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

2017-05-15

重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无疑为我们今后提升综合素养、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再次夯实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篇【1】

以下是我学习新闻学的部分内容和体会:

1、坚持“世界交往”的观念。

2、马克思说变动产生新闻,循环往复的事实是没有新闻价值的,只有变动的打破常规的事实才有新闻价值。

3、新闻有层次变化。马克思提到新闻有旺季有淡季,但是当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时,一些很重要的但相对来说是次要的新闻甚至连版面都没有。

4、新闻时效性。这一点不用多说。

5、新闻真实性。这是一种追求,但是新闻完全真实是不可能做到的。

6、党报思想。马恩关于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机关报的工作原则,其实就是两条。第一条是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出版社都要遵循“党的精神”。第二点是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有责任监督党报的原则立场。” 党的精神主要指党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章程决议。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都会犯错误,因而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党的精神。

7、列宁的党报党刊思想。A、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党性概念是列宁提出来的。B、列宁的出版自由思想。

8、毛泽东和中国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新闻活动。

A、1948年4月8日,毛泽东将党报思想概括为以下的名言:“报纸的力量和作用,就在它能够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B、毛泽东论党报和党的宣传工作的党性。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的党性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要点:第一,总体的党的意识,努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第二,新闻和宣传工作要符合党的政策和策略。

C、党报的基本工作方法:典型报道 。

D、报纸批评。 1950年中共中央关于在报刊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是刘少奇修定的。毛泽东1954年提出报纸批评的“开、好、管”方针。现在转变为舆论监督。

E、“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1955年提出:“要想使‘舆论一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我们的舆论,是一律,又是不一律。在人民内部,允许先进的人们和落后的人们自由利用我们的报纸、刊物、讲坛等等去竞赛,以期由先进的人们以民主的和说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后的人们,克服落后的思想和制度。”

9、我的学习体会: 要把握好新闻自由和新闻管制的关系。毛主席说:新闻的形式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新闻的内容是有阶级性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新闻进行管制,不能让新闻处于无政府状态,那是极其危险的。我们要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严格按照新闻从业规律办事。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的,但是新闻自由是我们人类进行世界交流的必然要求和精神追求。在交流的哲学里,新闻自由是手段,也是价值观。

10、坚决拥护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指示精神。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绝对不能成为某些腐败官员的护身符,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是一对最佳拍档!这是我的学习体会。

毛主席的论断:我们的舆论,是一律,又是不一律。在人民内部,允许先进的人们和落后的人们自由利用我们的报纸、刊物、讲坛等等去竞赛,以期由先进的人们以民主的和说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后的人们,克服落后的思想和制度。太精彩了!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篇【2】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从事新闻活动,报刊是他们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新闻活动在他们整个革命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在长期革命新闻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新闻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内容。这些新闻思想的主要方面有:(1)批判封建统治阶级压制新闻自由的反动性,肯定资产阶级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进步性,形成“自由报刊”、“人民报刊”思想,认为报刊总体上是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机关,是作为舆论的纸币流通的,是人民“无处不在的眼睛”;(2)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鼓与呼,揭露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形成“工人报刊”思想,认为报纸和面包、牛奶一样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出版自由是工人运动的空气、场地和阳光,没有出版自由就没有工人运动;(3)把报刊视为无产阶级的战斗武器,把新闻事业视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形成无产阶级的党报思想,认为党的报刊是党的旗帜,是全党思想上的中心,提出了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4)论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剥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必要性和正义性,总结并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新闻工作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制度、纪律。

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对党的新闻工作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许多重要的论述。他们明确指出新闻是重要的意识形态,新闻事业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反复强调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必须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他们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强调新闻事业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等等。

我们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着重掌握以下基本观点:1.新闻是重要的意识形态。新闻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新闻是报道事实的,而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新闻通过对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直接、全面、综合地反映着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没有任何一种意识形式能够像新闻这样迅速快捷、连续不断、包罗万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新闻就是社会历史的记录。

新闻又是观念的产物。客观事实并没有价值特征,但新闻在报道事实时则必然包含着对事实的评价,反映着价值观的差异,纯粹客观的报道是根本不存在的。

大千世界,无数事实,不可能也不需要有闻必录。新闻、旧闻、不闻,从来就是媒体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的三种基本形态。新闻报道通过对事实的取或舍、抢或压、详或略,通过消息、评论、标题、图片、编排甚至字体、字号、花边等形式,体现着报道者的价值观,使受众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报道者的思想和观点。新闻媒体每日每时报道的事实是各不相同、不断更新的,但报道中所体现的思想和观点却是一以贯之、各成体系的。

