题还表现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政策保障和经费投入不到位,基础理论相对薄弱,理论创新能力不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力度不够大,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不够多,科研体制、服务和发展机制没有真正建立等。

二、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多维反思

(一)“羊肠小道式”的发展路径

20多年来,我国既没有积极引进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也没有立足于职业教育实际,进行系统、深入的本土化研究;既没有贴近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也没有紧随教育心理学的前沿。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是一种“小农作坊式”的经营,缺乏系统的规划,发展路径不够宽广,基本上处于自发自流、自生自灭状态。

(二)“关门办学式”的建设格局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与多种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理应向多学科开放。现实的状况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各自关起门来搞职业教育心理学学科(方向)和课程建设,其研究成果出自书斋,也只能束之高阁。即便是同一研究领域,理论建设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也缺乏展开学术对话与交流分享的机会。

(三)“坐井观天式”的研究视野

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视野相对比较狭隘,研究课题和内容基本是职业教育与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交集”,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重大的、重要的职业教育心理学课题人为地排除在专业研究领域之外;应用性、服务性、系列化、争鸣类的研究少,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服务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④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习惯于沿用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研究的思维方式,真正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少,“还或多或少存在点不盖面或面不彻底和急功近利甚至些微的浮躁现象,就其成效而言,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答案也让人绝非满意。”⑤

(四)“蜻蜒点水式”的课程教学

目前,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类公共必修课程,但普遍不被重视、不受欢迎。其不仅时间安排偏少(一般只有48学时),而且教学内容远离或偏离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启发性、互动性不强,理论灌输比较多,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单一。⑥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与学习培训中,真正有关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也大多是象征性的、点缀性的。

(五)“放任自流式”的专业队伍

目前,我国进行职业教育研究的机构和人员日益增加,但潜心从事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人员数量相当少,高层次的专业化研究人才奇缺,一些研究者反映在国内很难找到能够进行对话交流的同行,学术研究基本上处于“无语或失语”状态。人才队伍建设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专业结构不合理,缺少科学引导、政策鼓励和财力支持。

三、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

实现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和谐发展,重在建设,贵在创新。与时俱进、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必须坚持为职业教育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理论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实践与发展的心理规律,以实践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职业教育心理学要以科学发展观、现代教育思想和心理学新理念为指导,突出重点,凸现特色,强化质量,优化效益,全面加大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发展品牌,以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为基本依托,以科学研究来促进创新发展,以服务职业教育来积极塑造社会形象。

(二)多元共生的学科范式

在发展范式上,职业教育心理学要从走“独木桥”变成走“立交桥”,既立足于现在又着眼于将来,既统领全局又兼顾局部,做到学科建设、巩固与提高并重。目前,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有经济学范式、人才学范式和技术学范式。⑦

从理论和逻辑上分析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成长”,其发展范式也应是多元的。既有基于职业教育科学的范式,也有基于职业(技术)科学的范式,还有基于教育心理科学的范式;既有偏重于对职业教育基本范畴心理规律研究的教育学科范式,也有侧重于对心理发展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的心理学科范式;既有侧重于研究职业教育教学心理规律的范式,也有侧重于研究职业教育学习心理规律的范式。应该说,职业教育本来就是纷繁复杂的,其逻辑起点必然是多元的,而且心理学的发展更是流派纷呈、此起彼伏,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心理学学科范式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开放互动的学术机制

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是目前科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而针对社会需求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是推动交叉学科研究发展的方向之一。职业教育心理学要向社会开放,把握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积极吸纳社会职业教育资源,主动向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开放,欢迎、鼓励和支持多学科专家共同协作,从多侧面、多角度研究职业教育心理学课题。要组织召开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就学科当前的焦点和重大问题进行国内或国际合作研究。

职业教育心理学理论工作者要自觉深入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参与职业教育决策,从创造性实践中汲取营养,实现理论进步。而实践工作者也要主动学习职业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理论的科学指导下,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四)分层整合的结构体系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研究者主张,职业教育心理学体系应分为理论、应用和专项3个层次,其中应用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又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⑧

