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7-05-12

海宁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皮衣之都、文化之邦、旅游之地”的美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海宁市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海宁市政府工作报告篇1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回顾和20xx年主要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海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嘉兴市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中共海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着力稳增长、抓改革、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防风险,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23亿元,财政总收入121.1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4.4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2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4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4倍、2.05倍、2.13倍、1.67倍和1.92倍。在嘉兴市县(市、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连续四年获得一等奖第1名。

五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突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始终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改革推动和开放带动并重,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20xx年率先开展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在全省推广,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等列入国家级改革试点。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政府自身改革持续深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8项,效率提速88%。大力实施招大引强选优,成功引进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总投资超亿美元外资生产性项目18个,实际利用外资17.32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494.2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43倍和4.37倍。浙商回归综合考核连续四年获得嘉兴一等奖。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累计实现外贸出口227.43亿美元,年均增长9.2%。

五年来,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始终围绕结构调整主线,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从“十一五”末的4.67:61.12:34.21优化为目前的3.11:54.88:42.01。深化农业“两区”建设,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14.5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7个,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居全省第7位。大力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累计完成工业投资876.7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76倍。成功创建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列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43位、全省第7位。晶科能源成为首家年产值超百亿企业。皮革时尚小镇入围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扎实推进“一带十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全省唯一拥有3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县(市),盐官景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四届中国·海宁潮国际博览会。科技进步评价居全省第2位,市科创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孵化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9家。引进和培育国家、省“千人计划”人才40人,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7%。鼓励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

五年来,城乡统筹深入推进,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居全省第5位。开展城市有机更新,洛塘河绿道全线贯通,市区“马桶家庭”问题基本解决,列入全省首批美丽县城试点。长安和许村、袁花分别列入省级、嘉兴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实施星级美丽乡村创建,127个村成功创建一星级,荣获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和省村庄整治优胜县(市)。嘉绍高速、硖许公路、08省道等建成通车,城市公交分担率居嘉兴首位。全力推进“五水共治”,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实现了主要河道以四类水为主体的历史性转变,荣获全省“五水共治”优秀县(市)大禹鼎。长水塘生态湿地、鹃湖水库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实施“五气共治”,大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2.1%。持续推进“三改一拆”,拆改总量居嘉兴首位,成为全省首批“无违建先进县(市)”。加快养殖业减量提质,生猪存栏削减至1.5万头以下,温室甲鱼养殖场全部关停拆除。完成绿化7.6万亩,建设东部(黄湾)生态功能区,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五年来,社会事业保障有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入资金18.02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1所。与华师大共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创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和全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健康海宁”建设深入推进,构建沪杭三甲医院与县级医院“牵手合作型”办医模式,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走在全省前列。所有6家市级医院全部完成新改扩建并投入使用,群众市域内就诊率达90.9%,提前实现国家医改目标。成功创建“全国游泳之乡”,大运河(海宁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开街,获颁“中国灯彩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首批体育现代化县(市)。加强“三社”建设,持续开展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新培育社会组织199家,全国社工证拥有人数达447人。创新开展“两富同行”温暖工程,累计帮助1360户低保家庭脱贫。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和阳光庇护中心实现全覆盖。始终坚守社会平安底线,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连续五年保持零增长,“平安海宁”实现十连冠。市公安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和法治县(市)示范单位。新闻广电、人防、老干部、史志档案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一是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开展有效投资大比武专项行动,加快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工业技改、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总量列嘉兴首位。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皮革时尚小镇完成投资15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5%,列嘉兴第3。开展外贸稳增长促转型专项行动,外贸出口增长1.4%,列嘉兴首位。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27亿元,增长11.3%。荣获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市)称号。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全年供应各类建设用地5890亩,新增直接融资76.03亿元。建成“两创中心”5个,新增标准厂房32.93万平方米。深化“连心结对”服务转型发展活动,深入开展“惠小扶优助强”行动,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12万个,“个转企”505家。

二是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完成机器换人等工业技改投资189.4亿元,增长31.9%。美大集团入选省“三名”培育试点企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8.2%、10.1%和12.4%,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全力推动企业股改上市,新增股份制企业27家。总部楼宇平均入驻率和注册率分别提高5.8个和12.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10.3%。

三是深入实施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深化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成第三轮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推动要素资源优质配、高效配,要素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额89.21亿元。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一窗受理、同步审批、统一发证”的分类集中审批服务新机制。事中事后监管模式不断优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农村“三权”改革,新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5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实施农村集体经济股权赋权流转和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抓好农村“三资”规范化管理,村(社区)集体资产全部进市、镇(街道)平台交易。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市财政局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