由此可见,新闻不仅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且是在一定思想理论和价值观指导下,经过对客观事实的选择、提炼、加工,对社会生活的比较系统、定型、自觉的反映。新闻同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是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新闻以“用事实说话”为自己的鲜明特点,表达的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意见”,对受众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其它意识形式不能取代的。在阶级消灭之前,作为社会经济基础反映的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新闻也不例外。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竭力标榜“客观报道”、“政治中立”等新闻理念,竭力宣扬媒体应是“社会公器”、是“公共信息平台”,竭力掩盖新闻的阶级性、党派性、倾向性,其目的是为了骗取公众信任。事实上,西方媒体除了是资本家赚钱的工具外,就是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工具,对重大问题的报道无不反映着自己所属利益集团的倾向和主张。

2.新闻事业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观念上层建筑。新闻机构、新闻媒体及其业务活动构成的新闻事业,是新闻这种意 识形态的“物质附属物”,虽然不能等同于国家机器,但也是社会上层建筑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上层建筑中,政治思想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居于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上层建筑的其它组成部分,包括新闻和新闻事业。任何社会的新闻活动无不受到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及国家政治制度的指导和制约。政治体制决定着新闻体制,新闻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方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能动地反作用于自己的经济基础。现代新闻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天的新闻事业,规模庞大,每日每时都在迅速、全面地反映着社会经济生活,反映着作为经济的集中体现的社会政治生活,比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更直接、更强烈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社会生活施加着巨大的影响和强有力的干预。

西方新闻机构绝大多数为私人所有、企业性质,所有者把媒体当作企业来经营,但这并不妨碍西方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上层建筑属性和作用。按照西方的新闻理念,媒体的首要功能是进行“社会环境监测”,特别是对政府进行监督,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制衡力量,这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设计思想,其实质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在西方国家,新闻界被视为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之后的“第四权力”,这恰恰是对其社会上层建筑属性和功能的真实写照。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相比较的特点和优势。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了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基本特征:

(1)新闻事业归全民所有,亦即归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国家所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新闻事业的主人,新闻机构都由国有制组织出资创办,在根本上归国家所有,真正成为人民的事业。

国家不允许新闻媒体私有化。这是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区别。

(2)新闻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上不存在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和集团,新闻事业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政治方向和价值追求。各个政党、人民团体和其它社会组织举办不同的新闻机构,各自联系一定范围的群众,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也有竞争,广泛反映各方面社会舆论,共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新闻机构的国有事业性质,决定了新闻从业人员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新闻机构不以追逐商业利润为最高目标,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此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最广大人民的新闻自由和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获得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新闻事业的国有性质,都使新闻事业从根本上摆脱了私人资本的控制,不再是资本家赚钱的工具,也不再是不同政党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工具,而真正成为人民的喉舌,最广大人民的新闻自由能够真正实现,新闻报道能够真正做到客观公正。

建立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新闻媒体为私人所有,资本对新闻事业的控制无所不在,追逐商业利润是新闻企业的最高目标。资本力量既通过出资举办媒体和传媒集团直接控制媒体的所有权,也通过举办通讯社控制媒体的内容,还通过广告控制媒体的经济命脉。新闻界是资本家和大财团的喉舌。

(2)市场机制是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基础力量,新闻事业的垄断成为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成为现代资本主义新闻体制最主要的特征。“新闻出版自由”曾经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口号和纲领之一,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胜利成果、赢得的重要社会进步之一。但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竞争,使新闻事业不可避免地走向垄断,西方各发达国家的新闻市场都为极少数大型传媒集团所垄断,从而走向新闻出版自由的反面。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决定的。

(3)新闻界既要听命于媒体老板,又要受制于国家和政府,更要为市场机制所左右,自由、客观、公正的报道根本无法实现。西方国家和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对新闻界实施控制,包括立法限制、司法限制、政府的行政管理、国家的保密制度、特殊时期的新闻管制以及政府引导舆论的一整套做法,如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广播电视讲话、提供新闻公报、单独接见媒体负责人或著名记者等等。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西方媒体选择新闻的标准表现为过分的消极性、极端的时效性、狭隘的地域性,新闻报道的负面效果严重,以至西方新闻界有识之士也不得不作出反思,提出“社会责任理论”。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公开承认新闻的党性。明确提出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是列宁。他在1905年写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认为,党的出版物的原则是,“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写作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①“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写作事业应当成为社会民主党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列宁认为,“报纸应当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关报”,③党的出版物“应受党的监督”。④列宁还说,“每个人都有自由写他所愿意写的一切,说他所愿意说的一切,不受任何限制。但是每个自由的团体(包括党在内),同样也有自由赶走利用党的招牌来鼓吹反党观点的人。”⑤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是共产党的党性在其主办和领导的新闻工作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新闻工作的指导;在政治上,必须坚持新闻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组织上,必须确保各级各类新闻机构的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党通过委派到新闻机构的负责人,通过新闻机构内部的党组织,通过新闻队伍中的党员和团结在党组织周围的积极分子,通过他们的积极工作和带头作用,认真贯彻党的新闻宣传方针,严格执行党的新闻宣传纪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党支持政府有关部门依法管理新闻事业,支持新闻界人民团体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2)坚持新闻事业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是人民利益最忠实的代表者,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私利,这就决定了新闻事业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新闻媒体既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呼声,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3)坚持党的新闻宣传纪律。新闻工作不仅要遵守宪法、法律,服从国家有关部门的行政管理,而且必须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离开党的新闻纪律,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新闻的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就是一句空话。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大的方面包括: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无条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得为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遵守民主集中制,服从党的领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报道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维护国家利益,不得刊载不利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报道;保守党和国家秘密,严禁在报道中泄密等。具体来说,包括各种报道口径、报道要求、报道注意事项等。

