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凿方枘的故事

2016-11-21

导读: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宋玉用圆凿方枘这个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屈原远大的政治见解同谗佞小人的鼠目寸光必然是无法投合的。

屈原,名平,与楚国王室同根同姓,他见闻广博,学识渊博,有极强的记忆力和意志力,很善于阐释发挥,对治国平乱方略多有切合实际的见解。他忠君爱国,体恤百姓,一心要变法强国,举贤任能,惩治贪腐,制定新的宪令,主张联合各国共同抵抗强大的秦国,深得楚国民众的爱戴。然而,屈原却不为平庸无能、耳根子又软的楚怀王所信任,再加上楚怀王宠姬南后郑袖和郑袖所生的儿子子兰,以及嫉贤妒能的靳尚等一群奸臣狼狈勾结,沆瀣一气,极力向楚怀王诬陷诋毁屈原,破坏变法,阻挠起草宪令,使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任何忠谏,被秦国使臣张仪所欺骗,愚蠢地跑到秦国议和,结果被囚身死,成了异域他乡的孤魂野鬼。而对国家命运最为关切的屈原,却被郑袖、子兰、靳尚一伙只顾争权夺利、不管国家危亡的卑鄙小人阴险地排挤出朝堂;他们又在新君楚顷襄王跟前恶意构陷中伤屈原,昏庸的楚顷襄王更是不辨忠奸,竟将屈原驱逐出郢都,流放到江南去了。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秦军早已攻占了巴蜀重地,陈兵和楚国西部边郡对峙着,直接威胁到屈原驻足的湘西溆浦。屈原誓死不当秦国的俘虏。这一天,他告别溆浦,东下洞庭湖,历尽千辛万苦,沿着资水来到下游的桃花港。他面容憔悴,身形枯槁,上得岸来只见人群纷纷拥向傍岸山半腰的一座大庙。大庙烟雾腾腾,鼓乐喧天,像是在进行重大的祭祀活动。屈原一打听,原来这是一座楚国的宗庙,楚顷襄王派了主管占卜祭祀的太卜郑詹尹来主持这一年的祭宗大典。郑詹尹,屈原熟悉,他们同朝做过官,知道郑詹尹精通《易》学、历算之法,擅长占卜、预测之术,为人也还算小心谨慎,极少搬弄是非,同大家保持一团和气。要搁平常时候,屈原也就过去了,可一听这是座宗庙,而且楚顷襄王派来郑詹尹主祭大典,不禁对宗室先王顿生崇敬之情;加之他无时无刻不在惦念郢都和国家的形势,这时正好向郑詹尹打听打听时局及其变化情形。想到此,屈原不顾自己旅途劳顿,随着人潮向山上爬去。