四是综合整治城乡生态环境。成功创建省“清三河”达标县(市)。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后续运营管理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率达71%。深入推进“五气共治”,统筹做好秸秆综合化利用、煤改气、重点行业有机废气治理以及黄标车淘汰工作,同步推进城市扬尘和餐饮油烟整治。开展“三沿两区”违建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闵家桥区块拆违、金三角市场群环境整治基本完成。围绕项目推进,继续加大征迁遗留户攻坚扫尾力度。全年“三改”累计完成412万平方米,拆违236万平方米。高标准完成“公铁”沿线环境整治各项工作。

五是持续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各类教育统筹发展,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建设顺利推进,浙江机电学院(长安校区)建成开学。组建华师海宁教育集团,建成“一校一品”特色学校15所。市特殊教育中心投入使用。启动实施贫困家庭“新希望”五大行动计划,推进精准扶贫。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护理院分别成为国家和省级试点。区域影像、心电会诊等六大中心实现共享共用。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基础年”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正式建立。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国家测试的县级数字档案馆。工青妇、关心下一代、慈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六是不断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基层自治水平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金融风险防控专项整治,全力协调、果断处置企业“两链”风险,全市不良贷款率0.82%,低于全省和嘉兴平均水平。创新建立建筑领域工程款和工资款两条线支付制度,依法查处恶意欠薪(讨薪)犯罪案件6起。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建成覆盖城乡的“1+12+19”食品农产品检测体系。信访积案有效化解,获评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圆满完成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安保等各项工作。依法严惩环境土地等领域犯罪,132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上下应对各种困难挑战负重奋进的五年,是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干部勇立潮头、敢于担当、敬业奉献的结果,是全市各行各业劳动建设者勤劳智慧、努力拼搏、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位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驻海宁部队全体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宁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十分清醒地看到,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预期。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短板:在经济发展方面,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发展后劲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房地产去库存压力较大,外贸出口增长乏力。在城乡发展方面,“多规合一”有待深化;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强镇富村的措施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治水治气治土治违任重道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工作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在社会治理方面,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金融、劳动关系、信访维稳等领域潜在的风险仍然比较突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压力加大,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部分公职人员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还不够强,刚性执行落实不够,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等等。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实现“两个率先”的决胜时期。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实施“创新驱动、融杭接沪、强镇富村、生态优美、品质生活”五大战略,打造长三角“经济活力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新市”升级版,率先建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先行市,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发展目标是:

一是综合实力更强。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在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基础上,确保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2%。

二是城乡发展更协调。全市发展空间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布局更加清晰,继续完善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市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小城市、中心镇活力得到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教育、文体等优质资源全面下沉,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三是生态环境更优美。全面消除地表水劣五类水体,在上游来水水质稳定改善的基础上,达到市控以上断面以三类水为主体,基本建成江南水乡典范。全年大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

四是市民生活更幸福。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实现早翻。实施精准帮扶消除贫困,社会保障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市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五是治理体系更完善。完成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四张清单一张网”不断完善,政府制度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政务生态系统更富效率。“法治海宁”全面深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具有海宁特色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建立。

着力抓好十个方面的任务和措施:

1.加快建设大产业大平台。持续推进工业强市建设,重点培育时尚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千亿产业群,优化提升特色优势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每年确保有新增IPO上市企业,到2020年全市拥有IPO上市企业15家以上,百亿企业达到3家。坚持服务业兴市战略,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盐官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培育现代农业新型主体,到2020年土地流转率达到65%以上。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大平台,推动各类开发区、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充分发挥经济建设主战场作用。

2.着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实施创新发展“五大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企业研究院“三大倍增”计划,到2020年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以上,省级企业研究院达到20家以上。挖掘创新需求,新增“千人计划”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人才50人。规划建设鹃湖国际科技城,建成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和浙大(海宁)国际技术研究院。

3.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按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开展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健全“四张清单一张网”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和社会事业投资经营公平准入机制。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扎实推进农村“三权”改革。

4.提升完善重大基础设施。推动综合立体交通现代化,建设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加快推进钱江通道二期(杭浦高速至沪杭高速)建设,实施硖许公路、01省道等主干线拓宽改造,建成杭平申线和京杭运河二通道等高等级航道。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扩大杭嘉湖南排海宁段工程。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扎实做好市域外引水工程各项工作,优化提升全市供水管网体系,进一步提升饮用水水质。加快清洁能源推广利用,深入推进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