二、关于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

我们党在领导新闻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方针原则,并根据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确立并坚持了指导新时期新闻工作的一整套方针原则。主要有: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是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的方向,是党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坚持这一方向,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认真倾听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满足人民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新闻信息需求,使新闻工作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坚持这一方向,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来做好新闻工作。有利于这一事业的,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弘扬、去歌颂;不利于这一事业的,就要旗帜鲜明地去批评、去反对。要坚持不懈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前进的生动事实和光明前途,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使广大群众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坚持这一方向,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来搞好新闻宣传,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和激励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方针。

我国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我们国家虽然还存在种种问题,但总体上充满生机和活力,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新闻要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国的社会生活,就应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必须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全党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全社会的团结和稳定,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走向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没有团结和稳定,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新闻宣传工作就是要做团结的工作、稳定的工作、鼓劲的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努力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

实行这一方针,要求我们多宣传社会生活中的积极面,多宣传能够鼓舞和启迪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积极思想和行为,多宣传好人、好事,同时,对消极落后的东西也要进行有力的批评和监督;要求我们在解决群众思想认识问题的时候,采用正面引导的方法,采用民主讨论、说服教育的方法,决不能用行政命令、强制压服的方法;要求我们坚持重在 建设,不搞无谓争论,避免因无谓的争论而浪费宝贵的时间、精力,甚至危害党和人民的团结、统一。

3.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这是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非常重要的指导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媒体特别是信息网络化迅速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影响干部群众思想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社会舆论中也难免会有不同的声音甚至是杂音、噪音。对错误的消极的思想舆论,单靠封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是要唱响主旋律;只要主旋律鲜明响亮,有一些杂音、噪音也不可怕。

我国社会的变革给予人们的思想以深刻的影响,各种思想和舆论相互交织、相互激荡,错误的东西总是在与我们争夺人心、争夺群众。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我们锐意进取,打好主动仗。如果对错误的思想舆论听之任之、消极防范甚至被动挨打,发展下去就会搞乱党心民心,危害大局。积极主动地用正确的思想舆论去反对和克服错误的思想舆论,保持正确思想舆论在我国社会的主导地位,就能巩固和发展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集中起来说,就是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一切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和精神。要深入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宣传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的奋斗业绩,宣传社会各领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积极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一定要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对于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必须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

4.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新闻宣传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实现途径,是新闻宣传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贴近实际,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而不能从本本和概念出发;要求我们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不能超越阶段,用脱离实际的说教强加于人;要求我们贴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贴近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能远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搞“两张皮”;要求我们报实情、说实话、鼓实劲、求实效,不能只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搞形式主义。

贴近生活,要求我们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以生活为源泉,忠实地反映和表现生活,不能本末倒置,用抽象的概念裁剪生活,用主观的想象代替生活,闭门造车;要求我们善于抓住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实、汲取新鲜营养,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不能停留在生活的表象,空洞说教;要求我们必须跟上生活前进的新节奏,传递生活变化的新信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贴近群众,要求我们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刻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绝不能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要求我们重视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不能把群众当成被动接受的对象;要求我们重视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新闻信息;要求我们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多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宣传报道。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正确导向与贯彻“三贴近”

原则的关系。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应该体现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宣传内容上,而且必须体现在宣传报道的实际效果上,就是说导向既要正确,又要有效。离开正确导向去讲“三贴近”,就会丧失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和主动权,引导就会变成迎合,贴近就失去意义;离开“三贴近”去讲导向,就可能重犯过去“客里空”、“假大空”的毛病,宣传的东西群众不接受,正确导向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坚持正确导向与贯彻“三贴近”原则,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本质上是完全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反对把正确导向与“三贴近”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

5.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这是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针。