屈原

此地不愧叫桃花港,屈原放眼两岸,桃树成林,只可惜错过了花期,满目桃林就像一席天成的翠毯,覆盖绵延起伏的山野;宗庙妆点其间,愈显得高古壮观,只是年久失修,未免给人一种破败落寞的惨淡凄凉之感。屈原走进大庙,有卫士认出了他,忙向里面通报。郑詹尹很快迎了出来,拉住屈原的手,上下不住打量,叹息道:“真是左徒大人。大人老了,也瘦了。这么多年啊!没有大人的朝堂,再难听到一句真话呀!”说着命人接过屈原的行囊,与屈原一起进了后堂。屈原沐浴更衣,用过餐后,和郑詹尹彻夜倾谈。郑詹尹说了秦国大军压境,郢都危在旦夕;六国离心离德,像散沙难和到一块,只能听任秦国离间宰割;可大王被郑袖、子兰、靳尚一伙欺骗蛊惑,竟然畏秦如虎,不思抵抗,日夜龟缩在宫中纵情享乐,揽权敛财,奢望秦王会念在秦楚曾经结亲的份儿上饶过楚国……屈原越听,心就越沉;他血虽热,但寒夜如霜,阴森之气凝固了他的血脉,令他再难抑制,似地火欲冲决喷发。然而他十分清醒,自己再也不会被楚王所用,也不会被楚王身边的乱臣贼子所容,国家前途一片黑暗。想到这儿,他激动地问卜郑詹尹:“郑大人,你也给我占上一卦,你说说,我是忠于尹王、国家,心系黎民百姓好呢?还是蒙蔽君王,坑陷国家,横征暴敛好呢?我们是变法图强,用先进的法令治国治民好呢?还是背离道德法度,投机取巧,尔虞我诈,寡廉鲜耻好呢?我是坚持真理,直言不讳呢?还是学那卑鄙小人,像愚蠢的木工一样不量好凿眼儿,就胡乱弄个榫头往里插呢?(《离骚》:不量凿而正兮)我能用我正直端方的品德去迎合圆滑诡异的丑类,就像方正的榫头能和圆滑的榫眼儿相配吗?(《离骚》;何方圆之能周兮)为什么人世间这样浑浊,黑白不分?为什么楚国总是奸佞小人当道,忠臣良将却遭到贬抑排斥?哪些是吉?哪些是凶?我该何去何从?……”屈原的一连串问题确实难住了郑詹尹。郑詹尹沉思了好一阵儿,才说道:“大人的问题不是龟甲、蓍草所能测算的。要弄清这些问题,恐怕只有万能的天帝能回答了。”

屈原郁闷地走出后庭,独自一人来到宗庙大殿,烛光幽幽,香烟弥漫,殿墙壁画和祖宗牌位像在浑浊窒息的潮雾中,愈显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他走近壁画,只见壁画陈旧斑驳,人物残缺,草木凋敝,山河破碎;细细推敲,还能辨出天帝神灵,悟及先王的功业,生民的艰难……屈原看着想着,蓦地心潮一阵翻涌,凝结在心头的疑问激荡着胸膛。他要问天!他要让神明的天帝回答他激荡胸间的所有疑问。屈原疾步踏上倚天楼,拔出长剑,刺穿楼顶,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剑指南天,义正词严高声质问道:“天帝呀!天帝——你既称万物之神,万灵之君,就该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褒奖忠良,惩治奸恶!可是,你看看这个世界!你为什么容留如此多的肮脏、邪恶?任贪赃枉法、卖国求荣的奸徒高居权位,挥霍财富?为什么你看着一心忠君报国、热爱黎民百姓的人遭受迫害而无动于衷?为什么你的脸面如此变幻无常?难道你也没有道德标准,法度绳墨吗?……”屈原高亢的声音如闪电刺透沉闷的夜空,似惊雷震开了天宫大门,令天帝胆战心寒,无颜以对;惶恐窘急中,他放出风神雨师,妄图用狂风暴雨浇灭屈原胸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屈原毫不畏惧天帝的淫威。倚天楼都被风雨冲毁坍塌了,屈原却仍站在台基上,发问的声音愈加响亮昂扬,羸弱的身躯竟在狂风暴雨中挺立了三天三夜,一连发出了近二百个掷地有声的提问;感动昆仑一对凤凰飞来,驱走风神雨师,迫使天帝狼狈地缩回天宫,再也不敢露面了。从此,桃花港资水畔的这座山就叫“凤凰山”,凤凰山上这片台基废墟,也就成了有名的“天问台”。至于为什么不叫“问天台”,那是因为古人认为,天是神圣不可问的。所以屈原的名篇《天问》,也就没有叫“问天”。

据说屈原沉没汨罗江后,他的学生、楚国文人宋玉,根据屈原的,作《九辩》怀念老师,其中有诗句:“圜凿而方枘兮,我固知其鉏鋙而难入。”这里“圜”,同“圆”;“鉏鋙”,同“龃龉”,本意指牙齿长得不齐,咬合不上;喻指无比热爱楚国的屈原,其政治主张就像方正的榫头,与污秽的楚王室这一圆滑的榫眼儿,是绝不可能契合在一起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