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育儿知识

2017-06-18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那么需要重点防治的传染病都有哪些呢?预防措施又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冬季节育儿知识,期望对你培养你的宝宝成长有所帮助。

秋冬季节育儿知识:常见常传染病

1. 手足口病

此病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散发亦可引起局部流行。以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疱疹为特征。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传染源: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通过接触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防病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的感冒。本病多发于秋冬季,人群普遍易感。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2.勤洗手。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5.每天开窗通风次数,保持室内空气新鲜。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浑浊的场所。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人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例多发生在5-15岁人群。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临床表现:多数以耳下部肿胀为首发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头痛、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肿大先从一侧开始,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发红,发热38度-40度不等。整个病程10-14日。

4.水痘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所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较多。临床上全身症状轻微,有发热及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疹,以斑疹、丘疹及迅速发展的疱疹和结痂为其特征。

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染性强,发病1-2日至疱疹结痂时,均具有传染性。皮疹全部结痂脱落后无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有较高免疫力。

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持续1天左右。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见于躯干和头部,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形如露水珠滴,后浑浊,疱疹常伴有瘙痒。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四肢较少,手掌及足底更少。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极少数人可以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

秋冬季节育儿知识:防治宝宝感冒的几款食物

母乳

母乳不仅是孩子体格和智力发育的最佳食品。而且具有防止感冒的功效。

富含维生素A食物

儿科学家提出,冬春季节儿童体内缺乏VA是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大诱因。

富含VA的食物有胡萝卜、苋菜、菠菜、南瓜、红黄色水果、动物肝、奶类等。必要时可口服VA制剂,婴儿每日用量为1500-3000单位,儿童每日用量为3000-5000单位。

富含锌的食物

锌元素是不少病毒的“克星”。在感冒高发季节多吃些富含锌的食品有助于机体抵抗感冒病毒,因为能直接抑制病毒增殖。

肉类、海产品和家禽含锌最为丰富。此外,各种豆类、硬果类以及各种种子亦是较好的含锌食品,可供选用。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VC有间接地促进抗体合成、增强免疫的作用。

各类新鲜绿叶蔬菜和各种水果都是补充VC的好食品。

富含铁质的食物

体内缺乏铁质,可引起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生成受损,免疫功能降低,难以对抗感冒病毒。

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含铁的吸收、利用率,是植物性食物的三倍。动物性食物中的铁,称为血红素铁,可从肝脏、猪肉、牛肉、生蠔、蚌等获得。通常颜色愈红,含铁量愈高。而且,铁质在小肠中被吸收、利用时,不易受其他食物影响。“一天一种瘦红肉就可以补足铁质”。其实,一般人只要每天的一餐中,有吃到一种瘦红肉,就可以补足铁质,而且也不会摄取过多的脂肪。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则称为非血红素铁。例如,深绿色蔬菜如菠菜、番薯叶,以及榖类和豆类如黄豆、红豆。通常颜色愈深,含铁量愈高。“苹果、葡萄干颜色深,含铁量不一定高”。另外,特别要提醒的是,一般人常认为苹果、葡萄干富含铁质。其实,每100公克的苹果或葡萄干所含的铁量都在0.5毫克以下,算不上铁质的优良来源。促进铁吸收的因子补充铁质,除了选择铁质吸收率高的食物,在进餐同时,也应尽可能搭配促进铁吸收的维生素C,或使用铁锅烹调。

秋冬季节育儿知识:怎样带宝宝晒太阳更好

一天晒一小时,维D就足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一般人以为佝偻病是“缺钙”,这是错误的,应为缺乏维生素D。婴幼儿期生长发育旺盛,骨骼的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足量的维生素D才能维持正常的骨骼发育,当维生素D缺乏时,即可引起本病。

研究发现,将婴儿每天晒太阳1小时,可产生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就已经能满足婴儿每天对维生素D的全部需要了。看来,阳光是最好的维生素D“活化剂”,孩子满月后,家长即可常抱孩子出户外晒太阳。

怎样晒太阳更补呢?

别看现在凉风习习,带着孩子晒太阳,还是得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方式。

一、6~9点,9~10点,16~17点,想晒随时晒

秋冬季臭氧层出现季节性薄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加强,因此要注意选择晒太阳的时段。有三个时间段比较适合晒太阳:第一阶段为上午6~9时,这时的阳光以温暖柔和的红外线占上峰,紫外线相对薄弱。红外线温度较高,对人体主要起温热作用,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第二、三阶段分别是上午9~10时,和下午4~5时,这两个时间段的照射特点是紫外线中的A光束成分较多,是储备体内“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同时还可以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有利于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二、戴顶带沿帽,为眼睛防晒

每次晒太阳的时间长短随婴儿年龄大小而定,要循序渐进,可由十几分钟逐渐增加至1~2小时为宜,或每次15~30分钟,每天数次。也可晒一会儿、到荫凉处休息一会儿。此外,给宝宝戴一顶带帽沿的小帽子还是有必要的,能保护视网膜,特别是年龄特别小的宝宝,毛发较稀疏,而且头颅骨骨板薄,对阳光中紫外线抵抗能力较差。

三、要晒太阳就别“防晒”

有的妈妈怕宝宝感冒,给孩子戴着帽子、手套和口罩,殊不知这样晒太阳很难达到目的。给宝宝晒太阳应根据当时的气温条件,尽可能地暴露皮肤。晒太阳时要注意摘掉围巾和手套,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外,让阳光与皮肤亲密接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