5.切实增强开放合作新优势。深入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基本建成海宁港,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5%左右。积极创建中欧、中日等一批高能级国际合作平台。推进临杭区域开发,深度融入杭州都市区,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平台、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主动接轨上海,深化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作,积极引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吸引更多高端要素来我市集聚。

6.科学优化城乡发展格局。深化“多规合一”,统筹推进市区、小城市试点镇、中心镇协同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城镇发展新格局。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沿江生态带、沿杭浦高速和01省道美丽乡村带。推进美丽县城和美丽镇村建设,健全城镇有机更新机制。推进省级、嘉兴市级小城市建设。全面落实“1+X+Y”村庄布点规划,有序引导农房集聚和农村新社区转型提升。

7.扎实推进人文海宁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深入推进“书香城市”建设,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打造“志愿潮城”。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注重发展文化精品,扩大海宁名人文化品牌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进盐官古城、长安世遗运河古镇、路仲博物馆小镇保护性开发和海宁海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中国灯彩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培育文化创意业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8.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就业、就医、就学、养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业,重点做好“保基本兜底线”和“强能力提水平”两件事。创新“1+X”精准分类帮扶机制,用制度确保因病因灾因残等困难家庭不再致贫。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扎实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争创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县(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级医院全部启动新一轮三级医院创建,其中市人民医院达到三甲医院技术水平。勇当“双下沉、两提升”标杆市,让群众在医改中获得新实惠。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构建城乡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养老保障水平。加强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监管,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9.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违工作。加快实施城镇建成区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科学治水、工程治水巩固治水成果,全面防止脏乱黑臭河道反弹。突出工业废气治理,基本建立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检测、预测、预警和治理体系。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加快城乡绿网建设,到2020年林木绿化率达到30%。大力推进以东部(黄湾)生态公园为重点的生态功能区建设。坚持依法治违、长效治违,实现基本无违建。

10.深化法治海宁建设。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不断提高全市公职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法律顾问等的作用。加快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健全法律服务和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法治建设保持省级示范、全国先进。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令人振奋,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励精图治,实干苦干,奋发有为。我们坚信,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三、20xx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安排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始终聚焦发展第一要务,以“勇立潮头、勇当标杆”的精气神,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扎实开展“招商选资突破提质年”“转型发展服务提速年”活动,稳增长、转方式、增优势、补短板、惠民生、防风险,统筹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出口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取得实质性进展;大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5%,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重点聚焦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平稳发展,调结构补短板

大力实施招商“一号工程”。扎实开展“招商选资突破提质年”活动,全力引项目、扩投资、增后劲。突出工业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坚持量质并举,配强招商力量,强化领导带头招商和以商引商,确保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实到市外内资180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4亿元,引进总投资超20亿元产业类生产性项目3个、超50亿元产业类生产性项目2个。更加注重投资的结构、质量和效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服务业投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省、嘉兴市级特色小镇完成投资85亿元以上,其中皮革时尚小镇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供应各类建设用地4000亩以上。按照“招商月月有突破、项目季季有开工”的要求,进一步健全项目全过程推进机制,紧盯已供地未开工、已开工未竣工、已竣工未达产项目,强化领导联挂、狠抓问题破解,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精准服务提振信心。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将会持续加大,越是困难时期,越要给企业送温暖。大力开展“转型发展服务提速年”活动,把服务实体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降本增效“春风行动”、服务企业“暖心行动”,全面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回应企业呼声和需求。当好“店小二”,做实企业长期联系制度,落实各项涉企政策,保障优质项目用地,加快审批提速提效,切实帮助企业增强信心。强化政银企共同体意识,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增强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实施“提升大平台、培育大产业、招引大项目”三年行动,召开全市制造业发展大会。经济开发区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深化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作,积极引进日本、欧美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努力在国际产业合作平台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高新区要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加快尖山新区生活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经编园区与周边联动发展机制,加速推动镇级工业功能区向专业特色园区转变。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扶持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6.5%。争创省级区域性行业机器换人试点和“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智能制造和电子商务为重点,引进一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培育提升一批重点平台、重点市场,全力打造互联网经济强市。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培育小巨人企业10家、成长型企业20家。大力实施企业股份制改造,新增IPO上市企业1家、力争2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

