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白羽鸡要素
白羽鸡是从白洛克中选育出来的品系,其羽毛的白色为隐性性状,又称隐性白羽鸡。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白羽鸡的饲养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白羽鸡的饲养技术
早在20多年前,我国的家禽科技人员就开始了对隐性白羽肉鸡品系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大规模在生产中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量从国外引进隐性白种鸡,主要用于与国内的鸡种进行配套,以三元杂交为主的方式生产优质黄羽肉鸡。这种杂交鸡以广东省的“白云288”为代表,迅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东三黄鸡的模式,先后出现了“新兴黄”、“康达尔”、“江村黄”和“岭南黄”等系列化的配套系鸡种,并很快达到了规模化生产水平。这种组配方式克服了国内地方鸡种产蛋少、生长慢的缺点,保留了黄羽、黄腿和黄皮肤的特征,其父母代的产蛋量得到明显提高,而其商品代的生长期也显著缩短。
现有的隐性白品系,基本上都是在白洛克品种的基础上选育出来的。其外貌特征与许多快大肉鸡配套系的母本甚为相似。该鸡全身羽毛均为白色,体型呈丰满的元宝形;单冠,冠叶较小,冠、脸、肉垂与耳叶均为鲜红色;皮肤与胫部为黄色。眼睛虹膜为褐(黑)色,这一点是区别隐性白羽和白化变异的重要特征。
白羽鸡的生长阶段
育雏前期
是指刚孵出到14日龄的小鸡。是白羽鸡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日粮中需要较多的高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有利于刺激雏鸡食欲,使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良好。少加勤添。由于鸡龄小,消化道中的酶种类较少,含量低,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差,要选择玉米豆粕等优质能量和蛋白原料,少用棉籽蛋白等不易消化吸收的原料。
育雏后期
是指15日龄至28日龄的小鸡。是白羽鸡骨骼和肌肉生长最为关键的时期,日粮中需要较高蛋白质水平和能量水平。消化吸收能力逐渐提高,可以适当增加能量饲料,投喂较粗的蛋白饲料。
仔鸡中期
是指29日龄至37日龄的仔鸡。是白羽鸡内脏器官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鸡的采食量不断增加,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很强,日增重不断上升。为了使肉鸡的骨骼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得到良好发育,同时增加脂肪含量,需要较高的能量水平,应饲喂比育雏期蛋白质含量较低但能量较高的饲料,达到快速增重的目的。
仔鸡后期
是指38日龄至出栏的仔鸡。是肌体快速增重的后期,是脂肪沉积的最佳时期,沉淀脂肪能力强,所以对能量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后期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逐渐降低。
白羽鸡的饲养要点
根据在海南省的饲养观察,德国的隐性白比标准肉用种母系的成熟期要早。其24周龄时,产蛋率达到5%,体重的相对增重也达到最大值,表现出体成熟与性成熟的基本同步。
从品种特性来看,该鸡仍属于快大肉鸡的范畴,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仍应注意其生长发育规律的情况,避免出现过瘦或过肥的现象。
白羽鸡的育雏管理
白羽肉鸡饲养是否成功育雏是关键,育雏期温度、湿度、舍内的空气新鲜度、鸡雏的密度都要合理,温度根据季节的不同略有差异。
鸡雏不聚堆不张口呼吸就可以,不要一味的盯着温度计,不能违背它的生理要求;湿度控制在60-65%,适宜的湿度能防止浮尘进入呼吸道,导致做首免疫苗后甩鼻、咳嗽;鸡雏的通风不能忽视,其实育雏期室内取暖的燃料耗氧很多,缺氧后鸡雏会暴饮导致非病理性腹泻或鸡雏窒息死亡;密度太大影响鸡雏的均匀毒和诱发腺胃炎,要适时转群。
白羽鸡的发展形势
我国白羽肉鸡产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经过近30年的努力,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最迅速、最典型的行业,是世界三大白羽肉鸡生产国之一。鸡肉产品已发展成为中国肉食品中唯一能够大量出口创汇的行业。近20年来,白羽肉鸡产量以年平均5%~6%的速度持续增长。
2010年肉鸡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远超猪肉和牛肉的发展速度,成为我国消费比重第二的肉类,占比达20%以上。2010年中国人均肉鸡消费为10.3kg,低于人均11.3kg的国际水平,仅相当于先进国家美国的21%,巴西的23%,日本的59%。
我国已基本形成由肉鸡养殖、屠宰分割、鸡肉制品深加工、冷冻冷藏、物流配送、批发零售等环节构成的肉鸡产业体系,并涌现出一批经营规模较大的肉鸡养殖加工龙头,如福建圣农、正大集团、吉林德大集团、北京华都集团和青岛九联集团等,其中圣农已成肯德基在中国的前三大鸡肉供应商之一,并已成为铭基、福喜、德克士的重要供应商。
中国的鸡肉消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膳食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以猪肉为代表的红肉消费逐年递减,预计到21 世纪30 年代,鸡肉将超过猪肉成为中国大众肉类膳食结构中的主流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