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考试试卷分析
在高三地理考试结束之后,做一些试卷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考试试卷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地理考试试卷分析(一)
一、试卷分析
试题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品质的考察,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的同时,注重考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学科特点,突出了主干知识,难易程度合理。是一份较成功的试卷。
1、试题考核的内容比较全面,知识的覆盖面较广
从试题考核的内容看,考察了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与海洋、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选修3、选修5、世界区域地理等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有:地球运动与太阳直射点的那北回归运动、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板块运动、大气质量、工业、商业布局及成因、中国地理几条重要分界线、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国土整治等,包含了高中地理的大部分知识内容。
2、突出地理学科特点
整套试卷共有图表10幅,各种图表不仅是地理学的工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文字表述。有景观图、经伟网图、区域图、等高线河流组合图等。
3、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加强了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绝大多数试题为主干知识,题型基本上没有变化,图表多是常见的,因而对于基础扎实、分析问题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能有效地拿到该得的分数,因而区分度的可信程度较高。试题难度控制较为娴熟,考虑到我区教学的具体特点,绝大多数的学校此时第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二轮复习正在进行,学生尚未进行大量习题训练,不易马上接触太过深度的考题,出题者用心良苦,值得肯定。试卷突出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考察,注重考察了对地理图表进行判读、绘制、分析: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从中获取或提取地理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能力。如选择题的第一题图、第2-3题图、第4-5题图、第6-7图,综合题的图,如果学生没有以上的能力、学生很难得到高分。
二、考生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1、基础知识、基本规律掌握不扎实,部分概念理解不清楚
选择题1、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第2、4、6、7题、地理事物分布的区位因素答不出,综合题12题、13题某区域的主要能源资源、板块位置及其影响答不出、防震的方法等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出错。核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洋流两个方面,而学生大多只从洋流一个方面去谈,造成分析失误。
2、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选择题图第一题昼夜长短通过统计图直接能够读出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第4题“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工业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应是“环境”;综合题13题第二问题目中谈到了“我国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日本东南部太平洋受到影响”、“美国西海岸也收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并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学生只从“美国西海岸”只一个角度答题,造成失分。
3、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弱
第8题“人口比例示意图”就是人口金字塔的变式图,如果是金字塔图学生读起来就不会出现问题了,但变式后;第10题统计图表的阅读学生对每一项的比较分析不是太清晰造成失分;第3题“地质地形略图”的判读上,学生对给出的等高线走向、地质状况的用意知道的不多,部分学生不会根据等高线分析河流流向,因而分析不透失分较多。综合题12题,学生不能根据经伟网准确判断甲地是意大利、乙地是秦岭,部分学生对图所表示的相信不理解,因而造成后面答题失误。
4、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会运用地理术语答题
综合题12题,题中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学生答非所问,综合题12题,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在语言上表述不清,有的把保持水土写成固土或保土、还有写成把土抓牢的,个别学生写成保持水土流水的。
5、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能力较弱
综合题第12题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上,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几点用上,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未能将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自如,所以不能答出“控制人口数量”、“生态移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等减轻环境压力的措施。也正是由此也造成了综合题第13题最后一问的失分。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基本概念教学应注意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要注意概念所蕴含的思想,基本规律教学应注意规律的建立过程及应用条件,更要关注规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块训练旨在帮助学生高效的架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快速的辩异识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2、协调把握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1)自然地理的复习中要意识地应用和渗透理科思维方法。摒弃死记硬背,注重方法提炼和思路的形成。
2)突出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时区的计算、等值线的判读、经纬网的定位等。
3)在整个的复习过程中,将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语言。善于将相关的地理事物图形化、空间化。