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加快发展旅游、金融、物流等重点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9.5%。打响“潮城海宁”旅游品牌,召开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盐官旅游度假区要在招引专业战略合作运营团队和社会资本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要在强管理、转机制、聚人气上下功夫,争创省级“潮韵小镇”。办好中国·海宁潮国际博览会。积极融入钱塘江金融港湾,打造钱潮产业金融小镇。创建特色楼宇,存量楼宇新增入驻面积5万平方米,楼宇税收增长15%。建成皮革城总部电商批发中心,皮革城郑州市场开业。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农业“两区”绿色行动三年计划,今年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3万亩以上,新增储备粮1.02万吨。加快设施农业和科技(智慧)农业发展,启动长安花艺小镇建设。积极培育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以上,推动农业创新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市)创建,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二)聚焦制度供给,抓改革激活力

大力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年度市场采购贸易出口任务。建立健全市场采购贸易商品认定和综合管理体系,优化完善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功能,加快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招引外贸公司、物流企业、中介机构等,推动专业主体向市场集聚。以皮革城、家纺城为重点,突出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和实体经济,不断放大市场采购综合效应,加快专业市场转型发展。鼓励专业市场、出口企业到俄罗斯、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建立市场,设立“海外仓”,加快形成外贸出口新引擎。

精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运用市场法则,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工作,对“僵尸企业”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全年处置“僵尸企业”30家以上,整治淘汰低小散企业100家以上。推进“两创中心”建设,新增标准厂房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房地产去库存步伐,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政策,出台促进房地产交易优惠措施,打通商品房与安置房、保障房的转换通道,全市安置房、保障房库存消化50%以上。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既是缓解政府债务压力的必要途径,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必然选择。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降低存量政府债务成本。做实国家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筑废弃物和餐厨垃圾处置等项目的合作建设,扩大社会资本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参与度。

统筹抓好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综合评价体系,精准实施差别化措施,更加注重正向激励,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全面推进我市各类公共资源要素进场交易。加快推进以中介服务管理、拓宽承诺备案事项范围、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的审批制度改革,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提速30%以上。持续深化农村“三权”改革,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推动集体经济股权和承包土地流转,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切实做到“三权到人、权随人走”。

大力推进创业创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业梦工厂”计划,制定“双创”扶持政策体系,全年引进和培育“双创”平台5家以上。引进培育“千人计划”等各类人才20人。充分发挥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完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培育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300件。以浙大国际联合学院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为契机,加快启动国际技术研究院建设。

在三个省级开发区内规划建设科技产业孵化园。提升“淘科技”平台功能。

(三)聚焦生态宜居,抓治理优环境

重点推进长效治水。加大河道清淤力度,巩固“清三河”成果,完成河道清淤和综合整治150公里以上,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保持优秀,消灭劣五类市级河道,镇级河道劣五类水占比降至10%以下。在上游来水水质稳定改善基础上,市级主要河道监测断面四类水占比达到80%以上,其中三类水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城镇建成区和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效落实后续运维管理长效机制。长安泰山港水源生态湿地建成并投入运行。扎实做好市域外引水工程基础工作。

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全力争创省“基本无违建市”。坚持拆旧控新、拆改结合、拆用并举,进一步建立健全违建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机制,严厉查处新发违建。全面完成缓拆违建专项整治,深化“三沿两区”集中治理,坚决拆除严重影响消防安全违建和集体存量违建,拆违150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达80%以上。拆改结合消除危旧房安全隐患,扎实推进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确保已开工“三改”项目顺利完工,完成“三改”200万平方米以上。

大力推进治气治土。坚持标本兼治,统筹推进燃煤烟气、有机废气、汽车尾气、餐饮油烟以及工地扬尘等“五气共治”。严禁秸秆焚烧,推进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完成喷涂、印刷包装、纺织后整理等重点行业整治,淘汰全部黄标车,持续加大对小餐饮和建筑工地的监管,全年PM2.5浓度下降10%以上。强化土壤环境保护意识,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启动土壤修复工作,确保土壤质量稳中有升。

全面推进生态治理。启动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加快东部(黄湾)生态功能区建设。深入开展“四边三化”,实施五大板块绿化工程,完成鹃湖公园一期绿化项目,新建和提升绿化1万亩以上,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60项以上,完成盐仓、丁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争创清洁能源产业创新利用示范区。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完善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城乡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四)聚焦美丽建设,促融合美家园

强化美丽市区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推进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和“多规合一”落地。突出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两大重点,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鹃湖等重点区域开发,加大对重点瓶颈路段的治理,实施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年”活动,着力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推进城市管理职能向街道延伸,构建多元参与、高效运转和快速处置的“大城管”格局。

