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选导师自我介绍中文

2017-03-28

这些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 很多学校每年都增加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学生多,导师也多,但选研究生导师却成了一个问题。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研究生选导师自我介绍中文,希望大家喜欢。

研究生选导师自我介绍中文篇1

我叫XX,XX岁,XX人,将于XX年X月毕业于XX大学XX专业,获XX学士学位。今天,我为自己感到自豪,因为能成为XX大学XX学院XX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是我多年来的梦想。

大学期间曾担任XX班级职务或学院学校职务,于XX年XX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获得的各种荣誉和奖励多少次;(有没有考过雅思/托福,GRE成绩如何)何时通过英语四、六级,成绩如何?其他资格证书,另外,有无辅修专业?成绩如何?四年里有没有挂科或重修记录?毕业时全程学分成绩多少分?

本科四年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XX专业的相关知识,从基础理论的XX、XX到实用性较强的XX、XX等。由于对XX学的热爱,还选修了XX、XX等课程。除了理论上的学习外,各种实验和实习,也让我受益匪浅。

XX、XX等实验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XX、XX实习,不仅使我获得了宝贵的知识,更加锻炼了我的意志;XX、XX的实地参观与学习,让我对一些工艺流程了解的同时,也对该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说清自己在本科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样的能力)

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揣摩以及思路的探索。为了将学习的理论应用于科研,在大几哪个学期时,我在XX教授的指导下,参与了哪个级别(国家级/省级/校级)的科创项目“XXXX”,完成了结题报告。

在导师的教导下,在与师兄师姐的讨论和交流中汲取了丰富的研究经验。(这一部分介绍的一定要是与你要考的专业相关的,如果跨专业,跨度又比较大的,一定要说与你要考的专业有用的,无关的不要多说)

我即将在大四期间、XX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并撰写毕业论文《XXXX》。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科研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逻辑性与严谨性,领悟到“提出问题—科学调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研思路,并进一步体会到在科研道路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本科四年一直密切关注XXXX,课余时间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经历,使我对XX专业情有独钟,因此放弃了保研并毅然报考了XX大学XX学院XX专业。今年以总分XXX分的考研成绩进入了复试。(这一部分就需要技巧了,要投导师所好,讲导师喜欢听的,这一部分也是最容易把你查到的与你要报考的学校导师相关的课题资料穿插进去的)

虽然我是跨专业,但是我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今后在学业或科研上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想尽办法克服。我深知作为跨专业的我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很多缺陷,但是我有信心,在未来的日子更加积极主动去努力学习。

我希望通过研究生期间专业系统地学习,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希望在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做出好成绩。(这一部分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取舍)

(读研规划)为了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既对导师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在读研期间,我进行了如下规划:

第一,根据学院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每学期课程。尤其注重学习专业领域内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

第二,坚持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积极向导师汇报自己的学业进展。

第三,注重自主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科前沿的理论问题,提高自己科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积极参加各种实验、学术研讨会、实践调研活动等,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总结)总之,在研究生阶段,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掘自己最大的潜力,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如果在研究生期间,自己的科研能力获得导师认可,我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将会是一个我期待已久、并为之付出自己全部努力的学习过程,我已经让自己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研究生选导师自我介绍中文篇2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复试是导师初次摸底选择研究生的一次机会,也是推销和物色潜在研究生做自己学生的很好机会。而东部发达地区和重点院校有更好的生源,使得每个导师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而西部地区的导师要选择的学生基本都是调剂过来的,不是因为外语差就是因为单科成绩不理想等。 我也曾参加过一次导师与研究生双选会,因为第一次参加,其中一项就是导师介绍自己情况。一起面对40 多名研究生的有和我共事的大约12名导师,40多名研究生分为两个专业,我是最后一个自我介绍的,大多数是老同志。我硕士和博士就读的是理论物理专业,主要做非线性动力学应用方面研究。第一次历经这样的场面,怎么介绍自己还真不好整。想了想觉得还是谦虚点,免得引起其他导师的反感。于是面对所有研究生说:“我的专业是理论物理专业,有人称理论物理是万金油,啥都可以做,我做的课题方向比较宽,不固定某一个,灵活及时调整研究课题方向,也主持一个国家基金,相对容易发表论文"。此时比较搞笑的一幕出现了,一个自诩为该硕士点的负责人站出来发言说:“我已经给我们这个专业的几位同学说过的,我们这个专业是工科的,理科的与我们关系不大”。全场都沉默了,本想着当场反驳质问下那家伙有何成果, 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没有任何发明专利,发了一堆中文还有不少增刊的人怎么这么厚脸皮, 理智之下还是保持了沉默。 结果没有一个研究生选我为导师。 我就很纳闷,在这群导师中,我的SCI 论文数量是最多的也有几个领域内的好文章(斗胆如此说了),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怎么学生都没有人选我?我错在哪里了? 和我一起没有被研究生选上的还有另外一个博士副教授,他也很郁闷,但有什么办法呢? 学院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出面干涉,副教授最多带3个研究生,这样一个研究生被迫选了我,其中与我另外一个朋友的帮助有关,他本可以带2个研究生的,这次坚决只带一个。我给那被迫选了我的研究生签字后,以为就顺利了。结果晚上那选我的研究生又反悔了,我派学生要回了我签字的选导师的单子。 并将此情况再次报告给学院领导。最后那学生又来找我,我没有理睬,过了一天后学生没有办法反复联系我,系主任等也劝我谅解学生。于是和该研究生进行了沟通, 研究生终于明白了,原来他们刚入学就被某些人给彻底洗脑了,可悲。 我却不明白,都是在工学硕士点招生,那么没有课题经费和几乎没有像样文章的人怎么把研究生忽悠的,难道这些学生都傻了吗?