从教育主体来划分,职业教育心理学有职业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类别;从纵向层次上划分,有初等、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学;从横向服务范围来看,有岗前、转岗和在岗的职业教育心理学。最重要的是,能站在当代职业教育和心理学学术发展的前沿,处理好为实践服务和推进学科建设的关系,在科学分层的基础上纵向有机衔接、横向融合贯通,着力建设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体系。

(五)求真务实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求真,就是要倡导科学性,研究、把握职业教育心理的特殊规律,研究本真的职业教育心理学问题,科学界定其课程性质,科学推进课程建设。务实,就是课程建设要有针对性,尤其要紧密联系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职校生发展实际和职业学校办学实际,强化和优化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站在培养职教师资专业人才和彰显办学特色的高度,采取务实的倾斜和扶持政策,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建设水平。

(六)服务为本的实践模式

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职业教育实践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职业教育心理学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认识“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人,职业教育是由人来实施”的这一特殊现象,围绕“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心理发展”问题,加强实践性、实证性和应用性的研究。要坚持“以服务特色人才培养为本,以服务职业教育发展为本”,加强服务职教的科学性,突出服务职教的针对性,注重服务职教的实效性,把握服务职教的创造性,坚定不移地为职业教育决策服务,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实践服务。

(七)注重应用的研究取向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是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攻方向。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要以加强应用性与实践性研究为主线,注重校本研究、行动研究,积极倡导发展性研究、服务性研究。

应用研究始终是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体,同时要立足于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要围绕解决具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中的基础问题;二是要瞄准和解决能够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心理学课题。职业教育心理学要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及其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⑨,积极吸收自然科学的成果,研究脑功能开发与职校生素质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心理科学与职业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对职校生这一主体的研究,研究职校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问题。

(八)内培外引的队伍建设

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决定性的关键要素。要以加强专业化、网络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重视学术研究机构和专业组织建设。既要搭建学术平台,也要吸引其他学科学者

加盟职教心理学研究队伍。今后要逐步建立网络化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学术交流组织和研究机构,可以建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省、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所(中心)建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室(中心),建立职业教育心理学专业人才档案和人才库,善于发现和汇聚职业教育心理学专业人才,培育研究队伍的团队协作精神,支持优秀中青年人才潜心研究、多出精品。要通过5到10年的努力,造就一批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职业教育心理学专家。

21世纪的前20年是心理学全面走向应用的时期,⑩也是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有理由对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寄予厚望、充满信心,并为此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注 释]

①笔者所见的主要有:黄强、张燕逸、武任恒主编《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刘重庆、崔景贵主编《职业教育心理学》(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郑日昌、伍新春主编《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杨广兴、赵欣、黄强主编《职业教育心理学》(现代知识出版社(香港),2000年),刘德恩等著《职业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崔乃林、邹培明主编《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王国华、刘合群主编《职业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②参阅徐国庆,石伟平.2l世纪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课题与展望[J].外国教育资料,2000,(6): 65-70.王英杰.试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1,(3):49-53.

③见潘菽和陈立1986年4月11日向政协第6届全国委员会提交的《提请改正心理学在学科类属中的地位》的提案。转引自乐国安.对中国社会心理学学科制度建设的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1):23-25.

④刘重庆,崔景贵,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0,(13):10— 11;笔者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和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等,发现有关职业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少。

⑤李晓玲.中国二十年来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进展及其问题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5-33.

⑥参阅徐国庆.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运用自学——研讨法的初步实验研究[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3):20-24;包昆锦.《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57-60;刘重庆.突出重点坚持特色——《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总结[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41-43.64.

⑦徐国庆.职业教育的研究范式[J].职教论坛,2005, (3):重.

⑧王燕,董圣鸿.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材内容体系的分层构建[J].职教论坛,2006,(5):27-29.

⑨冉苒.关于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4,(12):8—10.

⑩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心理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2006.

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

2.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3.有关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

4.关于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

5.教育心理学相关论文

6.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