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党建知识

2016-12-20

新时代背景下,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既是我国党史党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你对党史党建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党史党建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党史党建知识

1.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是《共产党宣言》。

2.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

3.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基础上产生起来的。

4.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

5.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的。

6.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

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在近代中国,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8.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1.1921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个出版机关-----人民出版社。 12.1922年7月16至23日,中共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3. 1923年,由共产党员澎湃等人领导的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

14.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5.整理党务案: 1926年5月15日至22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选举谭延闓蒋介石和谭平山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蒋介石借口要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扬言为避免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力量发展引起“党内纠纷”,应有一个“消除误会的具体办法”,提出所谓《整理党务决议案》。其主要内容是: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省、特别市党部中担任执行委员,其数额不得超过各该党部委员数额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国民党员不得加入共产党;共产党须将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交国民党中央主席保存;共产党对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指示,须事先提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通过方能下达等。于是,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只得辞职,共产党在国民党党务方面变得毫无地位。而蒋介石却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人部长,随后又当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在南方成为掌握最高权力的人物。

第二战线: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是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战线。

16.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7.“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在八七会议会议上提出的。

18.八七会议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

20.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的是陈毅、项英。

21.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2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3.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著名口号。

24.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一二、九”运动爆发。

25.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件是《论持久战》。

26.毛泽东在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社会各阶层中,曾指出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是农民阶级。

27.三大战役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8.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

29.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比较完备的一部土地革命纲领是1947年9月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1.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32.“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3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4.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含着多方面、非常丰富的内容,在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革命斗争的战略和政策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等方面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35.中国共产党完成港、澳、台统一伟业的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6.1970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

37.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

38.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39.邓小平在1982年9月最早提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4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1.1984年6月,中国首次组队考察南极。

42.中英两国政府在1984年9月26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4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4.党章规定,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

45.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46. “一国两制”1982年12月写入宪法的。

47.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是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8.“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提出来的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重要标准。具体内容是: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0.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5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52.“四有”新人中的“四有”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53.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54.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55.1985年展开以城市为重心的经济体制改革。

56.中国卫星通信由实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的标志是1986年2月1日,中国再次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57.中国第一位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是许海峰。

58.1986年3月《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第一次将中国的对外政策概括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9.1986年9月28日,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60.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61.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路线。

62.中共十三大确定的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第一步,1980年199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翻,实现人民的温饱;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翻,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63.“三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

64.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的复杂情况,,邓小平指出外交“二十八字”方针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65.中国应从苏东剧变中吸取的教训是:中国绝不能放弃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绝不能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防止和平演变最根本的措施是把过内的事情办好;中国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防止和平演变,但不能有两个中心,只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6.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步程度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了克服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所作出的理性选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依赖互为加强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这一问题也极为关注。1991年,中国发起召开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世界首脑会议上,中国政府庄严签署了环境与发展宣言。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为了支持《议程》的实施,同时还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参加这一伟大实践。

67.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把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作的贡献归纳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70.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