高三地理考试试卷分析(二)
一.试题特点
本次考试的目的是检测高三学生对全国卷模式的适应情况,整体看题目难度适中,且不存在较深的知识点性难题,依然以平时复习为主,紧扣所学内容;但在知识的综合利用方面表现较为突出。选择题考查范围广,出题灵活;综合题设问中规中矩,区域图亦不陌生,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学生对全国卷的把握程度。
二.综合分析
选择题部分标准连题模式。共四组选择题,前三组每组三题,第四组两题。第一组结合地形图考查地图及地球运动特征;第二组结合无霜期,考查区域地理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第三组运用实景图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四组两题是对城市与交通的考查。本次选择题没有直接出现区域图,看似忽略区域,但区域却无时不隐藏其中。如第4题黄淮海区与青藏区的对比,第5题无霜期的分布特征,第6题无霜期延长的三个区域及第8题的四个选项(粤东、苏南、川西、陕北)均是在已知区域的背景上选出正确答案。无图胜有图。所以后期复习,区域图依然是重点。
综合题必答题部分设问模式及区域图并不陌生,甚至有些在练习中多次见过;如河流的航运价值,西北发展电力的自然条件,重在检测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除原因类问题外,区位条件类以自然条件为主,后期复习则重在对区域环境的整体把握,进而分析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才是最终目的。
选修部分三选一,旅游地理及自然灾害与防治配图表分析,环境保护则分析材料。后期复习需注重用专业术语表达地理问题,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地理不是背出来的”,必须在识记基础上的灵活运用,后期复习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将教师作为一个辅助。明确自己的优劣,有针对的复习。答题时有把握的答案精确些,无把握的答案只要无原则性错误可以多答些,力争全面。总结本次测试的失误,适应性测试已过,一模就在不远的前方。
高三地理考试试卷分析(三)
一、试卷成功之处:
高二地理文科试题分第Ⅰ卷第II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有30个小题,其中考查地图题目共14小题,包括1—9、18、19、20、21、22题,10---16、26、2728、29、30题考查必修一行星地球的知识。第II卷共4大题,31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32题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是等值线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33题以光照图为切入点,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34题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在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就整个试卷来看,难易适中,无偏题怪题。考查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且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试题既考查了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又考查了读图、读表及分析判断能力。试题切合时事,同时又比较灵活开放。试题与各班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
二、试卷不足之处:
第一:个别题目出现两个选项,如23题。34题题干少了几个文字,但是不影响答题。
第二:试题创新成分少,有些试题比较陈旧,都是常规题目。探究题、开放性试题、问题设计题等新题型较少。
三、考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不扎实,一些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理解不透彻,导致答题时混乱,不能正确判断作答。如把地球自转方向表示为自东向西如15、26、27题,不能正确判断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不会在地图上进行方向的判定如32题第3小题,不会比例尺公式的换算如5题。此外还有31题不能正确判读等值线,导致一些同学答题不理想。33题第1、3题,34题第2小题没有掌握昼长夜长的比例关系,答题错误率较高;第34第1、3小题由于没有掌握如何判断近日点方法而错选其它选项。
(二)读图、审题能力差,不能从问题情境中提取可利用的信息或条件。
如第3、8、9、19、20题不能充分利用图示信息,结合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21、23、26、27题只要认真分析读图可以找到突破点。部分考生不注意认真审题,把33题A、B点日落时刻误认为日出时刻,把34题节气写成季节。
(三)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差。
如第34题只要掌握如何判断远日点和近日点,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事实上学生这方面能力比较欠缺。
(四)解题的技巧不足,表述能力差,不能利用地理专业术语答题
如第32题将山顶写成山峰,陡崖写成悬崖。还有建水库坝址理由答法也是多样,不能用地理术语答题。不能准确区分昼夜状况和变化趋势,这些都是上课中重点强调的问题。
四、教学建议
(一)要重视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中要夯实基础,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加强理解;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形成地理学科思维品质。
(二)加强读图技巧的训练,提高读图能力。
教给学生图文变换的方法,着重培养读图分析能力。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和地图册上的原图,再通过变换图形,叠加图形或改变设问角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三)提高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整理知识、记忆知识、评讲试题时常常要运用它。在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时,关键是让学生首先确定比较内容,然后找出比较项目,具体做出比较示范,再进一步训练学生对相同、相似或相反的地理事物进行归类。
(四)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训练,有的放矢地提高教学质量。
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查漏补缺。程度好的学生,主要在审题和答题的准确性、文字表述的条理、逻辑方面进一步提高;程度中等的学生,主要补能力和技巧方面的不足;漏缺太多的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补,应指导他们补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最基本的读图技能。
(五)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注意科学术语的使用
着重训练学生解题和回答问题语言组织的技巧。老师要规范平时的教学语言,指导学生如何用通顺合乎逻辑的专业术语组织语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法,解题技巧等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