强化美丽镇区建设。按照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要求,联动抓好小城市试点镇、特色小镇和其他镇区的建设。长安省级小城市和许村、袁花嘉兴市级小城市要注重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提档升级,按照城市的功能和要求加快规划、建设和管理。皮革时尚小镇等省级、嘉兴市级特色小镇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狠抓质量,努力打造成为产业文化旅游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联动的创新发展新空间。今年确保再新增1个省级特色小镇。其他镇区要按照干净、有序、安全的要求,强化镇容镇貌管理,统筹资源盘活和产业项目、农房集聚项目的谋划,更好地提升镇区功能和形象。

强化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点上做精品、线上出风景、面上保整洁,打造星级美丽乡村升级版。启动五星级美丽乡村创建,建成一批三星级美丽乡村,90%以上的村创建一星级美丽乡村。实施“1+X+Y”村庄布点规划,加强村庄规划设计和农房设计改造,杜绝点外建房。全面落实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各项政策,盘活存量资产,优化“三资”管理,加快农村低小散企业和城镇规划区外独立工业企业腾退,整治复垦和土地开发垦造新增耕地3500亩以上,累计启动村级经营性物业项目建设65万平方米。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建设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项目,完成文宗路南延、尖山码头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胡长公路、海州路东延工程,提升改造农村公路。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优化公交线路,完善公交设施,推进社区巴士创新服务,建成汽车北站(公交总站)二期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杭平申航道海宁段和扩大杭嘉湖南排海宁段工程,启动长山河海宁市区片水系综合治理项目。改造提升全市供水管网,新建污水管道180公里。

(五)聚焦平安幸福,惠民生守底线

大力促进就业增收。加强就业精准服务,促进城镇困难人员、大学生、残疾人、养殖业和低小散企业腾退转移人员实现创业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稳定就业。按照“精准帮扶、消除贫困”的要求,实施社会救助帮扶体系建设,减轻因病因残因灾致贫家庭负担,提升低收入家庭的增收能力。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强化欠薪预警和防范,依法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和恶意讨薪行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城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完善医保、低保、慈善救助等制度,稳妥推进各类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有效整合。做好社会保障扩面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探索实施大病医疗合理自费救助机制,完善医疗保障救助体系。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发展各类民办养老机构,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保障和安置方式,探索实施住房保障货币化。积极发展公共慈善事业,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创建省红十字工作示范市。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深化“三社”联动,加强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推行城乡社区多元民主协商,镇、街道社会组织孵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培育社会组织150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争创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县(市)和省食品安全城市。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和防范措施。全面开展“七五”普法。加大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公安视频一体化智能平台。开展重点信访件集中督查化解,提高初信初访满意度。坚决打赢G20杭州峰会和第三届乌镇峰会安全保障攻坚战。平安建设冲刺“十二连冠”、率先“夺金鼎”。继续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完成10件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启动实施社会领域服务能力建设。围绕创建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县(市)目标,推进华师海宁教育集团务实运作,文苑小学、实验小学等项目竣工启用,完善全市幼儿园规划布局并加快组织实施,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40%以上。创建省技师学院。实施新一轮“健康海宁”建设行动,启动市中心医院、市四院、市妇保院三级乙等专科医院创建,加快推进康华医院二期项目建设。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创建,统筹推进海塘申遗工作。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继续推进“潮乡少儿习泳计划”。支持工青妇、关心下一代、科协等群团组织发展,扎实做好老干部、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

各位代表,干好“十三五”、做好今年工作,必须依靠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干事创业,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要以勇立潮头、勇当标杆的使命和担当,形成上下同欲、齐心协力、集团作战的浓厚发展氛围。充分激发企业经营者、人才和干部三支队伍的积极性。要关心爱护企业经营者,支持企业、尊重企业家,真心诚意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注重激发内生动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要真正重视各类人才,善于借智借力,大兴爱才、重才之风,加强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用得好。要严管厚爱各级干部,在思想上予以激励,在工作上予以支持,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特别是要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村、社区干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为打好“十三五”开局当头炮形成强大合力。我们要以勇立潮头、勇当标杆的标准和要求,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不断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公开透明规范的预决算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一岗双责”,切实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坚守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实施刚性问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0%以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各位代表,“十三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开局之年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在中共海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凝心聚力、狠抓落实,为把海宁率先建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先行市、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下一页更多关于海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