下一次研究生和导师双选见面会,我还要怎么做? 还有必要参加吗?看着他们怎么玩吧。

研究生选导师自我介绍中文篇3

现在说说,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找我做导师。我总以为研究生和导师,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师徒,关系很浓。老师和学生要对味,才好,才能有灵感。

那就得先介绍介绍我自己的性格,我为什么要学数学。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想法,就说明我们有可能走到一块去。

当年,我差不多是20岁时开始决定认真学数学的,本来是打算学计算机的,但是因为一些情况,高考只上到西北大学数学系,学计算数学专业的,也是跟计算机有关。但是上了大学,真正接触了编程和数学,那我还是更喜欢数学,尤其是基础数学方面的思维方式和问题。

当然,我没继续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想法和愿望:人工智能、网络图书馆,肯定跟那时没见到这方面的高水平老师有关。光从课程上看,显然我被数学吸住了,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英语上。当时很多人想出国,学英语花的时间很多,我本也打算如此,但很明显,数学和哲思对我的吸引力更大,以致我并未认真地去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足够四六级70分就行。

那么数学是不是能吸住你呢?有些学生为了出国,可以整天学英语,不学数学,然后想着出国后再学数学。这起码说明,他们或者自我控制力强,能控住住、抵挡住数学的吸引力;或者更有可能的是,数学吸力本来就不足。这样的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呢,我总是不太能理解,可能为了生活吧,比上虽不足,比下仍有余。

喜欢数学,但是是否就要成为一个职业数学工作者呢?当年我就意识到,自己虽然不笨,但也并未聪明到可以成为一流数学家的地步。既然意识到这一点,我为什么还要决定去学纯粹数学中的数论呢?

一个前提条件是,当时我的家庭情况还好,父母都是有工资的,收入还行,肯定不用将来我来养活。既然这样,我学一个不挣钱的数学专业,像个和尚一样生活,应该问题也不大。虽然后来没做成和尚,结婚生子感觉到钱的重要,当时年轻的我其实没想到那么远。

现在有些同学,我很奇怪。他们其实家庭情况不好,自己数学成绩其实也一般,考一次不过,还要考两次,或者考上个硕士还要交钱(非公费生)。即使如此,他们还是要花家里的钱上硕士。有个别的可能是低分高能之人,其实具有一定的科学天赋,但是大多数这样的,我怎么看,怎么也没看出他们是低分高能之才。对于后者们,我觉得这是何必呢?既然不是这块料,就别强求,搞得怪难受的。

好了,既然喜欢数学,经济条件又不是问题,学数学不用花家里的钱,国家给我资助,那我爱学就学,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无权阻挡我学数学的决定,除非是我自己。但是,从我自己来说,我当初就意识到自己的智力,是不足以成为一个一流数学家的,在那么些伟大数学家的星光照射下,我显得那么的渺小。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呢?如果我对人类数学不能做出些贡献,我为什么还要坚持学这个呢?

我最终决定,即使我成为不了一流数学家,即使我对数学不会有本质性的贡献,但我还是要在那个年纪开始我的数学之路,能走多远走多远。因为,在这个路上,我会得到人生的最大修炼和提高,如果一个人把人生看作是一个修炼的过程的话,享受、工作、苦恼、喜悦都是其中的种种修炼的话。那无疑,数学是一种非常好的修炼方式。也许,从经济角度上看,同样的工作时间和效率,搞计算机能得100元,但搞数学则只能得1分钱。可是反过来看,如果从对精神修炼的效果来看,同样的工作时间和效率,搞计算机在精神上只能得1分钱,但搞数学则可能得到100元,当然搞数学了。

通过大学本科的数学学习,我已能区分出计算机和数学的不同效果,那么就开始学数学吧。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因为意识到自己不是数学天才,所以在数学本身研究之外,我对所有跟数学有关的哲思、修炼,都花了相当的时间思考。所以,有时候大家阅读我的文章,可能会感觉怪怪的,为什么怪呢?因为那不是一天两天想出来的,是多少年的深思和实践,得来的。虽然怪,但是试了之后,就会发现操作简单,行之有效。

怪,当然是对普通人来说的,当我博士毕业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8年,对数学的想法上,已经开始系统些,然后来到北京工作,经常到中科院晨兴中心,参加李克正、徐飞组织的讨论班。在讨论班上,观摩那些数学高手们之间的互相厮杀,才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想的那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讲,不过是常识,不过是习惯。

也许,他们有些人是天生的具有那些常识和习惯,也有些人是在后天中不经意养成的。而我是刻意地去思考、去琢磨发现的,并尝试把它们揉到一起,尽量的系统化。这一点,也说明我还是具有一些学数学的特征的,喜欢抽象化,系统化,这些思维特点是从我高一下学期后开始逐渐出现的。

博士毕业后,也过去很多年了,这些想法当然越来越系统化,也越来越实际。因为根据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学问是在

假设---->实验----->修正

的过程中螺旋提高的,有些假设虽然有理,但是如果有缺陷,不是足够的巧妙,足够的实际,那是要被更新的东西替代掉的。

我发现,这些其实就是中国道家说法中的"法财侣地"第一项"法",它排在第一位,实在是很有道理。第二位排的是财,就是钱了,或者有国家的资助才能上学开始数学修炼之路,这是外财,或者这个人有特别的数学天赋毅力,这是内财,就是精神上的钱。如果两个都有当然好了,如果两个都没有,甚至是负的,在外要靠父母资助才能上研究生,在内其实没有数学动力,只是迫于找工作的压力。那这个学其实不上也罢,免得害人害己。

有财之后,才能开始组建自己的学术队伍,形成讨论班互相促进,然后再在某个领域(“地”)找些问题做做,那是后话了,请参看研究生学习须知那个帖子。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