从总体上说,党的主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党的意志与人民的意愿是一致的,对此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我们强调反映人民的心声,一是因为党的方针政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会遇到某些地方、部门和工作环节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消极腐败现象的干扰和扭曲,使群众利益受到损害;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收入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上还有一些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需要我们特别加以关心;三是在体制转换、社会变革时期,各种利益关系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社会上存在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悉心倾听群众呼声,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精心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党的方针政策来自于群众实践,也需要在群众实践中得到检验,这是一个不断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不断调整和完善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制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循环往复的过程。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

坚持这一方针,要求我们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的主张,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很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当然,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工作都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切不可盲目助长群众中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这也是新闻宣传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6.把好关,把好度。这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保证。

新闻舆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都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越是这样,越要求我们的媒体在报道中把好关、把好度,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好关,就是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正确判断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哪些应该多报、详报,哪些应该少报、简报,从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把好度,就是要防止只讲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防止简单化、绝对化和片面性,使宣传报道符合客观实际,符合辩证法。

把好关、把好度,要出以公心,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反对从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出发选择新闻;要服务大局,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围绕党和国家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抓住群众关注、领导重视、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有的放矢,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搜奇猎异刊发消极有害的新闻;要事实准确,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充分掌握材料,用事实说话,防止以偏概全、炒作渲染、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要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以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为准绳,以理服人,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防止主观武断、感情用事、强加于人;要注重效果,揭露问题要跟踪报道处理结果,向积极的方面引导,不能只是提出问题而没有下文,不宜报道现阶段没有条件解决的问题;要遵守纪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拿不准的问题要请示,涉及重要、敏感问题的稿件要送审,不宜公开报道的问题可通过内参反映。

7.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化产品也是商品,但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精神文化产品作用于人们的心灵,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兴趣爱好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重视社会效益。对人民负责的新闻工作者,要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新闻单位已经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能再由国家养起来。这就需要在创造最佳社会效益的同时,力求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努力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促进、统一起来。既要防止看不见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讲求经济效益的倾向;又要反对片面追求市场“卖点”,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

第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两者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不一致的一面,需要我们做好引导工作。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新闻媒体,国家要从政策上、财政上给予扶持。

8.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这是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内在要求,是发展新闻事业和文化市场的重要方针。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两手相辅相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空前繁荣发展,各类新闻媒体迅速增多,报刊市场、广播电视节目市场日益发展和繁荣起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抓繁荣,就是要扶持党和国家重要新闻媒体,鼓励改进报刊宣传和广播电视节目,用高质量、高格调的新闻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新闻信息的需要。

在大力促进繁荣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管理。要坚持和完善党管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体制,从组织上切实保证党对宣传舆论工作的领导。要继续发挥中央和省两级新闻管理体系的作用,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肃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继续认真实行舆情分析、违纪违规警告等制度,严格执纪执法。要加强新闻单位内部管理,从选题策划、采访编辑、发稿审查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每个岗位、每个版面、每个栏目和节目都有人把关,总编辑要切实负起“总把关人”的责任。对违纪违规、失职渎职问题,必须严肃查处。要依法加强报刊市场、广播电视节目市场的管理,坚决打击各种非法活动。

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尊重新闻规律、改进宣传方法、提高引导水平,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篇【3】

作为一名基层宣传工作者,必须要树立“四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 基层宣传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如何做好基层宣传工作关系到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大问题。实际上,宣传工作也是对基层各方面经验的总结和整体的形象设计,而且也是舆论监督和思想引导的总和。所以,宣传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有一定难度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把这项既重要又有难度的工作做好呢?我认为,要做好宣传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宣传工作,要掌握好一个最基本原则,即宣传要讲究分寸。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宣传工作有错误认识,他们通常把宣传与“吹捧”、“贴金”等字眼相联系,对宣传工作持有偏见。因此,搞好宣传工作要讲求策略,拿准火候,注意分寸,要谨用夸大之词、慎用虚浮之语。

第二,宣传要做到三勤:眼勤,脑勤,手勤。即勤于观察,勤于动脑,勤于练笔。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闪光点,善于培养自己的创作热情和写作灵感,并及时记录和编写,用流畅而优美的语言真实传递诚挚的情感和美好的信息。

第三,宣传要善于总结。宣传工作,应体现工作中的亮点,挖掘更深一层的有重大教育意义特色的闪光之处,用精辟而又不脱离实际的语言加以理性的总结并进行重组设计,做到不仅实事求是,而且又能够从繁杂的工作中发现具有本质性和发展方向的东西。

第四,宣传工作者,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还要有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重点要对内容、形式等诸方面进行精心策划和设计,要做到体现大局意识和服务第一的基本思想。

第五,要做好宣传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将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相结合,不能一味搞精神鼓励。

站在宣传工作的前沿,基层宣传工作者在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中,理应发挥先锋作用,自加压力,转变作风,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始终做到眼往下看、心往下沉、劲往下使,充分发挥"排头兵"的作用,为推动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做出积极贡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