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的意义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各个朝代和国家稳定的根源,也是各个国家所追求的目标。那么你对民族团结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民族团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民族团结的基本内涵
反对压迫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
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共同发展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维护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维护民族团结的措施
民族团结的意义 每当看到自己家中6个民族、80多口人团聚在一起的时候,新疆阿勒泰青河县70岁的老妈妈阿尼帕.阿力马洪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在过去的46年里,她和丈夫抚养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个是分属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4个民族的孤儿,加上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全家是有6个民族成分的大家庭。阿尼帕老人可以说是民族团结的好模范,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体现。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是各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每个人都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
自觉加强学习 要自觉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不仅少数民族要学习,汉族也要学习;不仅群众要学习,干部也要学习;不仅一般干部要学习,领导干部也要学习。通过学习,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通过学习,坚定"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真正懂得只有在祖国大家庭里,才有我们各个民族的兴盛和发展,才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
立足本职岗位
要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每个人工作的岗位,都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舞台。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扎实的工作、无私的奉献、优异的成绩,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在与其他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做到不说伤害民族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个个争当维护社会稳定的先锋,点点滴滴,涓涓细流,终能汇聚成涵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浩荡潮流。
坚持原则
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是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严重践踏,是对人民根本利益的严重损害,是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危害。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哪个民族,都要头脑清醒,擦亮眼睛,认清各种分裂主义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坏人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在危机关头、关键时刻,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挺身而出,敢于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捍卫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建设。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形成坚如磐石的团结,拥有坚无不摧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积极引导青少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人。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各阶段,引导各族青少年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努力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加快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小学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在小学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在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民族理论常识实践教育》课程。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中充实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要搞好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教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按规定课时安排教学。将各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中考、高考和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考试中加大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比重。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从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政教主任、团队工作者和思想品德课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承担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工作。加大对民族团结教育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研究、集体备课、教学经验交流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各种方式,使民族团结教育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社区责任
社区和家庭在对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负有重要责任。社区基层组织要把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出具体规划安排,依托社区的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家庭是培养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自身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给孩子作出表率。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要着重体现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农村、企业、机关、部队的基层组织要加强对各界青年的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使民族团结教育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形成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共青团、少先队是青少年在实践中增强民族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的学校。广泛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好寒暑假和各种契机,以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为主题,开展国情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挥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去建功立业,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事业。针对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思想实际,组织开展主题团队活动、夏令营、红色旅游、各族师生互访、民族知识讲座、民族歌舞表演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面向青少年开展民族团结宣讲活动,邀请民族宗教领域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作报告,聘请老党员、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代表担任辅导员,不断增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营造良好环境
社会要积极营造培养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的良好环境。大众传媒要通过制作以青少年为特定受众的栏目和节目,营造团结向上的舆论氛围。重点新闻网站和教育网站要开设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网页和专栏,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宫、科技馆等,要坚持面向青少年、服务青少年,加大向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社会免费开放的力度,开展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吸引各族青少年参与进来。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接受特点,精心创作生产一批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影视剧、动漫作品和游戏软件产品,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团结的深刻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面向各族青少年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远大计。当今中国,广大青少年具备优良的素质和崭新的风貌,是值得信任的一代。我们相信,只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就一定能够结出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